分享到:
 
刘备三个儿子:后主刘禅,刘永,刘理  刘备三个儿子:后主刘禅,刘永,刘理?
刘永字公寿,先主子,后主庶弟也。章武元年六月,使司徒靖立永为鲁王,策曰:“小子永,受兹青土。朕承天序,继统大业,遵修稽古,建尔国家,封于东土,奄有龟蒙,世为籓辅。呜呼,恭朕之诏!惟彼鲁邦,一变适道,风化存焉。人之好德,世兹懿美。王其秉心率礼,绥尔士民,是飨是宜,其戒之哉!”建兴八年,改封为甘陵王。初,永憎宦人黄皓,皓既信任用事,谮构永于后主,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余年。咸熙元年,永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为乡侯。?


刘理字奉孝,亦后主庶弟也,与永异母。章武元年六月,使司徒靖立理为梁王,策曰:“小子理,朕统承汉序,祗顺天命,遵修典秩,建尔于东,为汉籓辅。惟彼梁土,畿甸之邦,民狎教化,易导以礼。往悉乃心,怀保黎庶,以永尔国,王其敬之哉!”建兴八年,改封理为安平王。延熙七年卒,谥曰悼王。子哀王胤嗣,十九年卒。子殇王承嗣,二十年卒。景耀四年诏曰:“安平王,先帝所命。三世早夭,国嗣颓绝,朕用伤悼。其以武邑侯辑袭王位。”辑,理子也,咸熙元年,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乡侯。  
 
西汉惠帝刘盈  西汉的第二个皇帝就是刘邦和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刘盈,他生于公元前211年,当时还是秦始皇三十六年。汉惠帝是个年轻的皇帝,在十六岁的时候就继承了皇位,但他也是个短命的皇帝,仅仅七年就去世了。这和他的母亲吕后有直接的关系,就象萧何和韩信一样,登基做皇帝是母亲吕后的功劳,但最后英年早逝也和母亲的所作所为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刘盈小时候,父亲刘邦还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不可能使他过那种贵族的生活,所以,他和母亲以及姐姐要经常到地里干活。后来,父亲反抗秦朝,他和母亲、姐姐也就处于一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之中,后来母亲和爷爷被楚军抓去,他和姐姐在和父亲一起逃跑时还被心狠的父亲几次推下车去,以便父亲能跑得快一点。刘邦的属下夏侯婴抱怨刘邦不该这样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下车又将他们姐弟抱上了车。直到后来他们姐弟被送到了关中,才在战略后方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到了刘邦消灭了项羽的势力,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后,就立刘盈为太子,这时的刘盈才刚刚九岁,童年的苦难终于没有白受。不过,在他走向皇位的过程中也有过风险,但在母亲吕后的努力下,他还是很顺利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刘盈因为文静,外表也显得没有刘邦那样英武的所谓帝王之气,所以刘邦不太喜欢他,而是喜欢他宠爱的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如意,想把刘盈废掉,立如意做太子。但在众人的反对下,刘邦只好作罢,但是刘盈的太子地位却时刻受到了威胁。?

刘盈当时还是个孩子,对此不会有什么感觉。他的母亲吕后却不是一般的人物,为了以后的权势,他开始行动了。这时,有人建议他找足智多谋的张良讨个主意。张良建议他找刘邦极为尊敬的"四皓",他们肯定会帮助她说服刘邦的。吕后依计行事,"四皓"果然起了重要作用。在平定淮南王英布反叛时,是"四皓"设法让刘邦收回成命,不再让刘盈领兵去*****。等刘邦平定英布的叛乱回来后,因为伤痛病倒了,这使他又动了更换太子的意念。张良的劝谏没有起作用,其他的人也没有让刘邦改变主意,最后还是"四皓"以行动说服了刘邦:在一次宴会时,已经有八十高龄的"四皓"陪同着太子刘盈入席,这使刘邦很惊讶,觉得太子已经成熟了,再重立太子恐怕会导致政局混乱。此后,刘盈的太子地位基本稳定了。?

不久,刘邦病死,刘盈顺利地继承了皇位,这时他刚十六岁。?
 
【御龙家族】刘备————人中之龙,皇室后裔,世之枭雄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曹操评价: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  
 
【御龙家族】刘秀、刘备、刘邦三人的出生年月日  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字文叔,即汉光武帝,东汉王朝的建立者。西汉皇族。三十一岁称帝,在位三十三年,(公元57)二月崩,年六十三。?

刘备(161~223)三国时期汉国(习称蜀国)开国君主。汉昭烈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朝皇室疏宗。卒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

刘邦(前256~前195)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谥号高皇帝。
 
中国历代刘氏帝国与帝皇  ?
??

-
?
中国历代刘氏帝国与帝皇

?
刘爱民/刘洐季?编??
  2006年1月10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用两年时间调查完成了《中国姓氏统计》。此次统计涉及到全国1117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获得姓氏4100个。统计中指明,“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的姓是: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
  刘姓在“中国现代百家姓”中为第四大姓,人口在7000万人以上,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4%。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刘姓是称帝人数最多、统治年限最长、创建帝国最多的姓氏,共有92个皇帝,约占中国历史总皇帝数的七分之一(中国历史上称帝人数有600余人),统治时间达1009年之久(含重叠年限)。民间有“刘天下,李半边”之说,在中国的历史上,刘姓曾被套称为帝王之姓《古今图书集成民族典卷三四三》载“大约得姓之尊、称帝之贵,无过于刘”。
?

