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一、     姓氏来源1:
      华姓人的始祖是可以远溯到黄帝轩辕氏的,常见一种说法是:宋国公子受封于“华”,享用那里的物产,他的子孙后来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姓华。这位公子名叫孝父,是宋戴公的儿子,而宋戴公的祖上,追溯上去是上古的商代开国君主汤王。
      另一说法是:西周时候,公子华督(一作华父督,有说其字为华父),春秋时宋国人,宋戴公之孙。前七一零年,时任太宰的华督杀死大夫孔父嘉,夺其妻据为己有,然后一不作,二不休杀死宋殇公,并迎立公子冯为宋庄公,自任为相。后华督自立为华姓,后世子孙遂称华姓,并尊华督为其得姓始祖。
考父说
华姓起源于宋戴公儿子,因食邑于华,始以邑为氏,四传曰耦、曰元,为宋名卿,事见春秋传,其子孙散处。至三国时,有华佗居沛国,华歆居平原,华融居广陵,其在吴郡者曰核。
华姓有两个分支,实际上只有同一个来源。一支出自夏禹的姒姓,一支则出自殷汤的子姓。姒姓与子姓的祖先同出一源,即4400多年以前的颛顼帝高阳氏。子姓是颛顼的儿子契所建立。姒姓是颛顼的孙子夏禹的后代所建立。可见,华姓人氏统统都是颛顼的后代,所谓两支,只不过是得姓的先后与途径有所不同罢了。根据以上的分析,华姓人的始祖是可以远溯到黄帝轩辕氏的,因为颛顼正是黄帝的孙子。
源自姒姓的华姓,早在夏朝的第四个天子仲康之时便已出现。当时,距离现在约为4100多年。《姓氏考略》记载:“夏仲康封观于西岳,曰华氏”。西岳指的是陕西境内的华山,所以仲康的子孙自此就以“华”为姓氏了。不过,也有人怀疑当时的华山是否已有西岳的封号,所以认为,是华氏之得姓在前,华山之得名则在后。究竟是谁在前谁在后姑且不管,华姓与华山有一定的渊源,是无人否认的。
源自子姓的一支华姓,则有具体的资料可考。《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宋戴公子考父说食采于华,因氏焉,华督、华元、华定、华亥,并为宋卿” 。可见,这一支华姓是因地得姓,在春秋时代的宋国是一个显赫的家族,家族中很多人是宋国的公卿。华姓源自宋国已经是不争之论。不过,哪一个人开始以华为姓却有不同的看法。《古今姓氏书辨证》认为:正考父的儿子华督是第一个以华为姓的人。该书记载:华姓“出自子姓,宋戴公孙督,字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宋国是由周武王封给微子(商纣之后代),以奉汤祀的。殷汤是子姓,正考父和华督都是汤的后代,华姓自然也就源于子姓了。当时的宋国,大致拥有现在河南省商丘县以东,到江苏省铜山县以西的一片地方。因此,华姓人的最早发源之处,应该也在这儿,后来才逐渐繁衍到其他的地方。
此外,清代爱新觉罗氏豫亲王,后人有改姓华者。
二、郡望堂号:
汉置武陵郡,现在湖南省常德市。 据《广韵》记载:宋正考父食邑于华,后以为氏。望出武陵、平原、沛国。
二、华姓来源2:
1、出自子姓。子姓,是颛顼的儿子契所建立的姓氏。源自子姓的华姓,比较有具体的资料可考:《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面说:“宋戴公子考父说食采于华,因氏焉,华督、华元、华定、华亥,并为宋卿。”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古今姓氏书辨证》、《广韵》及《辞源》所载,宋戴公子正考父,正考父之子督,字华父,为宋太宰,杀其君殇公及其大夫孔父,厚赂齐、秦、鲁、郑四国,不能讨,使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古未有生而赐族者,唯督以一时之妄,自立姓氏,后世因之。一说督父正考父食采于华(故城在今河南新郑北),其后以邑为氏。      2、出自姒姓。姒姓,则是颛顼的孙子夏禹的后代所建立的姓氏。源自姒姓的华姓,早在夏朝的第四个天子仲康之时,便已出现,当时,距离现在约为4100多年以前。据《姓氏考略》所载:“夏仲康封观于西岳,曰华氏。”由于仲康在西岳封观,所谓西岳指的就是陕西境内的华山,所以仲康的子孙自就此以华为姓,而世代沿用下来。不过,也有人怀疑当时的华山是否已有西岳的封号,所以认为,是华氏之得姓在前,华山之得名则在后。究竟是谁在前谁在后,姑且不管,华姓与华山之有一段渊源,倒是没有人否认的。
      3、出自他族。清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豫亲王之后有改华姓者;清岭夷十二地夷人头目,嘉庆十三年归附,十六年改流更姓住牧,芭蕉沟夷人为华姓;锡伯族华西哈尔氏,汉姓为华;今满、蒙古、回等民族有此姓。
沿浦厦材(下在)溪口华姓  始迁祖华宥(1723—1798)(注:清乾隆没有戊午年,应是嘉庆三年戊午,请更改),名彭年,字志邃,系华彪嘉玄孙,华日翼曾孙,华如梓之孙,华伯之子。于清乾隆年间由云亭小湖入迁来此定居。配王氏,生子三:斯治、斯隲、斯玺。繁衍成族,后裔分居繁枝西垟坡等地。



城门华姓  始迁祖华如汉(1706—1789)、华如英(1712—1771)、华如金(1717—1782)、华如增诸兄弟,系华孚嘉之孙,华日萤之子。于清乾隆年间由蒲城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灵溪韩头桥华姓  始迁祖华存智,系华从周四子。约于清康熙年间由瑞安县入迁来此定居。配陈氏,生子四:有盛、有泰、有清、有安。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宜山都口华姓  始迁祖华炳秀(1658—?),系华从周五子。于清康熙年间由瑞安县入迁来此定居。配林氏,生子二:君恩、启麟。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平阳县万全鲍垟以及宁夏等地。



繁枝西垟坡华姓  始迁祖华允年,系华青山之子。何时由沿浦下在溪口入迁来此定居不详。配王氏,生子三:怀森(继叶姓)、怀坤、怀强(继叶姓)。



云亭南堡岭管垟华姓  始迁祖华日成(1692—1773),字章若,号纳斋,系季房华孟嘉嗣子(华观嘉次子)。于清康熙年间由蒲城入迁来此定居。元配周氏,次配袁氏,三配林氏,生子二女三:华封、华棠。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等地。



沿浦下埠头华姓  始迁祖华岳(1694—1782),系季房华一钦派下。于清康熙年问由蒲城入迁来此定居。配徐氏,生子二:华协、华怜。繁衍成族,后裔华业圃、华业樵分居台湾省台北市,华业植分居北京市等地。



云亭南堡岭华姓  始迁祖华日龄(1681—?),字永若,于何时由蒲城入迁来此定居不详。生子二女二:如濛、如谅。



云亭木林山门江华姓  始迁祖华象锳(1678—1722),系季房派华骏嘉长子。于清康熙年间由蒲城入迁来此定居。配徐氏,生子华昂。



云亭南堡岭林车垟华姓始  迁祖华斯楷(180l—1848),字模匡,约手清道光年间由蒲城入迁来此定居。配郑氏,生子二:克复、克钊。



矾山福德湾华姓  始迁祖华业禹(1910—1982),于民国年间由蒲城入迁来此定居。配朱氏,生子七:允浮、允明、允贵、允生、允续、允程、允庆。



炎亭崇家岙华姓  始迁祖华圣,系瑞安县四十七都东坑华立明派下。何时由瑞安县入迁来此定居不详。





      发扬光荣传统-光宗曜祖爱国爱家精神.振兴中华民族大团结精神.保护国士. 热爱祖国.永远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是立谱的目的.

七、华姓来源6:

  来源于封地,春秋时期,宋戴公子考父,受封于华,他的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华。

堂号

  据《广韵》记载:宋正考父食邑于华,后以为氏。望出武陵、平原、沛国。
五、名人精粹

三、历代名人:

华 胥——传说中伏羲的母亲

华佗——名敷,字元化。汉未沛国樵人。精于方药、针灸及外科手术。又仿效虎、鹿、熊、猿、鸟的动态创为“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年且百岁,犹有壮容。曹操闻而召之,使常在左右。操若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愈。后操病重,使忙专视,伦迟迟不肯奉召。操怒,使人收送佗入狱考死,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说:“此可活人”。吏怕犯法不敢受,举火烧之,忙之医术遂不传。

华 歆——(157-231)魏国大臣。字子鱼,平原高唐人。文帝时封安乐乡侯,明帝时任太尉,封博平侯。

华表——(204-275)西晋平原高唐人,字伟容。华歆子。弱冠仕魏散骑典北京时间郎,累迁尚书,封观阳伯。晋武帝泰始中,拜太子少傅,累迁太常卿、太中大夫。以老病乞骸骨。清澹退静,以苦节垂名。卒谥康。

华峤——(?-293)西晋史学家,平原高唐(今山东高唐)人。历任散骑常侍,典中书著作。领国子祭酒,至侍中,因不满《东观汉记》,乃撰《后汉书》97卷,文质事核,有司马迁、班固之风。永嘉乱后,书散失。

华察——(1497-1574)字子潜,号鸿山,生于无锡县隆亭(今东亭镇)。少时聪颖,12岁能作诗文。嘉靖五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先后任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员外郎中、翰林院修撰、掌院学士、东宫侍读,奉旨主持应天府(今南京)乡试,嘉靖十八年出使朝鲜,嘉靖二十四年弃官回家。以后他常到惠山参加碧山吟社的活动,与一班文士诗酒唱和,以不欺天、不欺君、不欺亲、不欺友、不欺民的“五不欺”自慰。费巨资在隆亭造了一座豪华住宅,“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侯门王府叹壮丽不如”,因而民间有“华太师造龙庭”的传说。

华秋苹——(1785-1858),名文彬,字伯雅,别号借云馆主人,清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生,无锡县荡口镇人。他自幼酷爱金石篆刻,苦练达20余年,作品有汉代刻玉风格,苍劲秀美。著有诗词集《诗草》、《词草》行世,他擅弹古琴,尤精琵琶,喜唱昆曲,编辑《琵琶谱》3卷,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刊行的琵琶曲谱集。他擅长草篆,以及于人物、花鸟绘画,还旁通医理,专长喉科,曾与弟文械、文桂合著《喉科秘书》4种,当时流传甚广。

华蘅芳——(1833-1902),字若汀,清朝江苏金匿(今无锡)人。机械工程专家、数学家。中国早期掌握和传播近代科技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徐寿等人试制成中国第一艘实用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主持制成硝酸和氢气球。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开方术、积较术、数根术等方面的成就,翻译了多种近代科技书籍,较早地将近代矿物学、生物进化论、概率论等介绍到中国。为中国科技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华世芳——华蘅芳之弟,字若溪,生于清咸丰四年。年轻时即喜读家中收藏的大量数学书籍。25岁时为华蘅芳与博兰雅合译的《代数难题解》作校核。光绪十年撰写了《近代畴人著述记》,第二年又出版了《恒河沙馆算草》。光绪二十年任湖北武昌自强学堂数学教习。光绪二十二年主讲常州龙城书院和江阴南箐书院。光绪三十一年任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旋又任北京商部高等实业学堂教员。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学舍。

华璂——女,字图珊,别号迦俊馆主,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无锡县荡口镇人。父亲华荻秋是颇有名望的山水画家。她自幼喜爱书画和刺绣。与安徽籍金石家张守彝结为伉俪。民国元年(1912年),华璂夫妇在上海开办刺绣传习所。民国4年,她所绣《蹲在稻草堆的公鸡》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她的风景绣大都以西洋水粉画、油画为稿本,不但在内容上引进了现代绘画的写实风格,在刺绣针法上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民国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华璂与人合著的《刺绣术》一书,10年内共再版3次。

华彦钧——(1893-1950)现代同间音乐家,小名阿炳,后因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江苏吴锡人。做过道士和吹鼓手,后沦落为流浪艺人。传谱有二胡曲《听松》,《二泉映月》,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名作。

华绎之——(1893-1956),以字行,无锡县荡口镇人。无锡著名实业家华鸿模的孙子,继承祖产之后,在无锡城中开办多处实业。民国10年在上海创办华绎之蜜蜡公司,中国科学养蜂业由此始,他因而被誉为“养蜂大王”。同时在无锡创立华氏农场,购买现代农业设备,培育良种水果、禽畜。在从事实业的同时,他还热心于家乡教育事业。兴建鸿模藏书楼,创办鹅湖中学。年近40岁时,又潜心于书法,字学颜真卿,颇具功力,自成一家。

华凤翔——(1897-1984)天津人。字毅如。清华大学毕业。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密执根大学。1925年回国,历任唐山交通大学教授,中央笕桥飞机制造工程师等职。1949年11月,在香港参与组织和发动中国、中央航空公司起义。后任中国民航局机务总工程师、科研所副所长,民航总局顾问。为第二至第五届全困人大代表。病逝于北京。

华山——(1910-1971),原名华芷荪。出生於无锡县张泾桥,自幼酷爱文学,为九三学社无锡分社第一任宣传部长,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不久转至该校历史系执教。开宋史课程,编写《宋辽金史讲义》,凝聚了半生心血完成《宋史稿》,但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抑郁而终。

华罗庚——(1910- )当代数学家,江苏金坛人。1946年任美国普林士顿大学客籍教授。1950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他喜欢写诗词,在《治学》中提出了“妙算还算拙中来”,“一分辛苦一分才”的观点。

华应申——(1911-1981),原名遗曾,笔名革索,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五日生,无锡县石埭桥华四房人。早年在上海积极参加左翼文化活动,发起组织文艺团体——海燕文艺社,后参加并领导进步出版工作,以中国出版社和新知书店两家名义出版发行了大量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抗日救亡书刊。1949年初,奉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任出版委员会委员、出版总署出版局副局长、发行事业管理局局长等职,1961年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局局长,“文化大革命”后任国家文物管理局副局长。

华君武——1915年生,中国美协顾问,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秘书长。主要创作政治和社会讽刺漫画,出版多种漫画集,著名的“三毛”形象就出自他手。
华国锋——1921年生,山西交城人。一九七六年四月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同年十月,中央政治局采取断然措施,粉碎“四人帮”,他和叶剑英、李先念等起了重要作用。后任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务院总理。一九八○年九月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一九八一年六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同意他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作为一个历史转型时期的潮头人物,他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痕迹,但他肯定是个值得纪念的人物。

华锡均——江苏无锡人。台湾空军军官学校毕业,获美国普渡大学航空工程硕士、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台湾战斗飞行员15年,1969年起,历任台湾航空工业发展中心飞机设计室主任、中心副主任兼航空研究院院长,*****防部中山科学院副院长兼航空工业发展中心主任,台湾空军二级上将,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

华中一——江苏无锡人。中国*****党员。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历任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十二研究所工程师,复旦大学物理三系副系主任、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物理系主任、副校长、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真空学会理事长,中国真空与表面仪器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际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协会(IUVSRA)执行委员。为我国真空工业、电子工业作出了贡献,曾获国家科委多次奖励。1988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列入《世界有成就领袖录》。l986年美国巴尔的摩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华元:华督曾孙,春秋时宋国大夫。历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执政四十年。虽曾战败遭讽,但致力弥兵,志意可嘉,也不失为一份创造。