  一、西汉皇朝(公元前206-公元8):

  闻名中外、享誉古今的大汉皇朝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建于公元前206年,灭于公元220年,历时42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和最长的统一王朝,也是世界史上最强盛的帝国之一。大汉对人类历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产生了令人敬仰的深远影响。汉人、汉族、汉字、汉语、汉土、汉服、汉文化、汉学等便由此而来,足见大汉影响之大。
  大汉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皇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200余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历经文景之治、武帝鼎盛时期、昭宣中兴等著名治世,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鼎盛。
  西汉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少帝刘婴,共15帝统治了215年,帝位传递次序为:1、汉高祖刘邦→2、孝惠皇帝刘盈→3、前少帝刘恭→4、后少帝刘弘→5、孝文皇帝刘恒→6、孝景皇帝刘启→7、孝武皇帝刘彻→8、孝昭皇帝刘弗陵→9、废皇帝刘贺→10、孝宣皇帝刘询(刘病己)?→11、孝元皇帝刘奭→12、孝成皇帝刘骜→13、孝哀皇帝刘欣→14、孝平皇帝刘衎→15、孺子少帝刘婴。
  公元8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西汉又称为前汉,历时215年,共15位刘氏帝王。

序号?
?帝号?
?姓名?
?在位
?登?位?时?间
?简?介(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1
?汉高祖
?刘邦?
?12
?前206年乙未岁
?汉开国皇帝,字季,终年53岁(前256--前195年)?
2
?孝惠帝?
?刘盈?
?8
?前194年丁未岁
?刘邦长子,高祖卒后继位,为吕后专权。?
3
?前少帝?
?刘恭?
?4
?前187年甲寅岁
?为吕后专权。?
4
?后少帝?
?刘弘?
?4
?前183年戊午岁五月
?为吕后专权。?
??吕后?吕雉?高祖刘邦之原配夫人,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高祖死后长期执政,然并未称帝,前后共16年。?
5
?太宗文帝?
?刘恒?
?23
?前179年壬戌岁
?高祖第三子,吕后死,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之。?
6
?景帝?
?刘启?
?16
?前156年乙酉岁?
?文帝的儿子。文帝死后继位,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时期。?
7
?世宗武帝?
?刘彻?
?54?
?前l40年辛丑岁?
?景帝之第十子,景帝死后继位。武帝时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
8
?昭帝?
?刘弗陵?
?14?
?前86年乙未岁?
?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
9
?昌邑王废帝?
?刘贺?
?1
?前74年丁未岁六月?
?武帝孙,昭帝侄。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在位27日,因*****戏无度,被辅政大臣霍光废黜,后事不祥。?
10
?中宗宣帝?
?刘询?
?26?
?前73年戊申岁?
?又名刘病己,武帝曾孙,昌邑王被废后继位。?
11
?高宗元帝?
?刘奭?
?16?
?前48年癸酉岁?
?宣帝之子,宣帝死后继位。?
12
?统宗成帝?
?刘骜?
?26?
?前32年己丑岁?
?元帝之子,元帝死后继位。?
13
?哀帝?
?刘欣?
?8?
?前6年乙卯岁?
 
【出自姬姓的刘氏辈份】  枝兴衍崇绪????
龙茂庆脉长????
广生忠厚嗣????
永远元正方????
至德开宏运????
孝达毓福祥????
礼教培家训????
信义作保障????

出自姬姓的刘氏用的是这个辈份!姬和刘这两个辈份是通用的;这才是从姬姓分出去的刘氏;其他的刘氏和姬姓有没有关系就不太清楚了---这个是康熙皇帝御赐给姬姓的家谱名准,出自姬姓的刘氏和姬姓共用以上40个名准;??
 
【御龙家族】刘氏发源地  刘氏发源地:据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书记载:刘氏出自帝尧陶唐氏之后,"生子有文在其手曰刘累,因以为名"。刘累乃刘氏始祖。《竹书纪年》一书记载:"帝孔甲七年,刘累迁于鲁阳(今河南鲁山),一生居住,终葬于此。"现昭平湖畔有刘累墓、刘累祠和刘累铜像。鲁山乃世界刘氏祖居地、发源地。2004年5月29日,世界刘氏第四届寻根大会在鲁山召开,是年建成世界刘氏祭祖广场,广场上俯视昭平湖,烟波浩淼,天光一色,人文气息与自然风光蔚然溶融  
 