华毋害:西汉将领。以越将从高祖起于留,定三秦,击臧荼,有功,封为终陵侯,谥齐。华佗: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妇、儿、针灸各科,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又首创五禽戏,后为曹操所杀。

华歆: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三国时魏国大臣。曾依孙策,后附曹操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时为军师,转御史大夫。文帝即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为司徒。明帝时,任太尉,进封博平侯。

华峤:华歆孙,华表子,西晋史学家。官至侍中。因不满《东观汉记》,乃撰《后汉书》九十七卷,记东汉一代史事,文质事核,有司马迁、班固之风,如今已散佚。

华恒:华表孙,东晋大臣。娶晋武帝女,拜附马都尉,后任尚书、颖川令。西晋亡,南渡。领国子祭酒,封苑陵县侯,官至左光禄大夫、开府,身后无余财。

华温琪:宋州下邑(今河南夏邑)人,五代梁唐间将领。少从黄巢起义,巢败后,仕后梁,官至齐、晋二州节度使。入后唐后,官至镇国军节度使,后以太子太保致仕,以固守称胜。

华镇: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官吏。神宗进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平生好读书,工诗文。有《扬子法言训解》、《云溪居士集》等。

华云龙:安徽定远人,明初将领。从朱元璋起兵,南征北战,立功无数。洪武三年,论功封淮安侯。

华蘅芳:江苏无锡人,清末数学家。致力于翻译工作,译出算学、地质学等书十七种,包括《代数术》、《三角数理》、《微积溯源》等,己著有《行素轩算稿》。

华〓:福建上杭人,清代画家。擅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为扬州画派代表之一。诗亦古质、兼工书,时称三绝。有《离垢集》、《解〓馆诗集》。

华罗庚:著名数学家。

华国锋:山西交城人,生于1921年,政治家。原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华其敏  别署田乔、沙月。浙江镇海人。1953年8月生。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绘画,1971年任安徽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师从将兆和、李可染、叶浅予,毕业后留校任教。创作取法传统,入古而化,致力于创新,所作以人物为主,取材广泛,立意新颖,讲究笔墨情趣,画风峻逸爽朗,生机蓬勃。作品《奴隶的欢乐》入选197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美术作品展,《九歌图》等十件作品入选1985年在香港举办的当代中国画展,《海市蜃楼》入选1985年在北京举办的联合国国际青年年中国美术作品展,《世界像一只船》等三十幅作品参加198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央美术学院八人作品展,《鹿鸣》等二幅作品入选1990年3月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世界现代艺术博览会,《水墨》等三幅作品入选1990年4月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中国现代巨匠画展。还有《观鱼》、《风和月》、《鉴真和尚造像》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擅连环画、插图、壁画、书籍装帧设计等,曾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创作奖和全国书籍装帧优秀奖,1985年为湖北黄鹤楼创作《人文荟萃》大型壁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华士清  1942年生,江苏省江阴人。1962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科毕业后,师从江南名画家秦古柳,潜心研究传统,不断探索,自成风貌。作品苍润、灵秀,尤长于作江南风情。作品入选第六、第七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参加法国秋季沙龙画展、现代中国巨匠绘画展、现代中国画大展等在国外展出。1988、1990年二度赴香港举办画展、艺术交流、1991年2月个人作品展在东京展出。《光明日报》、《迎春花》、香港《文汇报》等均有介绍、评论及专版刊登作品。多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术馆、四川省美术馆及美国亨特艺术博物馆收藏。传略收入《中国美术辞典》、《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美术年鉴》。现为中国美协会员、无锡市书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



华拓  1940年生于河北景县。早年从师力群学习版画,后改学中国画,跟随线松、亚明、宋文治学习山水、人物画。从60年代从事专业创作至今。其主要作品有《耘稻》、《大渡河上起宏图》等先后五次参加全国美展,《春江》、《高源薰风》、《秋艳》、《秋》第五幅作品五次获省级性大奖。出版有《华拓山水画辑》、《华拓中国画选》、《华拓画集》。《春水溶溶》、《春情》、《大河源头春》、《太湖图卷》等五十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天津艺术博物馆等单位所收藏。《逐春图》、《春江放筏图》等被国务院、此光阁、中南海瀛台征用。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山水画研究室主任、一级美术师。
华宜玉  女。1922年生。国立北平艺专毕业,曾任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理事。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水彩画会会员。代表作品有《江南民居》、《洞庭春》、《江南园林》、《白皮松》、《故宫》、《颐和园的冬天》等水彩画。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与许多国家的私人收藏家收藏。美国私人收藏家Mr.Gerry Jones的东方艺术中心收藏其数十幅水彩画作品。在国内外举办过数次个人画展,参加过多次全国美展、东南亚水彩画展、亚洲水彩画展及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展出。著有《建筑水彩画选》、《建筑水彩画技法》等多种专著。  

民间流传的《三笑》,恣意歪曲事实,说唐伯虎钟情于华府婢女秋香,不惜*****为奴,改名为华安,闹出一连串的笑话。无锡华鸿山这位阁老,老眼昏花,受骗上当,他的两位公子成了“大踱”、“二刁”。最后秋香被拐走,直到在苏州相遇,遂真相大白。  

  事实是,并无其事,实有其人。华鸿山晚年家住无锡东亭,现存“华学士坊”,在东亭的东街。他有三位公子,长子伯贞早亡,次子仲亨为文才出众的征仕郎,幼子叔阳,官居礼部主事,相当于现在的中央部长级干部,有《礼部集》传世。唐伯虎比华鸿山年长27岁,当华鸿山于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时,唐已去世3年,华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可称“太史”时,唐已去世21年。  

  小说之荒诞,令人不可思议。华鸿山身为翰林院学士,而且为人清廉,业绩辉煌,怎么会将他如此戏弄呢?据考证,始作俑者为明末小说家冯梦龙。他在著名小说《警世通言》中,写了一篇《唐解元一笑姻缘》,说锡山华虹山(假名)学士的婢女桂华被唐伯虎相中,尔后他又混进华府当书僮,改名华安,作“大官伴读”。后来华虹山将桂华许配给他,两人便潜逃回苏州。一年多后,华到苏州阊门,见到书坊中坐着一个人,很像华安,一打听竟是风流才子唐伯虎。华往唐府拜访,唐搀着桂华出来,“乃相与大笑而别”。华虹山回家备了嫁妆送给桂华。这篇小说只是颠倒历史,并未*****华虹山,也未写什么“大踱”、“二刁”,以后才被人添枝加叶地渲染。冯梦龙在文末谈,“事出泾林杂记”。这《泾林杂记》的作者是谁呢?它署名“詹詹外史”,其实就是冯梦龙本人。  冯梦龙为什么要写华虹山呢?据说,事出唐伯虎的一场冤案。明弘治十二年(1499),唐赴京会考,同伴徐经买通了主考程敏政的书僮,预先获得试题,并告诉了唐伯虎。唐是乡试第一的解元,为程敏政的得意门生,会考中并未理会徐经获得的考题试卷,一挥而就,但被无锡籍的给事中华昶和林延玉二人参劾,因而唐、徐二人和程敏政锒铛入狱。后来虽然被断明冤案,唐被贬往浙江当衙吏。他一气之下,终生不再参加科举,华昶为华鸿山的氏族长辈,冯梦龙就将华鸿山“开刀”,意在报复。  

  也许是冯梦龙写得很有戏剧性,以后有人附会,敷衍情节,有人反对,给以驳斥。有趣的是,清代无锡人黄蛟起在《西神丛语》中写了一个相反的故事:无锡的山东按察使俞宪(家在城中岸桥弄),有一位次子名见安。他看到船上有一位美貌女子,使乘船跟踪,到了苏州,见这女子进了一大户大家。他便上门求为仆人。主人看到他很有文才,命其当儿子的伴读,并要赠婢女给他为妻。俞见安知道苏州太守是他父亲的同年,便偷偷回到船上,命仆人去求见太守,要太守去说情,免掉差役。太守上门,见安上前相见,主人感到奇怪,追问其原因。见安如实相告,主人遂将这个美貌婢女美娘嫁给她。  

  大凡小说情节都“源于生活”,有一定的生活原型。《三笑》故事的流传已有三四百年,人们对其原型也各有说法。清代姚旅的《露书》和阮葵生的《茶余客话》,都说写的吉道人点秋香。吉道人,名之任,字应生,江阴人,本姓华,其父秉中因批评奸相严嵩而致廷杖身亡。道人17岁时登苏州虎丘,因为刚死了姊姊,外穿白衣衫,里面穿了一身紫色的衣服。一阵风起,白衣飘动,露出紫衫,刚好被一位官家婢女秋香看到,便浅浅一笑。吉道人以为对他有情,便跟踪到上海,改名叶昂,*****为奴,当了两位公子的伴读。王同轨的《谈耳》说是无锡陈玄超在虎丘遇到官家婢女秋香。还有一本没有作者姓名的唐六如轶事,则说唐伯虎在苏州见到婢女秋香,追踪到了吴兴,终成好事。清代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笔记》中,又说秋香是南京的*****。她从良以后,有人去求画,她题了一首诗,说:“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旧枝条。如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梁绍壬说:“唐解元窃秋香事,小说家多艳称之……祝枝山也有题秋香的便面诗:‘晃玉摇银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著过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书。’是盖又一秋香也。”大概从前婢女叫“秋香”比较雅,所以《三笑》也就用了这名字。  

  《三笑》故事闹得沸沸扬扬,对华家来说,当然很不高兴,所以,从前华姓聚居的荡口,便绝对禁演《三笑》题材的评弹,不过现在都开禁了。

 华佗——名敷,字元化。汉未沛国樵人。精于方药、针灸及外科手术。又仿效虎、鹿、熊、猿、鸟的动态创为“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年且百岁,犹有壮容。曹操闻而召之,使常在左右。操若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愈。后操病重,使忙专视,伦迟迟不肯奉召。操怒,使人收送佗入狱考死,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说:“此可活人”。吏怕犯法不敢受,举火烧之,忙之医术遂不传。

  华裔芳——字若汀。清朝江苏金匿(今无锡)人。官直隶州知州。精研数学,深明格致。同治初,上海创设江南机器制造局,多所筹划。在翻译馆译数学、地质等书籍。

  先后主讲上海格致书院、湖北自强学堂和两湖书院,达20年,造就数学人才甚众。曾与徐寿制造“黄鹄”号轮船,又自造氢气球。著有《行素轩算学》6种,共23卷,并译有《代数术》、《微积溯源》、《三角数理》、《合数术》(关于对数造表法)、《决疑数学》(关于概率论)等以及关于地质矿物学的《金石识别》、《地学浅识》等书,其中多与英人傅兰雅合译。

华氏先祖本姓子,(宋)戴公子食采于华,遂以华为姓。世代为宋卿。后迁居江苏无锡为盛族。再迁进越会稽郡。至宋代朝奉大夫华镇(宋代著名诗人),字元仁者,于宋元丰二(1079)进士,及第后,独爱萧山风俗淳厚,山水秀丽,举家迁居萧山渔浦,(今义桥镇民丰村渔浦街)为萧山华氏始祖,繁衍发族。
六、历史上华姓名人

有:春秋宋国华督,宋戴公孙,官太宰(宰相);华元,华督曾孙,官大夫;华亥,宋国人,宋平公时,代兄为右师;华费遂,宋国人,宋元公时官大司马。战国有华阳太后,秦人,庄襄王母,始皇祖母,初为夫人,孝文帝立为后,子楚即位为庄襄王,尊为华阳太后。秦代有华毋伤,齐王田广将,官车骑将军。两汉有西汉华毋害,立有战功,封为终陵侯;东汉华佗,沛国谯人,著名医学家;华松,字爱卿,年十五,从丁恭学《公羊严氏春秋》,官司隶校尉。三国有华周,魏平原高唐人,官黄门侍郎、常州太守;华歆,魏平原高唐人,官豫章太守、曹丕即王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华融,吴广陵江都人,官侍中左将军;华  华君武(1915-):漫画家。无锡人。上海大同大学肄业。1933年后开始发表漫画。1938年赴延安入鲁艺学习。1940年加入中国*****。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文艺部副主任,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美协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和第三届副主席兼书记处常务书记、第四届副主席。



      华国锋(192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家,中共中央主席(1976年10月—1981年6月),中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1980年)。山西省交城县人,原名苏铸,1938年投身抗日战争,取意于“中华抗日救国先锋队”改名华国锋。历任中共交城、阳曲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委。1940年任交城县各届抗日联合会主任,后任中共交城县委书记。1949年以后,在湖南湘潭任县委书记、地委专员等职务。“文化大革命”期间担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

      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始终追随毛泽东,1975年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1976年,在周恩来去世后接任国务院代总理、总理,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被毛泽东选为继承人。毛泽东去世后,他的继承人地位受到江青等人的挑战。1976年10月,他在叶剑英、汪东兴的支持协助下,逮捕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路线的“四人帮”主要成员,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改变了历史的进程。随后,他继任为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成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

      从1982年到2002年的四次党代表大会他都被象征性的选进中央委员会,尽管他很少露面,深居简出,但在党内很受尊重,是唯一一个全票在中共十五大上当选中央委员的候选人。2001年他没有参加十六次党代表大会中央直属机关会议,没有进入中共十六屆中央委员会,引起了西方舆论的关注。2002年华国锋正式引退。



      华楠(1921-):原名孙宝楠,山东省牟平县崖子村(今属乳山)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入华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队队长,教育科副科长,八路军115师教导第1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鲁中军区政治部宣教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政治部宣教部部长,第24师政治部主任,豫皖苏军区第5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八一》杂志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解放军报》报社总编辑、社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是中国*****第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华启斌:男,1921年2月生,吉林东丰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前奉天农业大学林学科。历任辽宁省林业局工程师,辽宁林木种子站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已离休。系辽宁省林学会四、五届理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林业技术工作。1953年辽宁省林业厅搞种子贮藏,起草《辽宁省林木种子贮藏管理办法》。1956年主持种子检验工作,撰写《林木种子现场简易检验方法》。1965年起草《辽宁省主要林木种子暂行等级标准》。1964年主持林木种子园试建项目,至1968年共建日本落叶松等种子园38.9公顷。根据试建情况,辽宁从1973年领先开展良种基地建设工作。经过28年的培育、研究,到1992年通过成果鉴定,1993年获省政府一等奖。曾参加三项国家标准研究起草:《林木种子检验方法》1982年获林业部三等奖,《林木种子》*****获国家技术监督局二等奖,《林木种子贮藏》*****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发给证书。



      华宜玉:女,1922年生。国立北平艺专毕业,曾任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理事。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水彩画会会员。代表作品有《江南民居》、《洞庭春》、《江南园林》、《白皮松》、《故宫》、《颐和园的冬天》等水彩画。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与许多国家的私人收藏家收藏。美国私人收藏家Mr.Gerry Jones的东方艺术中心收藏其数十幅水彩画作品。在国内外举办过数次个人画展,参加过多次全国美展、东南亚水彩画展、亚洲水彩画展及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展出。著有《建筑水彩画选》、《建筑水彩画技法》等多种专著。