【战斧御龙】 历代刘姓帝王世系表  刘煓??汉太上皇

1、刘伯??????????阴安侯??????????????死

2、刘仲(喜)????代王

3、刘季(邦)????汉高祖?????王氏

4、刘交(游)????楚元王?????王氏

刘邦??汉高祖

1、刘肥??????????齐悼王?????曹氏

2、刘盈??????????汉惠帝?????吕氏?????死????绝

3、刘如意????????赵隐王?????戚氏?????死

4、刘恒??????????汉文帝?????薄氏

5、刘恢??????????梁共王??????????????死????绝

6、刘友??????????淮阳幽王????????????死

7、刘长??????????淮南厉王???赵氏

8、刘建??????????燕灵王????????????????????绝

刘盈??汉惠帝

1、刘恭??????????汉少帝??????????????死????绝

2、刘强??????????淮阳王??????????????死????绝

3、刘不疑????????常山王??????????????死????绝

4、刘山(义、弘)汉少帝??????????????死????绝

5、刘朝??????????轵侯????????????????死????绝

6、刘武??????????壶关侯??????????????死????绝

7、刘太??????????平昌侯??????????????死????绝

刘恒??汉文帝

1、刘启??????????汉景帝?????窦氏

2、刘武??????????代孝王?????窦氏

3、刘参??????????太原孝王

4、刘揖??????????梁怀王??????????????死????绝

刘启??汉景帝

1、刘荣??????????废太子?????栗氏?????死????绝

2、刘德??????????河间献王???栗氏

3、刘阏??????????临江哀王???栗氏?????死????绝

4、刘余??????????淮阳共王???程氏

5、刘非??????????汝南易王???程氏

6、刘彭祖????????广川敬肃王?贾氏

7、刘发??????????长沙定王???唐氏(其六世孙为汉光武帝)

8、刘端??????????胶西于王???程氏

9、刘胜??????????中山靖王???贾氏

10、刘彻????????汉武帝?????大王氏

11、刘越????????广川惠王???小王氏???死????绝

12、刘寄????????胶东康王???小王氏???死

13、刘乘????????清河哀王???小王氏???死????绝

14、刘舜????????常山宪王???小王氏

刘彻??汉武帝

1、刘据??????????戾太子?????卫氏(其孙为汉宣帝)

2、刘闳??????????齐怀王?????王氏?????死????绝

3、刘旦??????????燕刺王?????前李氏???死

4、刘胥??????????广陵厉王???前李氏

5、刘弗陵????????汉昭帝?????赵氏?????死????绝

6、刘髆??????????昌邑哀王???后李氏(其子为汉帝被废)

刘贺??昌邑王

1、刘充国????????海昏侯??????????????死????绝

2、刘奉亲????????海昏侯??????????????死????绝

3、刘代宗????????海昏侯

4、刘

5、刘

6、刘

7、刘

8、刘

9、刘

10、刘

11、刘

刘病已(询、次卿)汉宣帝

1、刘奭??????????汉元帝?????许氏

2、刘钦??????????淮阳宪王???张氏

3、刘嚣??????????楚孝王???卫氏(其曾孙为汉孺子婴)

4、刘宇??????????东平思王???公孙氏??????????绝

5、刘竟??????????中山哀王???戎氏?????死?????绝

刘奭??汉元帝

1、刘骜(太孙)??汉成帝?????王氏?????死?????绝

2、刘康??????????定陶共王???傅氏(其子为汉哀帝)

3、刘兴??????????中山孝王???冯氏(其子为汉平帝)

?

刘子张

1、刘玄(圣公)??汉更始帝????????????死

2、刘????????????????????????????????死?????绝

?

刘萌??汉式侯

1、刘恭??????????式侯

2、刘茂

3、刘盆子????????汉建世帝

?

刘钦??汉南顿县令

1、刘演(伯升)??齐武王?????樊氏?????死

2、刘仲??????????鲁哀王?????樊氏?????死?????绝

3、刘秀(文叔)??汉光武帝???樊氏

刘秀(文叔)汉光武帝

1、刘强??????????东海恭王???郭氏

2、刘辅??????????中山献王???郭氏
 
西汉高祖刘邦  西汉高祖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字季,有的说小名刘季。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因为定都长安,为了和后来刘秀建都洛阳的“汉”区别,历史上称为“西汉”。?

一、少年“无赖”成豪杰?

不爱读书也不爱劳动?

刘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欢读书,但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长大后,经考试做了泗水的亭长,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和吕氏结婚?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吕公本来不住在沛县,后来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便和家人来到了沛县,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县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

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

利用迷信?

历史史料中对于刘邦和其他皇帝一样也有很多迷信的传说,一次,吕后和女儿在地里除草,有一个过路的老人向她们要了点水喝,喝完水讨好地说她们娘俩都是一副贵人相。等老人刚走,刘邦也回来了,吕后便把刚才老人说的话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也很高兴,他赶紧又追上了老人,让他也为自己看看面相。老人说刚才之所以说他的夫人和女儿长得贵人相,就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刘邦的面相是贵不可言。刘邦一听高兴极了,拜谢了老人就回去了。?

后来,刘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但在半路上已经有很多的人逃跑了,刘邦也很无奈,走到丰邑县的大泽休息时,刘邦喝了些酒,然后松开了刑徒们身上的绳子,让他们自己逃命去。但有十几个人不愿意丢下他一个人走,都表示愿意跟着他。刘邦便带领大家逃亡,前面负责开路的人回来告诉他前边有条大蛇拦路,没法通行,刘邦喝得有点醉了,训斥说:“我们这些勇猛之士行路,有什么好害怕的!”他分开众人,自己到了前边,见一条蛇横在路中间,便拔出宝剑将蛇一剑拦腰斩断。又走了一段路后,刘邦觉得头昏,便躺在路旁休息,也等等后边的人。一会儿,后边的人赶了上来,对他说在路旁看见一个老太太哭,问她原因,她说有人把他的儿子杀了。又问为什么被杀,她说他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刚才变成蛇,却在路边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才如此难过。大家当时觉得是老太太说谎,但老太太忽然就不见了。刘邦听说了,心中暗喜,以后便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

此后,刘邦带着人到处逃亡,但每次吕后都能找到他,刘邦很奇怪,问妻子原因,吕后说他藏身的地方常有彩云缭绕,所以很好找到。刘邦后来便让手下人广为传播这种谣传,很多人便相信了,都想来投奔他。实际上,这种谣传基本上都是在皇帝建立国家之后,有意编造的,以此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有王者之气。?

由于这些传说,刘邦在当地的威信逐渐提高,跟随他的人也就多了起来,他被当地人称为沛中的豪杰。?
 
刘姓家谱文献目录

全国·闽杭白沙白莲塘刘氏族谱十一卷首一卷 (清)刘青藜纂清宣统二年(1910)木活字本九册浙江衢州市文管(存卷首1—7.9—11)


天津静海·刘氏家谱二卷 (民国)刘杰臣编民国十六年(1927)序石印本 二册日本 美国


天津·敦复堂刘氏家谱一卷 (民国)刘厚生编民国三十三年(1944)铅印本天津档


天津·刘氏家乘序一卷 (民国)刘(学支)勤编民国三十三年(1944)铅印本天津档


河北·丰润刘氏家谱五卷 (民国)刘焕然刘璧荣重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河北唐山市档注:谱原纂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刘建墉等十九人。


河北·沧县西赵河庄刘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刘庆凯刘孟扬等民国二十四年(1935)天津文义印书局铅印本一册山东济南市博美国注:谱创修于明成化间,封面作《沧县刘氏族谱》。河北沧州·刘氏家谱三卷首卷 (清)刘涛刘玉策修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刻本 人民大学河北大学辽宁图


河北·盐山刘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刘传恕等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四册美国注:此为七修本。河北南皮·刘氏族谱 (民国)刘廷樾等修民国十七年(1928)天津铅印本三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北·上元刘氏家谱六卷 (民国)刘文耀纂民国间朱丝栏稿本八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刘镇刘志纂辑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刻本 四册人民大学美国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五卷 (清)刘周颂刘业长等重修清雍正七年(1729)刻本 四册日本美国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六卷清乾隆五年(1740)木刻本六册山西·洪洞刘氏族谱 (清)刘日采刘蒸霖修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八册科图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清)刘大折纂修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六册历史所人民大学辽宁图吉林大学日本美国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刘镇始修,此为三修。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五卷 (清)刘振基重修清道光元年(1821)刻本 辽宁图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刘承龙、刘承先首修。附刘氏族谱图考一册。山西,洪洞刘氏族谱十五卷首一卷 (清)刘(匡力)刘元鹤重修清同治四年(1865)重刻本 十六册吉林大学日本美国注:此为七修本。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二十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刘胜莲编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十六册中国国家图书馆历史所山西洪洞县档注: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刘镇始修,此为五修本。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不分卷山西·洪洞刘氏族谱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刘钟英纂辑民国三年(1914)刻本辽宁大连市图山西洪洞县档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刘承龙承光创修。


山西平定·刘氏族谱不分卷 (清)刘灿 刘得义等修清嘉庆十年(1805)刻本 五册人民大学 美国刘


山西平定·刘氏族谱附合谱分谱不分卷清咸丰六年(1856)刻本美国十二册辽宁沈阳·刘氏家谱不分卷 (清)刘安国等修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 一册美国


辽宁沈阳·刘氏家谱 (清)刘德懋重修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刻本 日本美国


辽宁·锦州白宫河刘氏宗谱卷清道光十四年(1834)稿本辽宁辽阳市吉洞乡亚沟村


辽宁沈阳·刘氏宗谱一卷旧抄本辽宁辽阳市水泉乡尚头村辽宁凌源·刘氏宗谱十卷民国十年(1921)木刻本辽宁凌源县河坎子乡大河东村上海松江·刘氏家谱续稿 (民国)刘维泽纂抄本一册上海松江县博注:书中记事止民国三十七年(1948)。


江苏南京·刘氏家谱 (民国)刘泗英增修民国三十四年(1945)抄本台湾


江苏溧水·中山刘氏宗谱不分卷清光绪十八年(1892)承启堂木活字本十册江苏溧水县群力乡山口村注:谱首修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


江苏溧水·刘氏宗谱十卷 (民国)刘德贵刘修堂纂民国二年(1913)中山堂木活字本江苏溧水县群力乡凉蓬村注:谱初修于清嘉庆十八年刘显敏、刘显禄。


江苏溧水·续修刘氏家乘十六卷 (民国)刘兴开刘昌明等纂修民国二十九年(1940)道胜堂木活字本十八册南开大学注:始修于明万历元年,此为七修。


江苏沛县·彭城堂刘氏族谱清道光十年(1830)抄本一册台湾


江苏丰县·刘氏家谱十卷清光绪间抄本江苏丰县顺河乡裴庄村(存五卷)


江苏丰县·刘氏家谱十卷民国十七年(1928)石印本江苏丰县欢口乡大前营江苏丰县·刘氏家谱十三卷 (民国)刘学文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抄本江苏丰县顺河乡


江苏·泗阳橡树刘氏宗谱四卷 (民国)刘鉴清三修民国十五年(1926)石印本江苏泗阳县葛集乡翁庄村刘老庄


江苏扬州·甘泉刘氏宗谱 (清)刘豫成纂修清宣统三年(1910)传经堂活字本历史所四册注: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刘方玉等始修。