      华成珍:出生1924年1月7日,江苏泰州人,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员,毕业于苏州市老年大学,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创作委员、书法家等,兼任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一级书法艺术委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特聘书画家。1942年先后参加中国*****、新四军区游击队,日寇投降时带队上华东野战军52团任政指(二营营委会委员),历经抗日和解放战争。曾任江苏省交电公司副经理、苏州人民广播电台负责人等职,地市级离休干部,被聘任苏州市广播电视学会第二届理事会顾问。书作参加全国和国际性大展赛,多次获奖被收藏或入集,荣获世界铜奖艺术家称号及“世界艺术名人证书”、1999年诗书作品在北京美术馆展览荣获国际书法金奖、“世界华人艺术大奖”第二届获国际荣誉金奖、第三届获国际特别金奖、享有“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作品传略辑入《国际当代书法篆刻大观》、《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等50多部专集与辞书,并被《中华人物辞海》、《世界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特聘顾问编委。



      华光(1926-1968):江苏无锡人。1945年加入中国*****。194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曾任哈尔滨医科大学讲师。1951年入苏联列宁格勒生理研究所学习。1955年获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理学系、实验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生理科学会理事。在国内首先将放射同位素方法应用于病理生理学研究。
华姓名人----近现代篇(2)

      华顺添:1930年2月生,江苏省无锡市人。高级工程师。1952年7月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采矿系。历任煤炭工业部规划设计总院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广东省重工业设计院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和总工程师。曾赴西德和泰国考察煤炭技术及大型矿山设备。专长为矿山工程设计和设计评审。中国煤炭工业技术经济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设计协会理事、中国煤炭学会煤矿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设计法研究会广东分会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地质矿业专家组咨询专家、广东省煤炭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等。长期从事矿山设计、技术管理、矿山规划和设计评审工作。参加和主持过大、中型矿山设计项目数十个。多次被煤炭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和广东省建委、省工程咨询公司聘为能源专家参加大型矿区可行性研究的主审工作及大型矿山的招标、投标和评标的主评工作。著有论文和译文12篇。



      华立中:男,1931年7月生,江西于都县人,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参加高校试用教材《昆虫学》上册编写,进行中国天牛科昆虫分类研究成果显著,编有《中国天牛科昆虫名录》,首次报导我国2198种天牛名单,主编《湖南森林昆虫图鉴》鞘翅目天牛科,《海南广东的天牛》彩*****鉴,参加《中国经济昆虫志》第 35册鞘翅日天牛科(三)编写,获 198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尘峰岭热带林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调查》项目,出版《尘峰岭昆虫》,获1987年广东省高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拉英汉农业昆虫名称》编写,拟定昆虫中文名称9000余种。发表天牛等昆虫25新种,80种中国新记录,发表论著100余篇,400余万字。



      华中一(1931—2007):江苏无锡人。中国*****党员。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物理系。1952年底随交通大学x光管研究室来复旦大学。专长电真空物理研究,1952至1956年参加我国第一只国产医用x光管和高压镇流管的研制,获得成功。历任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十二研究所工程师,复旦大学物理三系副系主任、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物理系主任、副校长、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真空学会理事长,中国真空与表面仪器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际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协会(IUVSRA)执行委员。为我国真空工业、电子工业作出了贡献,曾获国家科委多次奖励。1988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列入《世界有成就领袖录》。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l986年美国巴尔的摩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撰有《高真空技术与设备》、《真空技术基础》、《真空技术三十年集》等专著10多部。2007年4月25日23时55分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76岁。



      华曾侃:男,汉族,中*****员。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1932年1月生,江苏无锡人。1953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学院会计系。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主编,曾任副院长。中国会计学会煤炭专业委员会理事兼事业分会顾问,山东煤炭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煤炭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山东矿业学院工程经济研究所兼职教授,山东美晶会计帅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主要成果:先后在北京煤炭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山东矿业学院、中国煤炭经济学院任教46年,讲授过《会计原理》、《工业会计》、《预算会计》等课程,效果显著。为会计学科学术带头人,深得广大师生的尊敬,在煤炭系统财会界、教育界颇具影响。在科研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将煤炭企业原使用的凭单日记帐核算形式改为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参与煤炭部《煤炭工业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煤炭工业财务基本制度》的设计。编著了《工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行政事业财务管理》、《煤炭事业供销财会知识手册》等多部教材或专著。在《煤炭经济研究》、《煤炭企业管理》、《山东经济》等刊物上发表财会、经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论文40余篇。参与煤炭部重点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研究。



      华元祯:1934年8月生,陕西省咸阳市人。从小酷爱绘画艺术,自学成才。1950年参加工作后仍长期坚持自学绘画,曾在各种业余美术班学习绘画技法,60年初跟随云南老一辈著名工笔花鸟画家肖士英先生专攻工笔花鸟画,为其入室弟子。有扎实的传统工笔花鸟书的艺术功力,并运用现代技法艺术表现大自然的美,使绘画艺术具有现代气息。现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会员、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会员、艺委会委员、画师、昆明市老年书画研究会、老干部书画协会常务理事、《昆明书画》编辑。云南民族画院常务委员、特邀画师。其从60年代起到现在以工笔花鸟画经常参加云南省昆明市美术协会及云南民族画院等单位举办的全省、全市美展及云南省一、三、四届中国画展,绘画作品多次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曾获得昆明市"保险杯"书画一等奖。1990年以来曾有十多幅绘画作品参加美国爱丁堡三家画廊举办的画展,爱工堡艺术委员会主办的圣诞节画展,美国BBC广播电台主办的云南当代画展,作品被外国友人收藏。作品、传略编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现代中日美术通鉴》、《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1978-1998中国美术选集》等典集。



      华素坤:女,1934年12月生,辽宁海城人,大学文化,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晶体生长及缺陷研究,先后研究过10余种有实用价值的晶体,首次提出晶体中负晶结构缺陷及其形成机理和极性晶体正、负极面生长束率相差悬殊的生长机理。从晶体缺陷的角度补充和验证了负离离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理论模型的合理性。与仲维卓合著书3本,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专利两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黑茶晶体光泽度标准板已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的鉴定属国际先进水平;参加完成人造氟金云母的研究与中试,该项目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参加锗酸饿中试(BGO)全过程,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然;参加交烁晶体氟化钡大单晶的研制,已通过鉴定属国际领先水平。



      华文美:女,1934年7月出生,无锡人,会计师。现兼职淮海书法艺术研究地理事、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中韩文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书画师。幼受父熏陶,爱好书画,曾入无锡书法艺专学习,得到祝嘉、吴炳伟等大家指点,后参加淮阴市老年大学学习,多有进步。作品入选"淮阴--日本艺术作品展"、"江苏省第二届妇女书法展"、"国际详河杯书画展"、"江苏省老年书画联谊会女会员书画展"、"为21世纪--环保书画全国邀请展"、"老年周报"、"韩国'98世界美术大展",并为韩国碑林园收藏。作品及传略入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书画集》、《国际老人年、中华老人书画集》、《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名人艺术大典》、《20世纪中韩书画名家大辞典》。



      华乐荪:男,汉族,研究教授,九三社员,声学和电子学家。1935年清明前夕生于苏州,籍贯无锡。原中科院东海研究站海底声学实验室主任,现任石行实验室技术总裁。1954年苏州高级中学毕业并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59年大学毕业,参加新中国第一代水面舰艇用质声纳站的试制,任接收组长,历时两年。1961年调上海东海研究站。1991年获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和交通部《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称号和证书。1996年入选美ABI“五百位有影响人物”和名人堂,并被授予世界终身成就金象奖;同年还入选IBC《国际成功人士》等。从七十年代起,先后发展了GPY等三代地质声纳,使此项技术日臻完善。1988年应邀访美,在USGS(美国地质调查局)作专题技术报告,引起浓厚兴趣。1990年在波罗的海的试验解决了德国和美国名牌公司所不能解决的高纬度冰川沉积区的探测难题。1991年出口芬兰以来,一直反映良好。近年来,其研究兴趣正转向绿色能源新技术。



      华运文:男,1935年9月生,海南文昌人。工程师。曾任广东省林业厅办公室主任、副厅级巡视员、厅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志·林业志》主编。广东番禺林业学校毕业。担任中等林业学校教学工作近10年,主持教务工作并讲授森林经理学、测树学等专业课程。参与领导和管理广东省国营林场系统的技术工作,在建设国营林场试验推广体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曾领导和管理广东省林业系统科技工作,编制《广东林业科技规划设想》,在协调发展广东林业科技事业方面作出一定的贡献。编写过中专教材《测树》、《伐区调查》;编写《椰子》和《人工杉林间伐调查》、主编《广东省志·林业志》等。



      华玉珊:女,1936年生,辽宁省锦州市人。196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中国画研究会会员,湖社画会会员,同泽画会会员,著名花鸟画家。花鸟画从师于赵梦朱、钟质夫、郭西河等教授,多年来从事花鸟画创作和教学,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断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体验和搜集大量素材,使之作品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表现形式上,工笔与写意相结合,花鸟与自然界的真情实景相结合,熔大写、小写、没骨为一炉。工笔画构圆严谨,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色彩高雅;写意画笔墨姿纵奔放,构图时出新意,是我国仅有能工擅写女画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银杏》发表在《现代中国画作品集》和《海峡两岸著名工笔画家作品选》画册中;《白梅》和《叶下》发表在《中华》画报上;《孔雀与牡丹》和《花开富贵屏》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还有许多作品发表在《美术大观》、《辽宁画报》、《辽宁经济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和参加国内外各种类型画展。1997年去日本东京,大阪举办了个人画展。《樱花与春燕》被日本收藏,《枇杷》被美国收藏,《祝寿图》、《于风致在北戴河》、《批把果》由张学良纪念馆收藏,还有许多作品被新加坡、印尼、日本、蒙古人民共和国收藏。《山花烂漫》参加台湾和大陆联合举办的第一次工笔画大展成银杏》参加台湾和大陆联合举办的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展出的第二次工笔画大展成故乡情》参加第二届全国教师优秀作品展;《流苏悬羽》在鲁艺杯大奖赛中获优秀作品奖;《溪谷百奔》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并在"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50周年"画展中获优秀作品奖。



      华欣生:男,1936年4月生,江苏锡山人,中*****员。1961年毕业于原苏联哈尔科夫大学物理系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应物系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近40年来从事核爆近区物理测试与激光技术研究。历任研究室主任及中物院科技委秘书长等。1981年曾被聘为科工委核试验近区物理测试专业组成员,1987年被聘为国家“863”410主题总体研究专家组组长。在我国核武器研制中,尤其在突破二代核武器试验时,历经不同爆炸方式和地下核试验,担任测试队长等。任室主任期间集体荣获10多项部委成果奖。为发展武器物理、核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诊断技术,掌握和发展地下核试验测试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撰写学术报告、总结、发表文献近60多篇,主编《强激光技术分析评论》、《进展评论》等多部著作;参与2000年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参与立项论证惯性约束聚变物理实验研究,制订规划,参与课题研究,译著《稠密等离子体诊断学》;译著和主译《地下核试验和平利用》、《核爆氘能能源学》、《混合型裂变聚变堆电站》、《苏联核试验》等多部译著。



      华兴周:男,1937年8月生,江西万年县人,本科学历。江西省赣南科技城管委会主任,赣州地区畜牧研究所所长,高级畜牧兽医师,江西省科技协会委员,赣州地区畜牧兽医学会、化学学会副理事长,技术与社会进步咨询委员会委员,工程咨询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主持研究和开发新产品40余项,其中“以蚯蚓为原料提取复合氨基酸”荣获第二届国际发明专利博览会银奖;“神童津”、“常青宝”获国家优质保健新产品银奖;“赣卅白猪培育”获1984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蚓体复合氨基酸提取工艺及系列产品开发”和“板鸭育肥期禽霍乱综合防治研究”分别获1992年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曾获农业部全国草场资源调查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1993年8月获省首次“农业科技人员突出贡献奖”二等奖。撰写出版《赣南野生牧草》等专著5册,在国家、省专业杂志发表论文42篇。



      华秀馨:主任医师。女,1938年12月出生,广西宾阳人。农工党党员。1964年毕业于广西医学院。现任广西龙泉山医院心理咨询室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精神科临床及科研工作,对于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均有较高的诊疗水平及多项的科研成果。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验感兴趣和有较深入的体会。参加龚跃先教授领头修订的多项心理测验,其中“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在我国的修正及其应用获湖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儿童智力量表”在中国的修订及其应用获湖南省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个人1984年被评为柳州市先进工作者;1990年当选为柳州市人大代表;1991年被评为广西农工党党员积极分子;1992年被柳州市妇联评为柳州市巾帼建功能手称号;1994年被柳州市卫生局评为最佳医师。撰写《419例轻微脑功能失调儿童感觉、运动和注意力研究》、《儿童多动症——814例临床与神经心理研究》、《功能性精神病记忆障碍研究》、《儿童多动症智力对照研究》等10余篇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或获奖。《青少年个性与智力的研究》获自治区科协优秀论文三等奖。



      华世荣:1939年生,海南文昌人。大学文化。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参加我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X—1机)的研制和维护,为当时我国的国防、气象、水利工程、石油探测等计算,做出重大的贡献。在高密度磁记录存储的研究方面,70年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奖。1983-1988年,在第七研究院七0九研究所参加海军舰艇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综合显示控制台多路表页显示控制电路的设计和生产取得好的成绩,80年代达到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得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电子技术高级工程师职称。1988年8月,在海南省电子工业总公司参加筹建海南南方微电子公司,任生产部长、副总工程师,引进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成电路封装生产线1992年投产,填补海南省微电子工业的空白。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九、华姓名人----近现代篇(3)

      华勋基:1934年10月出生,湖南衡南三塘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就读于平智中学、南强中学。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考入武汉大学,1961年毕业后在云南从事文化与科研工作,1983年调广州中山大学任教。现任中山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信息管理系教授、兼任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事、广东省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委员。华勋基主要从事科技情报与经济信息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多年来直接参与本科教学和指导硕士研究生,曾获中山大学教学先进奖,在科研方面曾主持承担国家教委和广东省、广州市的“七五”、“八五”规划项目,圆满地完成国家和地方有关信息产业课题的研究任务。其主要成果有《华勋基论文选》(四川东方图书出版社,*****),《情报科学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实用经济信息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信息产业基础理论知识》(广州年鉴出版社,1996年),撰写学术论文、研究报告100余篇。其中多项成果曾分别获得省、市一等、三等奖及全国学会特别奖。华勋基治学严谨,教书育人,理论联系实际,深受师生爱戴,其主要成果被译成英、俄文转载,其生平业绩被收录于多种名人大全,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是我国老一代知名情报学家和经济信息学科的开拓者。



     华元渝:江苏省无锡市人,1939年11月25日生。1961年毕业于武汉水产大学,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水产养殖学科带头人、动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人工湿地系统在水产养殖中的开发应用》首席专家兼任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科学顾问,安徽铜陵白鱀豚养护场科学顾问,江苏省中洋集团技术顾问。

  专长豚类、鱼类生态学和生物数学建模。在我国首次捕获活体白鱀豚的大型科学实验中作出重大贡献。《白鱀豚种群现状及物种保护》项目获198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型草型湖泊渔业综合高产技术研究》项目获国家八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1996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近十年来,在河豚健康养殖及综合利用方面获得多项研究成果:《暗纹东方鲀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获1999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养殖条件下暗纹东方鲀控毒和健康养殖技术》获2002年江苏省海洋渔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暗纹东方鲀人工种苗工厂化繁育》等4项科研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鱼类催熟激素缓释微球注射剤及其制备方法》已申请国家专利、主持起草的有关《无公害家化暗纹东方鲀养殖技术规范》、《无公害家化暗纹东方鲀安全加工操作规范》、《无公害家化暗纹东方鲀疾病防治技术规范》、《无公害家化暗纹东方鲀配合饲料》、《河鲀毒素检测方法》等9个省级标准已获国家批准实施。央视10、9频道以“替河豚鱼解毒”,央视7频道以“解毒河豚鱼”为题,还有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等媒体对上述成果多次进行了详细报道。



      华茂禄:磐安县“两林”办公室副主任、林业副研究员、县政协委员。1941年10月出生,浙江东阳人。1963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本科。参加工作以来获国家、省、地级科技成果奖9项,发表论文20多篇。1993年到磐安工作后,致力于世行造林工程和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全年有1/3时间在基层,抓科技示范点24个、示范户28户;为县乡举办培训班56期、2600余人次;承担了3项省、市科研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3年引进外资1200万元,实施世行造林3.34千公顷,开发经济特产林2千公顷。1994、1995、1996年连续评为省优秀造林工程;他本人获省林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省绿化人进工作者。



      华家升:安康市人,1945年生,中*****员。现任安康市酒厂副厂长。1975年调入市酒厂,从事过制由、培菌,曾任生产科副科长、科长、工艺技术科科长等职.*****华家开主持人工制备客泥和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的设计,采用传统工艺和行业新科技相结合的方法,制出具名浓香特色的人工老窖泥,生产出风格独特的困泸康原酒。同年,在创省优攻关小组中领导试验小组,依靠科学,调整工艺参数、艰苦攻关,使泸康头曲质量跃上新台阶。1991~1995牛,华家升主持酒精技术改造和“绞股蓝饮料厂”筹建工程,取得良好效果,多次受到嘉奖表扬.为了落实“提高泸康酒质量创名牌”,他下功夫抓好自制害泥,工艺制定、酿酒操作、分级取酒、分档保存等关键环节。在产品勾兑中坚持做到“三严”(即严格酒基配比、严格计量标准、严格质量管理);在装瓶过程中认真操作,严格自检、互检、专业抽检,保证产品质量稳定。他长期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成绩突出,卓有贡献.1991年获陕西省轻工行业技术改造先进个人,1995年获市级“劳动模范”称号.2007/5/15 12:06 | 添加评论 | 固定链接 | 查看引用通告 (0) | 写入日志 | 华姓名人华姓名人----近现代篇(4)

      华克齐:1946年生,天津人,画家,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艺术系。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装帧艺术学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天津市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现任新蕾出版社副编审,美术编辑室主任。历年来从事版画、插图及书籍艺术设计,儿童图书美术创作。大量作品参加省市及全国性展览,若干作品获奖并发表于国内外报刊书籍。其中《淘气的小机车》获1987年"全国儿童图书美术邀请赛"最高奖-优秀作品奖,《中国各民族神话》获1992年"全国优秀少儿读物编辑奖"。个人论文《东寻西找-儿童图书美术求索》于1996年"全国装帧艺术论文与研究成果评奖"中获二等奖,并刊登于1996年第12期《中国出版》,1998年个人作品及简历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籍装帧艺术》卷中,论文《少儿读物装帧设计断想》被选入《中国当代装帧艺术文集》等。



      华奎: 1949年生于四川,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当代肖形印社社长。自幼酷爱书画篆刻艺术,数十年孜孜以求,诗书画印全能。百余家报刊发表作品,在数十起全国性国际性画展中获奖,作品被一些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收藏。近年来多次在北京、广州、香港、瑞典、日本举办个人书画展览。《十八罗汉》系列人物在深圳95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以31万亿人民币拍出,另一套《十八罗汉》被日本长安寺购藏。出版有《华奎书画集》。



      华宝善:男,1946年1月生,中原书画研究院院士、研究员,擅长书法。



      华叶:原名张建华,1947年生,江苏涟水人。大专学历。江苏东台市造纸总厂开发科工程师。中国造纸学会《造纸信息》杂志社编辑。长期从事造纸及文化研究工作。 1988年举办个人“龙年全国报眉大展”,集文献、新闻、艺术三位于一体;出版《中国三千家报社通讯录》。专集各级报刊的书法题签,利用近万种精品报头研究,已编成《报海题苑》、《毛泽东报头书迹》及《报徽识趣》。1990年国外报刊要求转载。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等300多家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不少创意性集字报头作品也正在各地被发表采用。探研事迹入选多种辞书。



      华逸龙: 1952年生。上海书画出版社书画编辑室主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边环画研究会会员。类别:画代表作:《温暖》、《油丫头》、《挂剑》。作品《油丫头》被黑在龙江省美术馆收藏,与他人合作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连环画集》、《中国十大古典喜剧连环画集》封面画(20幅)及该画集中的《幽闺记》、《精忠旗》获首届(1980-1990)中国优秀美术图书评奖银牌奖和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套书二等奖。个人传略被收入《世界华人文学界名人录》《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等。



      华其敏: 别署田乔、沙月。浙江镇海人。1953年8月生。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绘画,1971年任安徽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师从将兆和、李可染、叶浅予,毕业后留校任教。创作取法传统,入古而化,致力于创新,所作以人物为主,取材广泛,立意新颖,讲究笔墨情趣,画风峻逸爽朗,生机蓬勃。作品《奴隶的欢乐》入选197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美术作品展,《九歌图》等十件作品入选1985年在香港举办的当代中国画展,《海市蜃楼》入选1985年在北京举办的联合国国际青年年中国美术作品展,《世界像一只船》等三十幅作品参加198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央美术学院八人作品展,《鹿鸣》等二幅作品入选1990年3月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世界现代艺术博览会,《水墨》等三幅作品入选1990年4月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中国现代巨匠画展。还有《观鱼》、《风和月》、《鉴真和尚造像》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擅连环画、插图、壁画、书籍装帧设计等,曾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创作奖和全国书籍装帧优秀奖,1985年为湖北黄鹤楼创作《人文荟萃》大型壁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华盛国: 研究员。男,壮族,1954年9月出生,广西凤山人。中*****员。毕业于广西大学。曾任中共凤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凤山人民政府副县长。现任中共凤山县委副书记。主要业绩:曾被评为“广西全区优秀团干部”,“全区新长征突击手”,“优秀班主任”,广西马列主义理论正规化教育先进工作者,广西全区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广西全区青少年热爱祖国读书活动组织工作先进工作者;主要著作有《可爱的风山》、《歌声融进三月三》;合著《中国经济文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跨世纪战略文献》、《壮乡文明花》;发表论文17篇,其中《当前贫困地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思想与思考》被评为广西省级优秀论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根本是解放农民》被评为全国优秀论文。发表报告文学和通讯22篇,其中报告文学《一位来自远方的*****员》被评为广西新闻一等奖、广西广播电视学会一等奖、广西《支部生活》杂志二等奖。 2007/5/6 1:32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1) | 固定链接 | 查看引用通告 (0) | 写入日志 | 华姓名人华姓名人----近现代篇(3)

      华锁林:男,1940年9月出生,江苏金坛市人。高级工程师。1958 年保送进入金坛二中高中,1961年考入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五年制本科雷达专业,1966年7月毕业。现任南京华工电子电器研究所所长,兼任东南大学微机网站实验室主任。历任南京钟山无线电厂技术厂长、华工电子厂厂长、南京市电机电器工业公司高级工程师。发明了“无线移动电话防窃用系统”;“HG—2000保险柜”;“LH—888电话遥控器”。早年主持设计的产品有“玫瑰牌S701收音机”、“流化床”、“真空退火炉”、“真空浸渍系统”、“脉冲变压器测试台”、“高压测试仪”、“自动测光、测距视力保护仪”等。参于研制电视台专用摄像机,步兵侦察雷达,国产化气象雷达,改革雷达防潮工艺,工艺沿用至今。主持研制填补国家空白“DO10交流电压表检定仪”,优于美国5200仪,写了论文“DO10交流电压表检定仪研制与测试”。1982 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省人民政府嘉奖晋升二级工资等。



      华拓:1940年生于河北景县。早年从师力群学习版画,后改学中国画,跟随线松、亚明、宋文治学习山水、人物画。从60年代从事专业创作至今。其主要作品有《耘稻》、《大渡河上起宏图》等先后五次参加全国美展,《春江》、《高源薰风》、《秋艳》、《秋》第五幅作品五次获省级性大奖。出版有《华拓山水画辑》、《华拓中国画选》、《华拓画集》。《春水溶溶》、《春情》、《大河源头春》、《太湖图卷》等五十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天津艺术博物馆等单位所收藏。《逐春图》、《春江放筏图》等被国务院、此光阁、中南海瀛台征用。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山水画研究室主任、一级美术师。



      华建敏(1940-):江苏无锡人。1961年加入中国*****。1963年清华大学动力系燃气轮机专业毕业。1963年至1979年任上海汽轮机锅炉研究所自控室技术员、党支部副书记,上海汽轮机厂研究所技术员、副所长。1979年至1984年任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科研办公室主任、副所长。1986年入中央党校培训部培训班学习。1987年至1992年任上海申能电力开发公司总经理、上海市计委副主任、申能公司总经理。1992年至1996年任上海市计委常务副主任、主任、市综合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1996年至1998年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2003年3月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2003年5月兼任国家行政学院院长。是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华宏鸣:教授,1940年9月生,江苏人。中*****员。毕业于江苏省苏州大学。现任复旦大学工会副主席,兼任上海高校软科学研究中心秘书长、上海市质量管理协会理事、上海市注册咨询专家、香港工程管理人员协会名誉顾几(研究与发展管理)杂志编辑等。主要业绩:从1990年以来,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的研究课题、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上海科委的重大咨询项目、上海市质量管理协会的课题、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研究项目等的研究课题10多项。获复旦大学教学奖、上海汽车工业基金奖、复华教学科研奖等近州次,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员。在《中国软科学》、《复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等20多种杂志上发表了30多篇文章。其中有多篇文章被收入《新时期论文选》、《跨世纪战略文献》、《世纪之交的思索—当代中国领导干部文集》、《中国改革开放系列丛书》、《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研究文库》中。主要论著:出版了《实用快速决策分析方法》、《高新技术管理》等著作和英译中书籍6部、法泽中书籍6部。



      华玉梁:1940年生,河南省滑县人,斋号豫华新苑。毕业于开封一高,曾从工、从农、从教。酷爱书法、音乐、善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喜撰诗歌、对联。现从事机电研究与修理及研习书法艺术。系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中级研修员、黄河书画院特邀书画师、《东方书画艺术报》特约记者、中国三味书画院院士、当代国际华裔书画家海联会理事、中外当代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国家人事部人事人才所评定为书法师。传略入编《书画金石家大辞典》、《东方书画艺术家经典大全》、《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世界当代书画名家题签墨宝艺术大典》、《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纪末成就大典》等10余部典集中。获"世界书画名人"称号。书法咏梅对联,诗歌《少林行》一首,入编《跨世纪中外翰墨艺术家精品大全》、《第二届中外咏梅翰墨精品博览》。同时荣获"跨世纪1997艺术人才"称号。



      华永益:会计师。男,1941年2月出生,江西乐平人,中*****员。毕业于乐平大学。曾任乐平市财政局局长,乐平市会计学会会长,乐平市地税局局长。现任乐平市财政局主任科员。从事财税工作30多年,为乐平市财税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88年6月获会计师职称。1993年撰写的论文《努力开辟财源,增强财政后劲》,获江西省财政论文评选三等奖。1995年4月获江西省九四年度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995年互月获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从事税务工作30年以上”荣誉证章和证书。



      华彪:1941年生,云南丽江人,艺名看岚,高中文化。在书画艺术方面,在自学的道路上缓慢地爬行了三十多年,从一个书画业余爱好者进入被丽洲画社聘为书画师,海内外书画艺术联谊会会员,获书法五段艺术段位。书法国画入编《当代书画名人名作博览》、《中华古今书画吉祥福寿作品大典》、《国际书画篆刻大观》,入选"世界和平友好国际书法艺术"大赛获"和平杯"国际书画艺术大赛银奖,获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丽洲画社全国书画师作品展金奖,入选第二届国际书画家艺术交流大展。



      华林裕:男,1942年12月生,江苏无锡人。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原上海电力建设局副董事长、总经理,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火电专委会副会长。1979~1983年任上海电力安装一公司副经理,负责上海宝钢自备电厂2X350MW工程安装,该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984~1990年任上海石洞口电厂4X300MW工程副指挥长,该工程获鲁班奖。能源部优质工程奖。1988~1992年任华能石洞口第二电厂2X600MW超临界机组工程副指挥长,该工程获国际电站奖、鲁班奖、电力部优质工程奖。



      华俊山:男,1942年1月生,大学文化,擅长绘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



      华士清:1942年生,江苏省江阴人。1962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科毕业后,师从江南名画家秦古柳,潜心研究传统,不断探索,自成风貌。作品苍润、灵秀,尤长于作江南风情。作品入选第六、第七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参加法国秋季沙龙画展、现代中国巨匠绘画展、现代中国画大展等在国外展出。1988、1990年二度赴香港举办画展、艺术交流、1991年2月个人作品展在东京展出。《光明日报》、《迎春花》、香港《文汇报》等均有介绍、评论及专版刊登作品。多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术馆、四川省美术馆及美国亨特艺术博物馆收藏。传略收入《中国美术辞典》、《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美术年鉴》。现为中国美协会员、无锡市书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



      华盛昌:1943年生,江苏锡山市人,版画、中国画家。1968年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美术设计系,1970年调入文化馆,从事群众美术、书法、摄影的组织辅导、创作,业余时间酷爱版画创作。1985年调任文联秘书长,工作之余重视国画创作,作品"晨曲"参加全国版画联展,并由江苏省美术馆收藏;1982年与王勉合作的20K本彩色连环画"大阿福"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曾为江苏优秀作品参加赴日展览;"冬夜"、"春"等17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展出和发表,作品著流传于国内外。现为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无锡市美协常务理事,锡山市美协主席。



      华玉玺:男,1944年3月生,辽宁葫芦岛人。中*****员。毕业于北京师大。现任中共朝阳市委常委、秘书长,市直机关工委书记。辽宁省作协会员。朝阳市作协会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于繁忙的政务之余,笔耕不辍,对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及政府均有较高造诣,并形成独特的风格。其诗歌直白而有深意,其散文感情浓烈而有韵味,其评论兼具思辩和文采。近年将几十年来芨见于各种报刊的创作成果加以整理,先后结集出版。多次获得各种奖励,其中,散文《母亲》获天津市社科院《母恩难戽》全国征文入选证书,并获辽宁省第3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和辽宁省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一等奖。结集出版了言论集《细雨谈》,长篇报告文学《惊涛拍起千堆雪》,大型画册《走向辉煌》,诗集《行吟集》和新闻报道集《报章存墨》,散文集《春风随想曲》和政论集《文论选录》。



      华峰:男,高中文化。1944年出生,浙江省苍南县人,70年代初开始从事绘画创作,现供职于福建省宁德市公安交警支队,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闽东画院、太姥画院、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画师;擅长花鸟。