江苏泰县·姜堰刘氏家乘四卷二卷 (民国)刘长福刘汉臣等编修民国三年(1914)木活字本江苏扬州市文管注:又名《刘氏家乘金声公支谱》。


江苏·泰县姜堰镇刘氏续修家乘卷 民国二十二年(1933)重编木活字本江苏泰县(存卷3、4)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支谱六卷 (清)刘松久等重修清道光七年(1827)敦本堂活字本 六册人民大学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支谱十五卷末一卷 (清)刘辅廷 刘辅仁修清同治十年(1871)存心堂刻本辽宁大连市图(存7—15卷、卷末)注: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创修。


江苏靖江·戏鱼墩刘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刘钟英主修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 五十册


江苏靖江·戏鱼墩刘氏家谱二十八卷 (清)刘楚宝等续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序五忠堂木活字本二十八册日本 美国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巽(竹移)公直系支谱四卷 (民国)刘岳镇修民国抄本一册江苏苏州市图


江苏·宝应刘氏家谱六卷首一卷 (清)刘秉钧等重修清道光三十年(1850)世德堂刻本 科图 江苏宝应县图 美国


江苏·宝应刘氏家谱口口卷清宣统三年(1911)续修本江苏宝应县图(存卷5)


江苏江都·安阜注洲刘氏重修族谱六卷 (清)刘兆福等主修 江永海纂辑清同治八年(1869)活字本 六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江都·安阜州刘氏重修族谱六卷 (清)张永明纂辑清光绪十九年(1893)再思堂木刻本 六册河北大学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刘氏重修分谱二卷 (清)刘德湖 刘德国主修 江子谟纂辑清光绪二十年(1894)活字本二册中国国家图书馆(残)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刘氏重修族谱四卷刘云龙 刘云祥主修 蔡步云纂辑

民国元年(1912)活字本 四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江都·刘氏族谱 (民国)刘文焘纂民国元年(1912)重修木活字本 四册江苏句容县春城乡袁相大队黎甲村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刘氏宗谱四卷 (清)孙宪椿纂辑民国二十年(1931)武忠堂活字本 四册吉林大学


江苏·兴化刘氏族谱 (民国)刘启龙 刘麟祥修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六册江苏兴化县昭阳镇南沧办事处注:此书又名《天宝刘氏家谱》、《彭城刘氏重修家谱》、《秋浦刘氏重修家谱》。谱首修于宋宣和六年(1124)刘安世。此为四修。


江苏南通·刘氏宗谱十五卷 (清)刘芬修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 江苏南通市图(存卷6—15)


江苏如皋·刘氏宗谱二十五卷 (清)刘廷萼等辑清同治七年(1868)观音阁宗祠木活字本十六册日本 美国


江苏如皋·皋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铮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二(1896)年刘氏明经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四川图美国注:刘光远首修于乾隆三十三(1768)年。


江苏如皋·刘氏族谱三十二卷 (民国)如皋刘氏阖族编修民国十五年(1926)传经堂活字本 三十二册江苏南通市图


江苏镇江·润东刘氏宗谱六卷 (清)刘日新等修清光绪六年(1880)藜照堂木活字排印本六册上海图


江苏镇江·京江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志奎等重修清光绪九年(1883)木活字本 四册日本 美国


江苏镇江·京江刘贻德堂支谱四卷首本各一卷 (清)刘景澄校 清宣统元年(1909)木活字本 二册日本 美国


江苏镇江·京江刘氏续谱四卷 (民国)刘长庆等续修民国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 四册日本 美国


江苏镇江·刘氏族谱十六卷 (民国)刘康遐修民国四年(1915)五忠堂木刻本 十六册河北大学


江苏丹徒·京口刘氏族谱六卷 (清)刘祥澍重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六册科图


江苏丹徒·京口刘氏宗谱六卷附世系表一卷 (清)刘增绣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敦伦堂刊本七册上海图


江苏丹徒·京口儒林刘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清)刘从檎重修清活字本六册 吉林大学


江苏丹阳·云阳小墟刘氏宗谱十卷 (清)刘中汉 刘永盛等重修清光绪元年(1875)木活字本 十册日本 美国


江苏丹阳·云阳嘉山刘氏家乘十卷 (清)刘瑛等纂修清光绪四年(1878)藜照堂活字本十册历史所注:明洪武七年(1374)孟安公始修,此为七修。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卷 (清)刘宏概 刘景舆等增修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本 十册日本 美国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卷 (清)刘突等修清咸丰五年(1855)刻本 十二册美国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二卷 (清)刘(方方土) 刘炳照等重修清光绪二年(1875)木活字本科图 吉林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4、8—12) 四川图 日本 美国


江苏武进·西严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正松主修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刻本 八册美国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大分老七房长房支谱十卷 (民国)刘如辉 刘祖溶 等纂修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常州市图 美国注:谱始修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刘汉卿。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二分支谱二卷 (民国)刘煊 刘尚德编纂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中央民院


江苏常州市图注:谱始修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刘汉卿。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五福会支谱不分卷 (民国)刘氏五福会修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一册江苏苏州市图 美国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八卷 (民国)刘琛 刘善强等修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十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历史所南开大学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南京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 苏州大学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刘汉卿始修,此为七修。


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四卷 (清)刘佑南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五忠堂刻本十二册美国


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叙正 刘正协等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十六册日本 美国注:此为八修本。


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叙正 刘维晋等九修清光绪十六年(1 890)五忠堂木活字本二十册日本美国注:此为九修。