  

      华世伦:男,1945年1月生,江苏省沐阳县人,汉族,河南海上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财务处长、基建办主任、高级工程师、临理工程师。自一九七零年七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在校学习工民建和建筑材料专业。参加工作近三十年来,一直从事基本建设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等项专业技术工作,参加过国家海炮厂的选址和土建工程设计,参加国家高炮厂的基建工程,主持和参加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学样的基建工程,主持和参加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的基建工程,参加和主持完成多栋住宅楼、锅炉房、学生食堂、礼堂、图书馆、综合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及厂区道路等新时期工程的图纸设计工作。主持施工十多万M2的几十栋房屋建筑工程。发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校舍建筑设计方面论文两篇。
十、华姓名人--古代篇(1)华毋害

     西汉将领。以越将从高祖刘邦起于留,定三秦,击臧荼,有功,封为终陵侯,谥齐。2007/5/16 22:48 | 添加评论 | 固定链接 | 查看引用通告 (0) | 写入日志 | 华姓名人--古代篇华元

     华督曾孙,春秋时宋国大夫。历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堪称“四朝元老”,长期担任宋国右师,掌握国政。

     公元前607年,华元率军攻打郑国,夜宿某地。为了振奋士气,华元吩咐加餐,每人分给一大块羊排骨。由于华元军务繁忙,忘了交代分给马车夫羊斟一份。羊斟见其他人吃得满面红光,不禁气不打一处来。第二天,就在两军激战正酣的时候,羊斟忽然一甩鞭子,驾着马车径直向郑军的营地驶去。可叹华元研究了一晚上的兵法计谋还未施展,就稀里糊涂的成了战俘。后得逃归。

     公元前595年,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在派申舟出使齐国时不向宋国借路。申舟估计此举必定触怒宋国,但庄王坚持要他这样做,并向他保证,如果他被宋国杀死,自己将出兵讨伐宋国,为他报仇。申舟没有办法,只好将儿子申犀托付给庄王,然后出发。不出申舟所料,他经过宋国时因没有借路而被抓住。宋国的执政大夫华元了解情况后,对庄王如此无礼非常气愤,对宋文公说:“经过我们宋国而不通知我们,这是把宋国当作属国看待。当属国等于亡国。如果杀掉楚国使者,楚国来讨伐我们,也不过是亡国。与其如此,倒不如把楚使杀掉!”宋文公同意华元的看法,下令将申舟杀了。

     消息传到楚国,庄王听到后气得鞋子来不及穿,宝剑也没时间挂,就下令讨伐宋国。庄王从公元前595年秋出兵,一直围攻到次年夏天,还是没有把宋国的都城打下来。后来为庄王驾车的大夫申叔时献技道:“可以在这里让士兵盖房舍、种田,装作要长期留下。这样,宋国就会因害怕而投降。”

     庄王采纳了申叔时的计策并加以实施,宋国人见了果然害怕。华元鼓励守城军民宁愿战死、饿死,也决不投降。一天深夜,华元悄悄地混进楚军营地,潜入到楚军主帅子反营帐里,并登上他的卧榻,把他叫起来说:“我们君王叫我把宋国现在的困苦状况告诉您:粮草早已吃光,大家已经交换死去的孩子当饭吃。柴草也早已烧光了,大家用拆散的尸骨当柴烧。虽然如此,但你们想以此来压我们订立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那末我们宁肯灭亡也不会接受。如果你们能退兵三十里,那末您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办!” 子反听了这番话很害怕,当场先和华元私下约定,然后再禀告庄王。

     庄王本来就想撤军,听了自然同意。于是,华元到楚营去订立了盟约,并作为人质到了楚国。

     公元前579年,华元约楚、晋两国言和,会盟于宋,双方弭兵。

2007/5/16 22:46 | 添加评论 | 固定链接 | 查看引用通告 (0) | 写入日志 | 华姓名人--古代篇华耦

     曾官拜宋国司马。关于华耦在《东周列国志》有两处记载。记录虽然不多,但却参与制造了另一起轰动的弑君事件。

  《东周列国志》鲁文公十五年(前612年)春,宋国司马华耦到鲁国聘问会盟,其部属官员都跟随至鲁。鲁文公要和他饮宴。华耦辞谢说,先臣曾祖华督得罪于殇公,此事记载在诸侯的简册上。下臣承继他的祭祀,岂敢使君主蒙受耻辱?罪人子孙,不敢屈辱鲁君对共饮宴,只要有上大夫陪同就可以。

     以上记载说明,华耦和华元同是华督曾孙,但两者是否同室兄弟现不得考。

     华耦的弑君事件在《东周列国志》有如下记载:昭公八年,宋复大饥,公子鲍仓廪已竭,襄夫人尽出宫中之藏,以助之施,举国无不颂公子鲍之仁。宋国之人,不论亲疏贵贱,人人愿得公子鲍为君。公子鲍知国人助己,密告于襄夫人,谋弑昭公。襄夫人曰:“闻杵臼将猎于孟诸之薮,乘其驾出,我使公子须闭门,子帅国人以攻之,无不克矣。”鲍依其言。

     司城荡意诸,颇有贤名,公子鲍素敬礼之。至是,闻襄夫人之谋,以告昭公曰:“君不可出猎,若出猎,恐不能返。”昭公曰:“彼若为逆,虽在国中,其能免乎?”乃使右师华元,左师公孙友居守,遂尽载府库之宝,与其左右,以冬十一月望孟诸进发。才出城,襄夫人召华元公孙友留之宫中,而使公子须闭门。公子鲍使司马华耦号于军中曰:“襄夫人有命:‘今日扶立公子鲍为君。’吾等除了无道昏君,共戴有道之主,众议以为何如?”军士皆踊跃曰:“愿从命!”国人亦无不乐从。

     后华耦率众出城,追赶昭公。昭公行至半途闻变,荡意诸劝昭公出奔他国,以图后举。昭公曰:“上自祖母,下及国人,无不与寡人为仇,诸侯谁纳我者?与其死于他国,宁死于故乡耳!”乃下令停车治餐,使从田者皆饱食。食毕,昭公谓左右曰:“罪在寡人一身,与汝等何与?汝等相从数年,无以为赠。今国中宝玉,俱在于此,分赐汝等,各自逃生,毋与寡人同死也!”左右皆哀泣曰:“请君前行,倘有追兵,我等愿拚死一战。”昭公曰:“徒杀身,无益也。寡人死于此,汝等勿恋寡人! ”少顷,华耦之兵已至,将昭公围住,口传襄夫人之命:“单诛无道昏君,不关众人之事。”昭公急麾左右,奔散者大半,惟荡意诸仗剑立于昭公之侧。华耦再传襄夫人之命,独召意诸。意诸叹曰:“为人臣而避其难,虽生不如死!”华耦乃操戈直逼昭公,荡意诸以身蔽之,挺剑格斗。众军民齐上,先杀意诸,后杀昭公。左右不去者,尽遭屠戮。

     华耦引军回报襄夫人。右师华元,左师公孙友等合班启奏:“公子鲍仁厚得民,宜嗣大位。”遂拥公子鲍为君,是为文公。华耦朝贺毕,回家患心疼暴卒。

2007/5/16 22:45 | 添加评论 | 固定链接 | 查看引用通告 (0) | 写入日志 | 华姓名人--古代篇华督

     安徽濉溪人,是汤的后代之一,官至宋国太宰(宰相)。《古今姓氏书辨证》认为正考父的儿子华督,才是第一个以华为姓的人:“出自子姓,宋戴公孙督,字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

     《左传》和《史记·宋世家》记载,宋宣公死的时候把君位让给了弟弟宋穆公。宋穆公死的时候就把君位还给宋宣公的儿子与夷,是为宋殇公,并把自己的儿子公子冯送到了郑国。宋殇公初立的时候,郑庄公已经平定内乱,开始向周王的权威挑战,先是割周王领地内的庄稼,到后来甚至败王师,伤桓王,其势之盛,莫可当也。

     卫州吁之乱的时候,州吁为了立威,要送郑公子段回国,他就派人对宋殇公说公子冯在郑国对宋殇公不利,请宋殇公和他一起伐郑。宋殇公同意了州吁的请求。但是州吁送公子段回国为君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宋国反倒和郑国结怨,于是两国连年征战,百姓疲敝,史书上说宋殇公在位十年,共打了十一次仗,这引起了国人的不满。眼见郑国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华督想改善宋国与郑国的关系,同时在国内攫取大权,但是他得不到宋殇公的支持,孔父嘉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他动了杀机。       华督利用国人对战事频繁的不满,煽动国人说这都是司马孔父嘉的错,于是耸动国人攻灭了孔氏。《史记》上也说:“十年,华督攻孔父,取其妻。”因为宋穆公临死时把宋殇公托付给了孔父嘉,所以孔父嘉算是宋殇公的保护人。华督擅杀司马孔父嘉自然引起了宋殇公的震怒,华督一不做二不休,就把宋殇公也给杀了,然后从郑国接回了公子冯,立为宋庄公。

     孔氏在宋国已无法立足,孔氏子弟四散奔逃,其中一支来到鲁国定居,数代之后而出孔子,孔氏由此再次发扬光大。这也算是本次弑君事件的一个意想不到的产物吧。2007/5/16 22:44 | 添加评论 | 固定链接 | 查看引用通告 (0) | 写入日志 | 华姓名人--古代篇华胥

     传说中伏羲和女娲的母亲,有中华第一圣女的称谓。据专家考证,华胥是我国最古老的母系氏族社会中杰出的部落女首领,是炎帝和黄帝的远祖,在距今约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生存,带领部族民众不断的游徙,足迹遍及黄河流域。她和子女伏羲、女娲及其后裔,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华胥文化。华胥文化对人类历史文化的主要贡献有:“制嫁娶之礼”,使远古人类逐渐摆脱乱婚、群婚的状态;“造网罟教渔猎”,发明了渔网捕猎,成为畜牧文化的源头;“作书契以带绳结”,有了简单文字;“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方之气,乃画八卦”,开始了人类从规律上认识大自然,后来被炎黄的后裔逐步发展成为《易经》;“女娲作笙簧”,产生了人类最早的乐器,成为中华音乐的起源。



     关于华胥、伏羲、女娲的文字记载,散见在《山海经》、《太平环宇记》、《太平御览》、《淮南子》、《列子》等古籍中。司马迁《史记》(五帝本记)记载,华胥氏在成纪(今甘肃天水)生下伏羲,在山东的承注山生下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宋朝赣人罗泌《路史》中有:“太昊伏羲氏,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对于这个记载,《路史》作注说:“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得名,乃阆中渝水也。”另,太皞庖牺氏母曰“华胥”(《史记·补三皇本纪》)。《拾遗纪》:“庖牺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寰宇纪》:“陕西蓝田县,有华胥氏陵”。

     有关华胥传说流传至今最有名的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伏羲画卦、伏羲女娲兄妹结婚延续人类和黄帝梦游华胥国等。其中在民间广泛传播,而少见于古籍记载的是伏羲女娲兄妹结婚这个传说。传说华胥氏族的成员在一次大水灾中,遭受了灭顶之灾,只有伏羲女娲两兄妹,因为坐在葫芦里,被漂到了蓝田临潼交接的一座山上,才幸免遇难。当他们看到这个世界就剩下他们两个人,为了人类延续,结为夫妻。在结婚前,他们对天发誓说:“若苍天允许我们兄妹结为夫妻,繁衍人类,四山之烟聚而滚磨合。”发完誓,他们两个人把磨石推下沟去。这时只见四山之烟果然聚合,再看磨扇也紧紧的合在一起,于是两人结为夫妻。后人为了纪念伏羲、女娲结合,繁衍人类的功劳,就把他们所在的山叫“磨合山”,滚磨盘的沟叫“磨盘沟”,并在磨合山上修建了“人种庙”,后来因“人种庙”名字不雅,改称“仁宗庙”。而且据一些专家考证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类似的传说故事,这就可以说明华胥不仅是汉族的祖先,而且很可能也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祖先。

     而在“黄帝梦游华胥国”的传说中,则透漏了更多的关于母系氏族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情况。《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所利害…………黄帝既寤,怡然自得。”表明在母系氏族原始共产社会的一种社会形态,部落成员间人人平等,没有私人占有的“嗜好”等一些情况,传说黄帝在吸收了华胥国的一些治国经验后,经过二十八年的治理,达到了天下大治。至今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保留有一块关于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其中一通碑石上,中间有“华胥国”三个大字,左边有“伏羲肇娠”右边有“黄帝梦游”的字样。

     以华胥氏、伏羲氏、女娲氏为代表的先祖们,在长期的生存和治世斗争中,创造了亘古常新的华胥文化,而华胥文化的精深内涵集中体现于《河图》、《洛书》、《八卦》、《易经》等之中,尤其是作为华胥文化的纲领,《八卦》及历来被尊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乐法、韵学、算术等领域,反映了宇宙的起源、演化模式和运行规律,含有不可磨灭的真理,是一门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系统化、综合性科学,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支柱,是构成我国哲学的源头活水,历经千载,流传至今,并引起全球的研究和探讨,令今古中外学者咋舌和叹服。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所以说,华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

     中国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中晚期时代的帛书中有一篇《创世篇》,这是记载华胥的最早的文献。这篇帛书在1942年被盗墓者卖到美国,现在收藏在赛克勒美术馆,距今至少有2300年以上。这篇帛书上的文字证明了伏羲、女娲源自华胥,伏羲、女娲结为夫妇,生四子,这四子被看作是超越时空的四天神,四神相戈,转动天地,划分四时、日月、朝夕,划分九州,奠定三天、四极。这《创世篇》如果与《圣经》的创世记比较,更少神话的色彩,伏羲、女娲创造天文、历法,女娲造人以及创立人伦秩序,他们是人祖,不是造物主。



十一、华姓名人--古代篇(2)

      华初平:会稽人,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中贾安宅榜,后任太常博士。



      华镇:宋代著名诗人,字元仁,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官吏。神宗进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平生好读书,工诗文。有《扬子法言训解》、《云溪居士集》等。于宋元丰二(公元1079年)进士,官朝奉大夫。及第后,独爱萧山风俗淳厚,山水秀丽,举家迁居萧山渔浦,(今义桥镇民丰村渔浦街)为萧山华氏始祖,繁衍发族。第二世华初平,官枢密府君。第三世华贞、华谅,官中书舍人。第四世华洪卿、华和卿。第五世华克勤,官山西布政使。

      华家在宋明二朝时,世代显赫,其间官宦学士可名世者众多:华温其官拜镇国节度使;华荣、华和均为龙图阁学士;华源泉仕御史中丞;  华宗善为通判;华景山翰林学士;华克勤为山西布政使。华克勤生六子,长子华宁二自渔浦而西山居住。幼子华宁五,仍居渔浦。次子华宁四,先由渔浦而到闻堰,再由闻堰而定居潭头,萧山华姓以四房潭头为最盛。三处各自成族,并各自修家谱。编修时间分别为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道光十一(公元1831年),光绪十五年(公元18*****),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近三百多年华氏家谱修增前后四改,可见他们比较重视家普编修。萧山华氏前为名门望族,现在后裔众多。