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刘金宝等修民国四年(1915)五忠堂刻本 二十册江苏档(存卷21) 美国


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越甫纂修清光绪三年(1877)武进刘氏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2、4—6)


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姚安纂修刘荫福主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活字本二十八册历史所注:清雍正十年(1732)始修。


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三十六卷民国二十三年(1934)守三堂木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5—8、11—14、24——27、30、33——36)


江苏武进·毗陵新安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善亨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佩三堂刻本 二十六册人民大学 美国


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二卷 (清)吴治允修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活字本 十四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戚墅堰刘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刘宸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贻远堂木活字本二十册日本 美国


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树屏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忠堂活字本十六册美国注:此为七修。


江苏武进·晋陵闸头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开林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序九如堂木活字本 八册日本 美国


江苏武进·青山里刘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民国)刘兆桐续修民国八年(1919)静思堂木活字本十册南开大学注:始修于清康熙九年(1670)。


江苏武进·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尔福等纂修民国十二年(1923)五忠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注:宋靖康元年(1126)始修。


江苏金坛·刘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三卷末一卷 (民国)刘对扬等修民国五年(1916)忠孝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人民大学


江苏无锡·五牧刘氏重修宗谱二十卷 (清)刘文寿等重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二十册日本 美国


江苏无锡·刘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刘锦球纂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忄享)睦堂活字本二十七册历史所注:宋靖康元年(1126)始修。


江苏无锡·锡山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宏福等续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活字本 十六册日本 美国


江苏无锡·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刘荫福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木字本二十八册日本美国(缺卷19)


江苏·无锡邹祁补刘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刘裕成主修民国十年(1921)悼睦堂木活字本 三十册美国


江苏江阴·江城花塘合修宗谱四卷 (清)刘锦超等编清嘉庆十三年(1808)序木活字本 四册日本 美国


江苏江阴·刘氏宗谱二十卷首末各一卷 (清)陈宣铎纂修刘敦安主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树德堂活字本二十二册历史所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刘道祥始修。


江苏江阴·花塘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源汝主修民国十四年(1925)德润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美国


江苏吴县·刘氏世谱四卷首末各一卷 (清浏世祺纂修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 六册历史所 吉林大学注:此为始修谱。


江苏·刘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刘楚宝 刘玉珂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忠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人民大学


浙江·萧山刘氏宗谱不分卷 (清)刘云彪 刘凤丹等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序木活字本 六册 吉林大学 日本美国


浙江·萧山崇化刘氏宗谱八卷 (民国)刘端高 刘邦铨等重修 民国十一年(1922)木活字本 十四册 历史所


浙江鄞县·县慈刘氏宗谱七卷 (民国)刘祁尹 刘人王崇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仁本堂活字本 二 册 天一阁


浙江奉化·北山刘氏宗谱十五卷 (清)戴兆楠修 清嘉庆十一年(1806)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于宋代刘仁忠。


浙江奉化·重修文吕刘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 (清)刘声扬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木活字本浙江奉化县文管(存卷首、卷10—15)
浙江象山·茅洋刘氏柴溪房谱 一卷 民国三十六年(1947)重修钞本浙江象山县文管


浙江·永嘉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登庸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联溪乡裕溪村


浙江·永嘉刘氏宗谱 民国二十九年(1940)增修本浙江松阳县联溪乡裕溪村


浙江泰顺·刘氏族谱 清光绪四年(1878)重修抄本二册 浙江泰顺县文博


浙江嘉兴·南浔刘氏支谱六卷 (民国)刘锦藻编纂 刘承斡补录 民国南浔刘氏刻蓝印样本配钞本 复旦大学(存卷1—3、5、6)


浙江嘉兴·南浔刘氏支谱不分卷附祠祭题名册不分卷 (民国)刘锦藻编纂 刘承斡补录

稿本 复旦大学(残存世谱、家传、寿序、祠规、 祝文、祖墓图记、义庄记、祠墓对联祭

器用具录、义庄议案、祠祭题名册)


浙江绍兴·山阴刘氏宗谱不分卷 明正德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石城里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文章等辑清咸丰七年(1857)敬爱堂刻本 八册文学所


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家谱一卷 (明)刘宗周纂修明崇祯八年(1635)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图 天一阁


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家谱不分卷 (清)刘大申等再续清乾隆忠乐堂刻本 十三册中央民院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浙江绍兴·水澄刘氏支谱不分卷 (清)刘瀚重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序刻本中央民院 辽宁图 美国


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家谱十卷 (明)刘宗周原编 (清)刘大观等续清末抄本七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家谱十二帙 (民国)刘应桂 刘锟鼐编辑(五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绍兴广文印书馆铅印本 十二册中国国家图书馆历史所 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师大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浙江图 杭州大学


浙江诸暨·暨阳西安白浦刘金氏宗谱八卷 (清)刘春(木票)等修清同治七年(1868)忠孝堂活字本 八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诸既·暨阳安俗刘氏宗谱十卷 (清)刘珏人等纂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敬爱堂刻本十册南开大学注:始修于康熙甲子(1684),此为七修。


浙江诸暨·暨阳安俗刘氏宗谱十卷 (民国)张希孟撰民国五年(1916)敬爱堂活字本十册中国国家图书馆注:书签题《研塘金氏宗谱》。


浙江诸暨·暨阳岩螺山刘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清)刘茂华等续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绳武堂活字本十八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浮邱刘氏重修宗谱二十卷 (民国)刘少祀重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永言堂字本 二十册吉林大学


浙江诸暨·暨阳刘氏宗谱 (民国)刘氏公修民国木活字排印本 二十册杭州大学


浙江新昌·刘氏谱四卷清咸丰五年(1855)木活字本浙江新昌县文管注:初修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


浙江新昌·天宝刘氏元公支兰玉集六卷 (清)刘氏族人纂修 清同治六年(1867)活字本三册中国国家图书馆注:卷六有毛笔增补,记事至民国三十年(1941)。


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廷松纂 清光绪十七年(1891)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民国)刘林全等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浙江上虞·古虞刘陈世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陈蕙等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旌义堂刻本 四 册 美国


浙江上虞·古虞刘氏宗谱十四卷首末各一卷 (民国)刘守铭纂修 民国九年(1920)怀贤堂活字本 十三册 历史所 浙江图注:宋嘉定五年(1212)刘昌宗始修,此 为十修。


浙江上虞·古虞义门刘陈世谱十一卷首一卷 (民国)谢馨吾纂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旌义堂铅印本 四 册 历史所注:宋嘉定十五年(1222)刘良知始修, 此为七修。


浙江·兰溪椒石刘氏宗谱十一卷 (民国)刘润剑纂民国十年(1921)木刻本浙江兰溪县和平乡


浙江兰溪·桃源刘氏宗谱八卷民国三十五年(1964)木刻本浙江兰溪县白沙乡


浙江兰溪·刘氏宗谱六卷民国间木刻本浙江兰溪县黄店乡刘家


浙江兰溪·刘氏宗谱十五卷浙江兰溪县高潮乡后同沈花里


浙江永康·永祥刘氏宗谱二卷清嘉庆三年(1798)木活字本浙江缙云县档注:刘元祥、刘恩林等首纂于康熙间。


浙江·东阳刘金氏合谱口口卷 (清)卢炳彪纂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续修木活字本浙江东阳县巍屏乡新屋(存七册)注:谱始修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


浙江衢州·刘氏示谱不分卷 (民国)刘启义修民国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一册浙江衢州市文管注:首修于清雍正八年(1730)。


浙江常山·浙常刘氏宗谱不分卷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木刻本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桥坑村庙后注:始修于宋庆元四年(1198)胡宪,为五修。此


浙江常山·昔山刘氏智房谱三卷清同治九年(1870)木刻本浙江常山县芳村镇岭后田村


浙江常山·桂阳刘氏宗谱口口卷清光绪二年(1876)木刻本浙江常山县东鲁乡西张村(存卷2)


浙江常山·刘氏宗谱口口卷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刻本浙江常山县球川镇杨家村上窑村(存卷2——5)


浙江常山·遂安刘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馀大炳续修清光绪十七年(1891)木刻本浙江常山县东案乡屏坞大岭背注:清康熙七年(1668)始修。


浙江常山·开阳刘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刘隆成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刻本浙江常山县球川镇里山岭村注:谱首修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徐应癸。


浙江常山·刘氏宗谱口口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木刻本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桥坑村


浙江常山·刘氏宗谱四卷 (民国)王逢图纂修民国十四年(1925)木刻本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桥坑村庙后注:始修于宋庆元四年(1198)胡宪。


浙江常山·刘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王逢图重修民国十五年(1926)木刻浙江常山县芳村镇前进村东坞尾


浙江常山·郭圹刘氏宗谱一卷 (民国)刘宗盛重修民国十五年(1926)木刻本浙江常山县新昌乡郭圹村(不全)


浙江常山·怀玉南丰慈田派刘氏宗谱九卷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浙江常山县箝口乡五联村大山弄注:首修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


浙江常山·南丰西理刘氏重修宗谱口口卷明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存卷1—3)


浙江常山·南丰慈田刘氏宗谱十卷 (民国)刘有海重修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浙江常山县金源乡呈村黄坪


浙江常山·蕉坞刘氏宗谱三卷 (民国)刘宗盛重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刻本浙江常山县新昌乡蕉坞村


浙江常山·定阳刘氏宗谱四卷 (民国)汪毓霖续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木刻本浙江常山县青石乡飞碓村鱼肚弄(存卷1—2)
浙江常山·癸羊刘氏宗谱二卷 (民国)吴光烈重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木刻本浙江常山县五里乡大弄村(共二部)注:始修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谢钟龄


浙江常山·鼓城刘氏族谱十二卷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浙江常山县东鲁乡东湖村(不全)


浙江常山·定阳刘氏宗谱二卷 (民国)刘成林刘成谷重修民国二十九年(1940)木刻本浙江常山县湖东乡朱家坞注:谱首修于清雍正六年(1728)。


浙江常山·定阳刘氏家谱三卷 (民国)徐鹏重修民国三十年(1941)木刻本浙江常山县芳村镇岭后田村(存二卷)


浙江常山·开阳刘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姚亦椿续修民国三十年(1941)木刻本浙江常山县球川镇草龙口村大补缸注:首修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


浙江常山·开阳刘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程良功续修民国三十年(1941)木刻本浙江常山县龙尧乡三汗村刘家注:始修于宋绍熙五年(1194)。


浙江常山·刘氏宗谱口口卷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桥坑村大圹(存一卷)