      华克勤(公元1321年-公元1397年):字无逸,是萧山华氏的第五世祖,他品行端方,聪明好学,年轻时隐居延庆寺(位于闻堰镇凌家坞)苦读,后举贤良方正,方入仕为官。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华克勤病逝故里,享年77岁,埋骨于湘湖北岸青山之西。



      华岳:字子西,号“翠微”,池州贵池(今属安徽)人。初为武学生。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上书请诛韩侘胄,被捕入狱,编管建宁(今属福建)。嘉定十年 (公元1217年),廷试第一,授殿前司官。又谋罢史弥远,事泄,下狱,杖死临安(今浙江杭州)东市。华岳平生侠义好施,同时人称他“倜傥”似陈亮(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甲)。曾上《平戎十策》,劝朝廷广求天下“英雄豪杰”,别把国事只是交给“书生学士”。他所说的“英雄豪杰”,来源八个方面,从“沉溺下僚”的小官僚、“隐于吏籍”的“胥靡”一直到“轻犯刑法”的“黥配”,几乎囊括了《水浒》一百零八将的所有阶级成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下层民众的了解程度,也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平民社会的复杂与活跃。华岳的诗一如其为人,与诗坛流行的“江西”、“江湖”诗风几无依傍,自写其性,豪纵洒落,直率爽朗。其感慨激越处,与刘过较为接近。时出轻快调侃之笔,则又有“诚斋体”之趣味。



      华绰:字仲宽,行千九,属无锡华氏第30世(无锡华氏第1世为汉·华良),其父华,北宋吏部尚书、翰林院侍讲学士。渔临关华氏尊提举华绰为始迁祖。北宋末年,金人占领了北方大片土地,康王赵构南渡至临安郡(今杭州),偏安一隅。当时护驾诸臣中,便有华绰其人。华绰到临安不久,鉴于局势动荡,权臣误国,即携幼子华裢隐居于西小江西岸的渔临关,“世以耕读为业”。



      华云龙(公元1332年-公元1374年):安徽定远人,明初将领。元末聚众起义,从朱元璋起兵,南征北战,立功无数。洪武三年,论功封淮安侯,参与过攻灭陈友谅、张士诚诸役。后从徐达攻克大都(今北京),留守北方,官至都督同知兼燕王左相,封淮安侯。洪武七年,以擅用故元宫禁物,被召南还,死于途中。



      华察(公元1497年-公元1574年):明代大臣。字子潜,号鸿山,无锡县隆亭(今东亭镇)人。少时聪颖,12岁能作诗文。嘉靖五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先后任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员外郎中、翰林院修撰、掌院学士、东宫侍读,奉旨主持应天府(今南京)乡试,嘉靖十八年出使朝鲜,嘉靖二十四年弃官回家。以后他常到惠山参加碧山吟社的活动,与一班文士诗酒唱和,以不欺天、不欺君、不欺亲、不欺友、不欺民的“五不欺”自慰。费巨资在隆亭造了一座豪华住宅,“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侯门王府叹壮丽不如”,因而民间有“华太师造龙庭”的传说。



      华允诚:无锡人。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进士。从同里高攀龙讲学“首善书院”,受业为弟子,传其主静之学。崇祯初,官方员外郎。以温体仁、闵洪学乱政,疏陈三大可异,四大可忧。夺俸半年,不久罢归。后任福王验封员外郎。十余日即称病归。明亡后,屏居墓田,不肯薙发,与从孙尚濂被斩于南京。



      华喦(公元1682年-公元1756年):清画家。字秋岳,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福建上杭人。出身贫寒,曾当过造纸作坊学徒,自幼习画,勤奋好学,因为华氏祠堂画壁画遭乡绅反对离家出走,刻苦读书,研习书画。曾赴京,经召试被授县丞之职,后去职南下,往来于杭州、扬州间。擅花鸟、人物、山水,其花鸟初师恽寿平,后转法朱耷、石涛。笔墨干湿并用,率意潇洒,色彩淡雅而艳丽,能表现花鸟生动活泼的种种神态。人物师承王树偲、陈洪绶、李公麟,取材广泛,构思巧妙,善将人物置于生活情节中,形象略夸张,个性鲜明。山水师承宋元明清诸家,笔墨清新明快,富有变化。有《桃潭浴鸭图》、《山雀爱梅图》、《村学图》、《白云松舍图》等传世。著《离垢集》、《解弢馆诗集》。



      华秋苹(公元1784年-公元1859年):清琵琶家。名文彬,字伯雅,别号借云馆主人。清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生,江苏无锡人荡口镇人。他自幼酷爱金石篆刻,苦练达20余年,作品有汉代刻玉风格,苍劲秀美。他擅长草篆,以及于人物、花鸟绘画,还旁通医理,专长喉科,曾与弟文械、文桂合著《喉科秘书》4种,当时流传甚广。著有诗词集《诗草》、《词草》行世,他擅弹古琴,尤精琵琶,喜唱昆曲。他曾参照琴的减字谱法,为琵琶订立较完善的指法符号。并与人合作,采集编订南北两派琵琶小曲六十二首、大曲六套,辑成《琵琶谱》3卷,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刊行。该书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刊行琵琶谱专著,对后世影响颇大。



      华蘅芳(公元1833年-公元1902年):字若汀。清代数学家、机械制造家。字若江。江苏金匮(今江苏无锡)人。自幼喜好数学。曾遍读秦九韶《数学九章》、李冶《测圆海镜》等历代数学名著,并对《数学九章》进行校补。咸丰间,与友人徐寿同往上海,读教会开设的墨海书馆所译西方数学及自然科学书籍,共约以讲求西学相砥砺。公元1862年在安庆与徐寿合作试制火轮船,华蘅芳从事计算和绘图。1865年制成中国第一艘木质蒸汽机船“黄鹄”号。后曾国藩设江南制造局于上海,又协助徐寿处理筹建事宜。同治初,制造局附设译馆初开,分任数学、地质书籍翻译。此后,长期寓居上海,专意著述。著有《行素轩算学》6种23卷,又独译或与英国人傅兰雅合译《代数术》、《微积溯源》、《三角数理》、《合数术》、《决疑数学》以及关于地质矿物学的《金石识别》、《地学浅识》等书,自著有《行素轩算学》,其《笔谈》一书十二卷为平生精力所聚。华裔芳先后应聘讲学于上海格致书院、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及无锡竢实学堂,对于发展中国近代数学和人才的培养,都有贡献。



      华世芳:华蘅芳之弟,字若溪,生于清咸丰四年。年轻时即喜读家中收藏的大量数学书籍。25岁时为华蘅芳与博兰雅合译的《代数难题解》作校核。光绪十年撰写了《近代畴人著述记》,第二年又出版了《恒河沙馆算草》。光绪二十年任湖北武昌自强学堂数学教习。光绪二十二年主讲常州龙城书院和江阴南箐书院。光绪三十一年任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旋又任北京商部高等实业学堂教员。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学舍,终年51岁,数学遗著尚有《勾股三角》等。



      华璂:女,字图珊,别号迦俊馆主,生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无锡县荡口镇人。父亲华荻秋是颇有名望的山水画家。她自幼喜爱书画和刺绣。与安徽籍金石家张守彝结为伉俪。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华璂夫妇在上海开办刺绣传习所。民国4年,她所绣《蹲在稻草堆的公鸡》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她的风景绣大都以西洋水粉画、油画为稿本,不但在内容上引进了现代绘画的写实风格,在刺绣针法上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民国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华璂与人合著的《刺绣术》一书,10年内共再版3次。



      华金元(?-公元1911年):江苏省江宁县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供职于南京新军第九镇。公元1911年(宣统三年)春,革命党人策划在广州举义,徐国泰在南京召集第九镇中的40余人赴广州参加起义,他是其中之一。4月27日(三月二九日)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发动,随黄兴进攻两广总督署,冲出督署后,与黄兴失散,寻之不得,转战至双门府。徐国泰受伤,他与阮德三左右护持,顽强抵抗,终为清军警所围,牺牲于乱军之中。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华彦钧(公元1893年-公元1950年):近现代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后因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江苏吴锡人。父名华清和,是无锡洞虚宫道观偏殿雷尊殿的当家道士,精于道教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阿炳从小受到父亲的严格训练,学会了演奏笛子、琵琶、二胡、鼓等乐器,15-16岁已成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乐师。1918年左右,华清和去世,阿炳继为雷尊殿当家道士。这时他对民歌、戏曲等有着强烈的爱好和追求,拜了不少民间艺人为老师,学习、掌握了大量民间音乐,这对他以后创作特点及演奏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约1928年,阿炳双目失明,时人因称其为“瞎子阿炳”。由于社会动乱,道产亦变卖殆尽,阿炳开始了流浪卖艺生涯。他的大部分器乐作品出于这个时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在全国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影响下,阿炳常常在无锡崇安寺等地演奏救亡歌曲,编唱时事新闻等。阿炳的流浪生活,使他大量接触到江苏南部的民歌小调、丝竹乐、锣鼓乐、锡剧等,对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新鲜而生动的素材。但阿炳的创作不是这些民间音调的简单组合,而是创造性地加以丰富、发展而有别于当时的民间音乐。他所创作的3首二胡曲:《寒春风曲》约成于20年代末,《听松》约作于30年代初,《二泉映月》约作于30年代末。这些作品表达了阿炳对辛酸的现实生活的沉思,也寄托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阿炳留下的3首琵琶曲,即《昭君出塞》、《大浪淘沙》和《龙船》。

阿炳的二胡演奏细腻深刻,深朴苍劲,多以短弓见长,滑音的演奏给旋律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在琵琶演奏上,他也有很深造诣,左手触弦坚实、右手以大指开板为特点,气质淳直、粗犷健朗。阿炳以自己的创作、演奏(包括编唱新曲)等,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表现了被压迫阶层在旧社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阿炳创作与演奏的器乐曲数量较多,但大多已散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抢录了他的3首二胡曲和3首琵琶曲,辑有《阿炳曲集》(杨荫浏等编,万叶书店1952年初版)。



      华绎之(公元1893年-公元1956年):以字行,无锡县荡口镇人。无锡著名实业家华鸿模的孙子,继承祖产之后,在无锡城中开办多处实业。民国10年在上海创办华绎之蜜蜡公司,中国科学养蜂业由此始,他因而被誉为“养蜂大王”。同时在无锡创立华氏农场,购买现代农业设备,培育良种水果、禽畜。在从事实业的同时,他还热心于家乡教育事业。兴建鸿模藏书楼,创办鹅湖中学。年近40岁时,又潜心于书法,字学颜真卿,颇具功力,自成一家。



      华阿金:又名金保,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无锡县梅村德仁里巷人。父母早亡,十三四岁为人家放牛、撑船。婚后租种几亩薄田,农闲编竹篮,钓黄鳝,摸鱼,以维持生计。大革命时期参加农*****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即投入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7年(公元1938年)5 月,中共京沪线工作委员会委员兼无锡县委书记王承业到无锡重建党组织,安排住其家中。从此便担负警戒放哨和联络工作。翌年春由王承业介绍参加中国*****,并担任交通员,他家成为地下党的秘密交通站。同10月,中共江南特委机关亦迁到这里,特委书记林枫、组织部长张英亦住在华阿金家里。翌年5月,张英在他家创办特委机关报---《江南》半月刊。华阿金白天传递通讯,交换情报;晚上经常在村前村后站岗警戒,住宿野外。民国30年9月,日伪军在锡澄地区进行“清乡”,党的活动转为秘密单线联系。民国31年6月6日,锡澄虞中心县委书记钱敏化装成茧商,冒雨到华阿金家里等候包厚昌等前来碰头。下午3时许,100多个日伪军突然包围整个村子,逐户搜查。华阿金要妻子装病躺在床上,让钱敏以亲戚身份佯作探病,骗过了敌人。敌人将全村人赶到场上,拷问村民华阿二:“谁是新四军?” 华阿金为掩护同志,挺身而出,冲着日伪军喝道:“别打群众,我就是新四军!” 当场被严刑拷打近3小时,始终缄口不语。敌人把华阿金拖到村前土墩上,戳了37刀,将他活活刺死。华阿金牺牲时年47岁。
后裔众多。

十二、 华氏历史名人传:

    华佗

    华佗(约公元145—208),汉末医学家,性别男,身高约合现今1.61米。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〇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也有说他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多岁的容貌,而且是鹤发童颜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



    华佗高明之处,就是能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中国的医学到了春秋时代已经有辉煌的成就,而扁鹊对于生理病理的阐发可谓集其大成。华佗的学问有可能从扁鹊的学说发展而来。同时,华佗对同时代的张仲景学说也有深入的研究。他读到张仲景著的《伤寒论》第十卷时,高兴地说:“此真活人书也”,可见张仲景学说对华佗的影响很大。华佗循着前人开辟的途径,脚踏实地开创新的天地。例如当时他就发现体外挤压心脏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这类例子很多。最突出的,应数麻醉术—酒服麻沸散的发明和体育疗法“五禽之戏”的创造。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在华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不过,他们或者用于战争,或者用于暗杀,或者用于执弄,真正用于动手术治病的却没有。华佗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又观察了人醉酒时的沉睡状态,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正式用于医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自从有了麻醉法,华佗的外科手术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更多。他治病碰到那些用针灸、汤药不能治愈的腹疾病,就叫病人先用酒冲服麻沸散,等到病人麻醉后没有什么知觉了,就施以外科手,剖破腹背,割掉发病的部位。如果病在肠胃,就割开洗涤,然后加以缝合,敷上药膏。四五天伤口愈合,一个月左右,病就全好。华佗在当时已能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一次,有个推车的病人,曲着脚,大喊肚子痛。不久,气息微弱,喊痛的声音也渐渐小了。华佗切他的脉,按他的肚子,断定病人患的是肠痈。因病势凶险,华佗立即给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待麻醉后,又给他开了刀。这个病人经过治疗,一个月左右病就好了。他的外科手术,得到历代的推崇。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中的一诗作了概括:“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可见,后世尊华佗为“外科鼻祖,”是名副其实的。



    “五禽之戏”,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的医疗体操。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五禽戏的动作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鹿的伸转头颈、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等。相传华佗在许昌(县名,在河南省)时,天天指导许多瘦弱的人在旷地上作这个体操。说:“大家可以经常运动,用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华佗除系统地接受古代的医疗经验外,还能很好地重视和应用民间的医疗经验。他一生游历了不少地方,到处采集草药,向群众学习医药知识。在向民间找药的同时,还从民间搜集了不少单方,经常用这些单方来治病。有一次,华佗在路上遇见一位患咽喉阻塞的病人,吃不下东西,正乘车去医治。病人呻吟着十分痛苦。华佗走上前去仔细诊视了病人,就对他说:“你向路旁卖饼人家要三两萍齑,加半碗酸醋,调好后吃下去病自然会好。”病人按他的话,吃了萍齑和醋,立即吐出一条象蛇那样的寄生虫,病也就真的好了。病人把虫挂在车边去找华佗道谢。华佗的孩子恰好在门前玩耍,一眼看见,就说:“那一定是我爸爸治好的病人。”那病人走进华佗家里,见墙上正挂着几十条同类的虫。华佗用这个民间单方,早已治好了不少病人。



    华佗由于治学得法,医术迅速提高,名震远近。他的同乡曹操,常患头风病,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不见效。听说华佗医术高明,就请他医治。华佗只给他扎了一针,头痛立止。曹操怕自己的病再发,就强要华佗留在许昌做自己的侍医,供他个人使唤。华佗禀性清高,不慕功利,不愿做这种形同仆役的侍医。加上他“去家思归”就推说回家乡找药方,一去不返。曹操几次写信要他回来,又派地方官吏去催。华佗又推说妻子病得厉害,不肯回来。曹操为此大发雷霆,专门派人到华佗家乡去调查。他对派去的人说:“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然有病,就送给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要是“虚诈”,就逮捕治罪。”不久,华佗被抓到许昌,曹操仍旧请他治病。华佗诊断之后,说:“丞相的病已经很严重,不是针灸可以奏效的了。我想还是给你服麻沸散,然后剖开头颅,施行手术,这才能除去病根。”曹操一听,勃然大怒,指着华佗厉声斥道:“头剖开了,人还能活吗?”他以为华佗要谋害他,就把华佗关到牢里去准备杀掉。曹操的一位谋士请求说:“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曹操不听,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邪?”竟然把这位在医学上有重大贡献的医生杀害了。临死,华佗把在狱中整理好的医著交给牢头说:“此可以活人”。没想到,这个牢头害怕,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忍痛,“索火烧之”。



    华佗被害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但人民还永远怀念他。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的一副对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总结了华佗的一生:



    “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



    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华佗还是一名能运用心理疗法治疗疾病的专家。一次,一位太守请他看病,华佗认为经过一次大怒之后,他的病就会好。于是他接受了许多财物,却不给他好好看病,不久又弃他而去,并留下了封书信骂他。太守大怒,让人去追,他的儿子知道事情的真相,便悄悄拦住了去追赶他的人。太守在极度愤恨之下,吐出了几升的黑血,病很快就好了。



    关于华佗医术记载还有,他曾经替广陵太守陈登治病,当时陈登面色赤红心情烦躁,有下属说华佗在这个地方,后来他就命人去请华佗,为他诊治,华佗先请他准备了十几个脸盆,然后为他诊治结果陈登吐出了几十盆的红头的虫子,为他开了药,说陈登是吃鱼得的这个病,告诉他这个病三年后还会复发,到时候再向他要这种药,这个病就可以根治了,并且临走告诉了他(华佗家)的地址,那年陈登36岁,结果果然陈登三年后旧病复发,并派人依照地址寻找,可是华佗的药童告诉陈登的使者说华佗上山采药还没回来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结果陈登39岁时就是因为这个病去世的,其实华佗的医术是很好的,只是那个广陵太守运气不好,没能等到他采药回来,这是华佗医治的所有病人的唯一的一个例外.(依据见《三国志?陈登传》)



    华佗还十分提倡导引养生。他创编了“五禽戏”,就是模仿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和神态,来舒展筋骨,畅通经脉。五禽,分别为虎、鹿、熊、猿、鸟,常做五禽戏可以使手足灵活,血脉通畅,还能防病祛病。他的学生吴普桑用这种方法强身,活到了90岁还是耳聪目明,齿发坚固。



    曹操患了头风病,每次发作都十分痛苦,闻得华佗医术超群,就把他召来,留在身边。每次发病时,华佗就用针刺他的鬲俞穴,头痛马上就停止了。但华佗心系百姓,不愿侍候王公贵族,便称妻子有病告假回家,又久不回朝。曹操十分生气,派人前去追查,发现他妻子无恙,便将华佗关进牢房,处以死刑。临刑前,华佗将一本书拿了出来,交给狱卒说:“这本书可以用来救人。”狱卒不敢收,华佗也不强求,便将书烧了。华佗被处死后,曹操头风病犯了的时候,无人医治,就越来越重,十分痛苦,但他仍在怨恨华佗,说华佗明明能根除他的病,却不一次治好,借此来抬高自己,就算不杀他,他也不会为自己治好病的。直到他的爱子仓舒病危时,才叹息道:“我后悔把华佗杀死了,否则我的孩子也不会死了。”



    华佗是我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针、灸等方法,并擅长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的方法并非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础上的中医学的主流治法,在儒家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主张之下,外科手术在中医学当中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起来。有些医史学家考证出,华佗所用的治疗方法在印度医学中有所记载,他使用的麻沸散中主要药物“蔓陀罗花”也是印度所产,因此他们提出华佗一生游历于中原各地,他很有可能是来自印度的天竺医生。这种说法虽不可考,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医外科并不是不存在,而且远在汉代,就曾经达到过相当高的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医学在理论和实践方法上的不断进步,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药物等治疗方法达到治愈的效果,而这些痛苦大、损伤重、伤经断络的外科方法就渐渐被更加“文明”和“简便”的内治法取代了,这并不是一些人认为的中医的缺陷。相反,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造就的文明,中国特殊的文化氛围造就了中医学的特殊研究方法,在这种条件下,中医学同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其它医学只能使用外科方法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却可以使用内治的方法达到同样的效果,不得不承认它超越的科学性和其理论的精妙深远。同时,这也是中医学一直以其理论凌驾于其他医学,经久不衰的根源所在。



    华佗为何如此神奇



    华佗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后汉书》和《三国志》均为他专门立传。华佗为什么这么出名呢?不只是因为他的医术!还有不可能的任务来突显他!以下几则故事说明他神!是有原因的!



    1.据《三国志》记载,当时魏国丞相曹操患有“头风眩”病,发病时头部剧烈疼痛,每次都是华佗用针灸治好的,往往是针到病除。曹操想把华佗留在身边当侍医,华佗不愿成为他个人的御医,从而放弃为人民防病治病的机会,便借口“呆在许昌时间长了,思念故乡”,“求还取方”而告假回家了。后来,曹操派人“累书呼之”,华佗借口“妻子有病”,拒绝回许昌为操治病,当操探知其妻并未病时,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把华佗押回许昌处决了。华佗死后,埋葬在徐州王陵路,遗址至今尚存。



    2.在周泰受重伤时,华佗医好他,所以后来有人向曹操推荐华佗时就说「江东医周泰者乎?」,后来关羽中毒箭,也是华佗帮他刮骨疗伤,后来曹操得到风延病,有人推荐华佗,华佗说要用利斧劈开脑袋才可以,曹操以为他是要来为关羽报仇,所以把他抓起来处死。



    3.无论内、外、妇、小儿各科的疾病,只见他用药不过数种,针灸不过数处,多随手而愈。华佗更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尤其特别擅长外科手术,他发明的「麻沸散」,更开创了世界*****物的先例。使患者以酒服下、失去知觉,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华佗的医术是全面性的,近代西方学者并因此认为华佗是古代东方医学的杰出代表者,堪与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相媲美。欧美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记录始于十八世纪初,比华佗晚一千六百余年。「世界药学史」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药可能是由中国传去,因为「中国名医华佗最精此术」



    4.华佗本是士人,一身书生风骨。数度婉拒为官的荐举,宁愿手捏金箍铃,在疾苦的民间奔走。行医客旅中,起死回生无数。他看病不受症状表象所惑,他用药精简,深谙身心交互为用。他并不滥用药物。他重视预防保健,「治人于未病」,观察自然生态,教人调息生命和谐。但对于病入膏肓的患者,则不加针药,坦然相告。他的精湛医术或许终将由现代科技赶上,是这种不贪富贵、看重生命的风范,使人怀念不已。



    5.大家一定都看过三国演义!里面有一则是他帮关羽割骨疗伤之故事!这则故事不是华佗所为,但是的确有此事在当时发生!只不过是另有其人....怎么说不是他做的呢?以下解析:



    华佗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就已经被曹操杀掉了,而此事在正史中是摆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之间的事情所以华佗不可能帮关羽疗伤!罗贯中果然是厉害呀!使用了移花接木这样技巧....将不可能的事情将他成为可能的事情!这样更突显了华佗是多么厉害的医生!称作神医。果真是无庸置疑!



    华佗一生治学严谨,处方用药提倡少而精,每方不过几味药。在针灸时,他反对取穴过多,过杂。华佗没有留下什么专著,这是我国医学的一个重大损失。据传华佗临死前,把记录他一生行医经验的几部书交给看守他的狱卒,狱卒畏法不受,华佗也不勉强他,就含泪把书烧了。华佗的丰富医学经验,就这样湮没了。



    关于华佗的记载还有很多,这是选子《三国志》的一段,颇有神话色彩。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曾在徐州地区漫游求学,通晓几种经书。沛国相陈硅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任职,他都不就任。华佗懂得养生之道,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象壮年人一样。又精通医方药物,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掌握着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热,就让病人服饮,同时告诉服药的禁忌或注意事项,等到华佗一离开,病人也就好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也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刺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请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随即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病变部分,洗净伤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后缝好腹部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就好了,不再疼痛。开刀时,病人自己并不感到疼痛,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华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他们也应当用不同的方法。”马上分别给两人服药,等第二天一早两人一同病好起床了。



    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 就是证明。”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广陵郡太守陈登得了病,心中烦躁郁闷,脸色发红,不想吃饭。华佗为他切脉说:“您胃中有好几升虫,将在腹内形成毒疮,是吃生腥鱼、肉造成的。”马上做了二升药汤,先喝一升,一会儿把药全部喝了,过了一顿饭的功夫,陈登吐出了约摸三升小虫,小虫赤红色的头都会动,一半身体还是生鱼脍,病痛也就好了。华佗说:“这种病三年后该会复发,碰到良医才以救活。”按照预计的时间果然旧病复发,当时华佗不在,正如华佗预言的那样,陈登终于死了。



      曹操听说华佗善治病,就把他召去,让他常守在身边。曹操被脑神经痛所苦,每当发作,就精神烦乱,眼睛昏花。华佗只要针刺膈俞穴,应手而愈。……



      华佗卓绝的医技,大都象以上所说的那样。然而他本是读书人,却被人看成是以医术为职业的,心里常感懊悔。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病情更加严重,就让华佗专门为他个人看病。华佗说:“这病近乎难以治好,不断地进行治疗,可以延长一些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看看,就对曹操说:“刚才收到家中来信,正想短时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为借口来推托,多次请求延长假期不肯回来。曹操几次用书信召他,又命令郡县派人遣送华佗返回。华佗自恃有才能,厌恶吃侍候人的饭,还是不上路。曹操很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他妻子确实生病,就赐赠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因此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要他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危,应该宽容赦免他。”曹操说:“不用担心,天下会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判决了华佗死罪。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守狱的官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脑神经痛仍旧没有好。曹操说:“华佗本来能够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根,想借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既然如此,如果我不杀掉他,他最终也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直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病危,曹操才感叹地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广陵人吴普、彭城人樊阿都曾跟华佗学过医。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因此以前修仙养道的人常做“气功”之类的锻炼,他们摹仿熊攀挂树枝和鸱鹰转颈顾盼,舒腰展体,活动关节,用来求得延年益寿。我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可使腿脚轻便利索,用来当作“气功”。身体不舒服时,就起来做其中一戏,流汗浸湿衣服后,接着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体便觉得轻松便捷,腹中想吃东西了。”吴普施行这种方法锻炼,活到九十多岁时,听力和视力都很好,牙齿也完整牢固。樊阿精通针疗法。所有的医生都说背部和胸部内脏之间不可以乱扎针,即使下针也不能超过四分深,而樊阿针刺背部穴位深到一二寸,在胸部的巨阙穴扎进去五六寸,而病常常都被治好。樊阿向华佗讨教可以服用而且对人体有好处的药方,华佗便拿“漆叶青黏散”教给他。药方用漆叶的碎屑一升,青黏碎屑十四两,按这个比例配制,说是长期服用此药能打掉三种寄生虫,对五脏有利,使身体轻便,使人的头发不会变白。樊阿遵照他的话去做,活到一百多岁。漆叶到处都有,青黏据说生长在丰、沛、彭城和朝歌一带。



  .十三、华氏古今历史名人录:



  华 胥:传说中伏羲的母亲。



  文字记载见于史籍《路史》:“太昊伏羲氏,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对于这个记载,《路史》作注说:“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得名,乃阆中渝水也。”阆中民间传说,华胥在阆中南池(古称“彭池或彭道将池”,即今七里坝、马驰坝整个地区,唐时犹为大泽苍池)边孕育生下伏羲。



  阆中古有慈凫乡,包括今彭城镇、双龙镇、七里镇等地区,慈凫这个地名,就来源于“伏羲”之名。华胥生下伏羲后,随部落向北迁徙,越过秦岭到达甘肃天水成县,哺育伏羲后成长为部落首领,最终成为一代人皇,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化。



  据西安地方志记载,华胥最后逝世于陕西兰田县。







  华 佗:(公元145~208年),名敷,字元化。沛国樵人(今安徽亳州),著名东汉中医。



  东汉未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华佗出生在东汉未年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的一个普通士族家庭,约生于汉冲帝永熹元年,逝世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华氏家族本是一个望族,其后裔中有一支定居于谯县以北十余里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华庄。至华佗时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对华佗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从其名、字来看,名“佗”,乃负载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华佗自幼刻苦攻读,习诵《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古籍,逐渐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



  在华佗成长的过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外,盛产药材的家乡也给他以不少的影响。谯县出产多种药材,如“毫芍”、“毫菊”,早已闻名天下。再加水陆交通较为发达,所以谯县自古就是一个药材的集散中心。至今在亳州的通衢大街上,中药材货栈比比皆是。幼年的华佗在攻读经史的同时,也留心医药,当地父老传说他曾在泥台店一带读书养性,学医识药。



  在封建社会里,读书人大多以出仕做官为荣。而华佗则不然,他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终身以医为业,矢志不移。他青少年时期,正值东汉桓帝、灵帝之际,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纲不正,政出私门,卖官鬻爵,*****公行。对百姓敲骨吸髓,疯狂榨取,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华佗目睹*****之*****和苍生之苦难,决心弃绝仕途,以医济世。当时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华佗的品行、学识很为赏识,太尉黄琬要征辟他为官,华佗谢绝了,沛相也荐举华佗为孝廉,对此他也婉言谢绝了。这充分表明了华佗志向的坚定和品德的高尚。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望、闻、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等诊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而古代医家,如战国时的扁鹊,西汉的仓公,东汉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所有这些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他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一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原来华伦诊视后,已知一为表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于为治。又有督邮顿某,就医后自觉病已痊愈,但华佗经切脉却告诫说:“君疾虽愈,但元气未复,当静养以待完全康复,切忌房事,不然,将有性命之虑。”其时,顿妻闻知夫病已经痊愈,便从百里外赶来看望。当夜,顿某未能慎戒房事,三日后果病发身亡。另一患者徐某,因病卧床,华佗前往探视,徐说:“自昨天请医针刺胃管后,便咳嗽不止,心烦而不得安卧。”华佗诊察后,说:“误矣,针刺未及胃管,误中肝脏,若日后饮食渐少,五日后恐不测。”后果如所言而亡。某郡守患疑难症,百医无效,其子来请华佗,陈述病情,苦求救治。华佗来到病人居室,问讯中言语轻慢,态度狂傲,索酬甚巨,却不予治疗而去,还留书谩骂。郡守原已强忍再三,至此大怒,派人追杀,踪迹全无。愤怒之下,吐黑血数升,沉疴顿愈。原来这是华佗使用的一种心理疗法,利用喜、怒、优、思等情志活动调理机体,以愈其疾。