浙江临海·台临刘氏宗谱三卷 (清)应首光纂清嘉庆十一年(1816)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大田镇柞溪头村浙江临海·台临刘氏宗谱 (清)江华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序刻本浙江临海县大田镇柞溪头村


浙江临海·台临刘氏宗谱 (民国)汪旭旦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大田镇柞头溪头村


浙江遂昌·刘氏宗谱民国间修刊本浙江遂昌县石练中街浙江云和·刘氏宗谱清咸丰间刻本浙江云和县文管(存十八册)浙江·富春环路刘氏宗谱六卷 (清)刘承传修 孙秉文纂清光绪八年(1882)五忠堂活字本浙江图 --


安徽·古皖刘氏重修宗谱二十二卷 (清)刘崧等续修清同治十年(1871)笃亲堂刻本 二十二册南开大学安徽安庆市图注:始修于康熙二十年(1681),此为六修。该族散居安庆、怀宁等地。

安徽·彭城刘氏歙南族谱不分卷 (明)刘景旺 刘景义纂修明嘉靖间刻本 一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彭城刘氏世系族谱一卷 (清)刘史勋纂清道光十年(1830)辑抄本上海松江县博


安徽·刘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二卷 (清)刘通寅 刘启等续修清道光十八年(1838)木活字本 十二册日本


安徽·秋浦刘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刘腾飞纂清光绪二十二年(1891)木活字本 六册安徽博


安徽·仙源刘氏宗谱九卷 (清)刘汝康 刘立诚等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石印本安徽芜湖市档(存卷首、卷2上、卷2、卷 3下、卷5下、卷末)


安徽·刘氏宗谱十五卷首末各一卷 (民国)刘恒藻重修民国六年(1917)树德堂铸云阁木活字本十六册日本 美国


安徽·刘氏宗谱口口卷据青藜堂本抄本 一册安徽图(存卷1)


安徽合肥·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润馀修清宣统三年(1911)刻本 四册科图


安徽滁州·刘氏宗谱十七卷 (清)刘沅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修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刘氏祠堂重刻本四川遂宁县派出所


安徽当涂·起霞刘氏宗谱十卷首末各一卷 (清)刘秉祯纂修清光绪三十年(1904)叙伦堂木刻本 八册河北大学


安徽·休宁邑前刘氏族谱六卷 (明)刘尧锡 刘齐礼纂修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 北京师大(存卷1— 3) 河北大学(另一部缺卷4) 江苏图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3—6) 浙江图(缺卷4)


安徽休宁·休邑敉宁刘氏本支谱十三卷 (明)刘灏辑明嘉靖刻本 二册美国


安徽旌德·彭城刘氏礼村世谱十六卷 (清)刘万等修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 六册美国


安徽旌德·彭城刘氏宛旌礼村世谱二十二卷附一卷 (清)刘松士主修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刻本 十册中国国家图书馆历史所注:宋雍熙三年(986)刘万始修。


安徽旌德·彭城刘氏宛旌礼村世谱二十九卷 (清)刘笑山纂修清光绪三十年(1904)活字本 十二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科图 历史所河北大学四川图注:宋雍熙三年(986)刘万始修。


安徽·歙县敬与刘氏世谱五卷 (明)刘存坊修明洪武十五年(1382)木刻本安徽歙县档


安徽·歙县敬与刘氏世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孙存坊修辑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悼典堂刻本 二册浙江图


安徽歙县·古歙杲溪刘氏家谱 (清)刘大彬等重修清康熙五十年(1711)刻本 一册中国国家图书馆注:据明崇祯三年谱重修。


安徽桐城·皖桐刘氏宗谱六卷 (清)刘芳祥 刘会友等续修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 七册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刘氏宗谱十四卷 (清)刘来璋续辑清光绪八年(1882)敦本堂活字本 十四册中国国家图书馆注:此为六修。


安徽桐城·刘是六修族谱三十二卷 (民国)刘梓培等修民国三年(1914)敦睦堂活字本 三十二册人民大学


安徽桐城·官庄刘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刘志谋 刘文谋纂民国十年庄桥刘氏敦本堂木活字本 十七册安徽博美国


安徽怀宁·刘氏宗谱口口卷顾成堂木活字本安徽安庆市图(存卷3、5、6、8、10、13、14、17—19、21、卷末)注:其中记事至清光绪十九年(1893)。


安徽望江·刘氏族谱九卷 (清)刘效先 刘习森等重修清道光九年(1929)木活字本 四册日本 美国


安徽太湖·刘世宗谱七卷首三卷末一卷 (民国)刘纯九 刘天锡纂修民国三十二年(1943)七业堂活字本 八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潜山·刘氏支谱四卷 (清)刘盛仲 刘东珊等重修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敦睦堂木活字本四册安徽安庆市图


安徽潜山·刘氏宗谱二十二卷首末各一卷 (清)刘通寅等续修清道光十八年(1 838)务本堂木活字本十二册美国


安徽潜山·刘氏支谱四卷 (清)刘丰彰 刘胜宗绩修清同治三年(1864)敦睦堂活字本 四册安徽安庆市图


安徽潜山·刘氏宗谱木活字本存八册安徽安庆市图[存卷2—5、卷末。其中记事至清道光四年(1824))


安徽贵池·南山刘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三卷 (清)刘瑞芬等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伦叙堂活字本二十九册中国国家图书馆注:此为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