  华佗对民间治疗经验十分重视,常吸取后加以提炼,以治疗一些常见病。当时黄疸病流传较广,他花了三年时间对茵陈蒿的药效作了反复试验,决定用春三月的茵陈蒿嫩叶施治,救治了许多病人。民间因此而流传一首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华佗还以温汤热敷,治疗蝎子螫痛,用青苔炼膏,治疗马蜂螫后的肿痛;用蒜亩大酢治虫病;用紫苏治食鱼蟹中毒;用白前治咳嗽;用黄精补虚劳。如此等等,既简便易行,又收效神速。



  中年以后,华伦因中原动乱而“游学徐土”。徐州是江淮重地,有郡、国六,下辖六十二个城、邑,人口二百余万,首府为彭城(今江苏徐州)。民间传说他就住在彭城附近的沛国(今江苏沛县)。其实华佗的行医足迹,遍及当时的徐州、豫州、青州、兖州各地。根据他医案中所及地名查考,大抵是以彭城为中心,东起甘陵(今山东临清)、盐读(今江苏盐城),西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南抵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南直至谯县(今安徽亳州),即今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广大地区,方圆达数百平方公里。在行医的同时,为了采药他还先后到过朝歌、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彭城卧牛山、鲁南山区和微山湖。由于行踪地域广阔,又深入民间,华佗成了我国历史上民间传说众多的医家。



  就这样,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华佗的医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对此,《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一段内容相仿的评述,说他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用药精当(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针灸简捷(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手术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积聚、断肠滴洗)。所留医案,《三国志》中有十六则,《华佗别传》中五则,其他文献中五则,共二十六则,在先秦和两汉医家中是较多的。从其治疗范围看,内科病有热性病、内脏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虫病,属于外、儿、妇科的疾病有外伤、肠痈、肿瘤、骨折、针误、忌乳、死胎、小儿泻痢等等。



  正当华佗热心在民间奉献自己的精湛医术时,崛起于中原动乱中的曹操,闻而相召。原来曹操早年得了一种头风病,中年以后,日益严重。每发,心乱目眩,头痛难忍。诸医施治,疗效甚微。华佗应召前来诊视后,在曹操胸椎部的鬲俞穴进针,片刻便脑清目明,疼痛立止。曹操十分高兴。但华佗却如实相告:“您的病,乃脑部痼疾,近期难于根除,须长期攻治,逐步缓解,以求延长寿命。”曹操听后,以为华佗故弄玄虚,因而心中不悦,只是未形于色。他不仅留华佗于府中,还允许他为百姓治病。公元208年,曹操操纵朝政,自任丞相,总揽军政大权,遂要华佗尽弃旁务,长留府中,专做他的侍医。这对以医济世作为终身抱负的华佗来说,要他隔绝百胜,专门侍奉一个权贵,自然是不愿意的。何况,曹操早年为报父仇,讨伐徐州的陶谦,坑杀徐州百姓数万人,尸体壅塞,泗水为之不流,接着又连屠取虑、夏丘诸县,所过“鸡义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徐州是华佗后期行医和居住之地,与百姓休戚与共,内心岂不愤慨!因而决心离开曹操,便托故暂回家乡,一去不归。曹操几次发信相召,华佗均以妻病为由而不从。曹操恼羞成怒,遂以验看为名,派出专使,将华佗押解许昌,严刑拷问。面对曹操的*****威,华佗坚贞不屈,矢志不移。曹操益怒,欲杀华佗。虽有谋士一再进谏,说明华佗医术高超,世间少有,天下人命所系重,望能予以宽容,但曹操一意孤行,竟下令在狱中处决。华佗临死,仍不忘济世救民,将已写好的《青囊经》、《枕中灸刺经》取出,交狱吏说:“此书传世,可活苍生。”狱吏畏罪,不敢受书。华佗悲愤之余,只得将医书投入火中,一焚了之,使之医术不传。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为曹操所杀,终年六十二岁。



  后来,曹操的头风病几次发作,诸医束手,他仍无一丝悔意,还说,“佗能愈吾疾,然不为吾根治,想以此要挟,吾不杀他,病亦难愈。”直到这年冬天,曹操的爱子曹冲患病,诸医无术救治而死,这时曹操才悔恨地说:“吾悔杀华佗,才使此儿活活病死。”



  华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西安的李当之,皆闻名于世。为了将医学经验留传于后世,华佗晚年精心于医书的撰写,计有《青囊经》、《枕中灸刺经》等多部著作,可惜不传。







  华 歆:(公元157~231年),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今山东禹城),魏国大臣。



  东汉末举孝廉,任尚书郎, 后因病去官。



  汉献帝时,任豫章太守。孙策占领江东时,受到重视,后被徵入京。荀彧卒,他为尚书令。魏文帝时任司徒。文帝时封安乐乡侯,汉明帝时任太尉,封博平侯。



  后来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汉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逝世后谥号“敬侯”。



  在历史上,华歆是很有作为的一个人物,也是当时世人公认的名士,其道德操守堪称典范。华歆为高唐吏时,“议论持平,语不毁人”。豫章太守任上,“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爱之。”受曹操征召将行,“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赠遗数百金”,华歆推辞不过,就暗暗在礼品上做上记号,事后逐一送还,“以怀璧为罪”。入朝后,在仕途上一帆风顺,身居高位,直至“拜相国,封安乐乡侯。”但“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公卿尝并赐没入生口,唯歆出而嫁之。”堂堂相国,竟然“家无担石之储”,其清廉程度史上罕见。连当时的皇帝老儿都赞叹“国之俊老,所与和阴阳理庶事也”。年老后称病乞退,帝不许,临当大会,乃遣缪袭奉诏喻指曰:“朕新莅庶事,一日万几,惧听断之不明。赖有德之臣……洁身徇节,常人为之,不望之于君……,将立席几筵,命百官总己,以须君到,朕然后御坐。”又诏袭:“须歆必起,乃还。”如此隆重礼让,甚至使出耍赖的手段逼华歆来朝,帝王对华歆的倚重可见一斑。《三国志》作者陈寿说华歆“清纯德素”,为“一时之俊伟”。史料记载,三国名士陈登曾言,当今世上,他只佩服陈纪、陈堪兄弟、华歆、赵俨、孔融、刘备几个人,其余均是“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如此人物,用高风亮节、德高望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他是否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曹魏代汉,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华歆事魏,尊儒重经,强调“务存立”“崇王道”,主张通经致仕,弘扬了尊孔崇儒的文化思想,为结束战乱、统一中国提供了思想上的保障。



  作为曹魏重臣,华歆的治国主张主要是重农非战,重视文教德化。太和初年,魏明帝派曹真的侄子攻打蜀国。华歆上疏反对,他认为“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应当先留心于本国的治理,“以征伐为后事”。本国治理得好,敌人就会不攻自破。“兵不得已而用之”,作为皇帝,不能舍本逐末。当时正好赶上秋雨连绵不利于战,曹睿采纳了他的建议。



  华歆位极人臣,但他始终廉洁自奉。曹操召请华歆。宾客相送一千多人,纷纷给他送礼,馈赠达数千金。华歆都来者不拒,但暗中却记下哪份礼品是谁所赠。临行时,他对诸人说:“本来是没有拒受之意,不想诸位送得太多,想到单独远行,带着这些礼金,恐怕路上有不测之祸,所以好意我心领了,礼金请各位收回。”乃逐一退还所赠。他的做法,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魏文帝时,华歆官拜相国,但“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以老病乞骸骨。清澹退静,以苦节垂名,逝世后谥号“康”。《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他“清纯德素”,是恰如其分的。



  如今的华歆墓位于高唐县城东涸河镇大华村北两百米处,距县城二十公里。墓封土高三米,直径七米。墓室顶部有一平方米的洞,从顶部洞口能看清墓室。墓旁只有荒草萋萋,虫鸣声声,清风徐徐,孤独地栖身在荒郊野外,别说游人如织了,就是一炷香火都不可得。在华歆墓的墓体上,生长着两棵榆树,高大挺拔,不太像是人工种植,大概是被风儿吹来或者被鸟儿衔来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生长。
十三、 华氏历史名人传:
  华 表:(公元204~275年),字伟容,华歆之子。平原高唐人。



  弱冠仕魏散骑典北京时间郎,累迁尚书,封观阳伯。晋武帝泰始中,拜太子少傅,累迁太常卿、太中大夫。以老病乞骸骨。清澹退静,以苦节垂名。卒谥康。







  华 峤:(公元?~293年),字叔骏,华歆之孙、华表次子。平原高唐人(今山东高唐)。著名魏晋时期史学家。



  初为曹丕的属吏,补尚书郎,转车骑从事中郎。晋武帝即位后,赐爵关内侯,拜散骑常侍典中书著作郎,领国子博士,迁侍中。由于他“博闻多识”,又有“良史之志”,故转秘书监,班同中书。这使他得机“遍观秘籍”,遂撰成《汉后书》(亦称《后汉书》)九十七卷,娇改称志为典,计划写十篇,惜未竟而在晋元康三年(公元293年)逝世。当时,《汉后书》的《十典》尚未完稿,后由其儿子华彻、华畅续成。经西晋末年的永嘉大动乱,《汉后书》书稿流失,只剩五十余卷,成为刘宋人范晔写《后汉书》的主要参考书之一。







  华 绰,字仲宽,行千九。



  属无锡华氏第三十世(无锡华氏第一世为汉朝时期的华良),其父华,北宋吏部尚书、翰林院侍讲学士。渔临关华氏尊提举华绰为始迁祖。北宋末年,金人占领了北方大片土地,康王赵构南渡至临安郡(今浙江杭州),偏安一隅。当时护驾诸臣中,便有华绰其人。华绰到临安不久,鉴于局势动荡,权臣误国,即携幼子华裢隐居于西小江西岸的渔临关,“世以耕读为业”。1916年修谱时,已传二十九世,今有近四百人。



  华云龙:(公元1332~1374年),定远人(今安徽定远)。著名明初将领。



  元末聚众起兵,后跟从明太祖朱元璋渡江,破采石,下集庆,由千夫长升右副元帅。又随从徐达攻克大都(今北京),留守北方,官至都督同知兼燕王左相,封淮安侯。建燕王府,扩北京城,皆其经划。后因僭用故元宫中禁物,被召南还,病逝于途中。



  华 察:(公元1497~1574年),字子潜,号鸿山,江苏无锡隆亭人(今江苏无锡东亭镇)。



  少时聪颖,十二岁能作诗文。明嘉靖五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先后任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员外郎中,翰林院修,撰,掌院学士,东宫侍读,奉旨主持应天府(今南京)乡试,嘉靖十八年出使朝鲜,嘉靖二十四年弃官回家,以后他常到惠山参加碧山吟社的活动,与一班文士诗酒唱和,以不欺天,不欺君,不欺亲,不欺友,不欺民的“五不欺”自慰,费巨资在隆亭造了一座豪华住宅,“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侯门王府叹壮丽不如”,因而民间有“华太师造龙庭”的传说。



  华秋苹:(公元1785~1858年),名文彬,字伯雅,别号借云馆主人,江苏无锡荡口镇人。



  清乾隆四十九年12月8日生,他自幼酷爱金石篆刻,苦练达二十余年,作品有汉朝刻玉风格,苍劲秀美。著有诗词集《诗草》,《词草》行世。



  华秋苹擅弹古琴,尤精琵琶,喜唱昆曲,编辑,《琵琶谱》三卷,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刊行的琵琶曲谱集,他擅长草篆,以及于人物,花鸟绘画,还旁通医理,专长喉科,曾与弟华文械、华文桂合著《喉科秘书》四种,当时流传甚广。



  华蘅芳:(公元1833~1902年),字若汀,江苏金匿人(今江苏无锡)。清朝机械工程专家,数学家。中国早期掌握和传播近代科技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徐寿等人试制成中国第一艘实用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主持制成硝酸和氢气球,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开方术,积较术,数根术等方面的成就,翻译了多种近代科技书籍,较早地将近代矿物学,生物进化论,概率论等介绍到中国。为中国科技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华世芳:(生于清咸丰四年),华蘅芳之弟,字若溪。



  年轻时即喜读家中收藏的大量数学书籍,二十五岁时为华蘅芳与博兰雅合译的《代数难题解》作校核,清光绪十年撰写了《近代畴人著述记》,第二年又出版了《恒河沙馆算草》,清光绪二十年任湖北武昌自强学堂数学教习,清光绪二十二年主讲常州龙城书院和江阴南箐书院,清光绪三十一年任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旋又任北京商部高等实业学堂教员,因积劳成疾,逝世于学舍。



  华 璂:(公元1869~?年),女,字图珊,别号迦俊馆主。



  生于清同治八年,无锡县荡口镇人。父亲华荻秋是颇有名望的山水画家。她自幼喜爱书画和刺绣。与安徽籍金石家张守彝结为伉俪。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华璂夫妇在上海开办刺绣传习所。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她所绣《蹲在稻草堆的公鸡》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她的风景绣大都以西洋水粉画、油画为稿本,不但在内容上引进了现代绘画的写实风格,在刺绣针法上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华璂与人合著的《刺绣术》一书,十年内共再版三次。



华彦钧:(公元1893~1950年),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小四房人。著名音乐家。



  父名华清和,是无锡洞虚宫道观偏殿雷尊殿的当家道士,精于道教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阿炳从小受到父亲的严格训练,学会了演奏笛子、琵琶、二胡、鼓等乐器,十五、六岁已成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乐师。



  1918年左右,华清和去世,阿炳继为雷尊殿当家道士。这时他对民歌、戏曲等有着强烈的爱好和追求,拜了不少民间艺人为老师,学习、掌握了大量民间音乐,这对他以后创作特点及演奏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约1928年,阿炳双目失明,时人称其为“瞎子阿炳”。由于社会动乱,道产亦变卖殆尽,阿炳开始了流浪卖艺生涯。他的大部分器乐作品出于这个时期。



  “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在全国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影响下,阿炳常常在无锡崇安寺等地演奏救亡歌曲,编唱时事新闻等。阿炳的流浪生活,使他大量接触到江苏南部的民歌小调、丝竹乐、锣鼓乐、锡剧等,对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新鲜而生动的素材。但阿炳的创作不是这些民间音调的简单组合,而是创造性地加以丰富、发展而有别于当时的民间音乐。他所创作的三首二胡曲:《寒春风曲》约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听松》约作于三十年代初,《二泉映月》约作于三十年代末。这些作品表达了阿炳对辛酸的现实生活的沉思,也寄托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阿炳留下的三首琵琶曲,即《昭君出塞》、《大浪淘沙》和《龙船》。



  华彦钧的演奏是他音乐风格特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华彦钧的二胡演奏是感人至深的,他的艺术修养渊博,技巧精湛高超,细腻深刻,潇洒磅礴,在当时是非常突出的。阿炳的二胡演奏细腻深刻,深朴苍劲,多以短弓见长,滑音的演奏给旋律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在琵琶演奏上,他也有很深造诣,左手触弦坚实、右手以大指开板为特点,气质淳直、粗犷健朗。阿炳以自己的创作、演奏(包括编唱新曲),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表现了被压迫阶层在旧社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



  首先,华彦钧演奏的风格与特点,体现在他使用二胡的形制与定弦法上。华彦钧继承的是我国民间"托音胡琴"的形制与定弦方法。即二胡的两根弦使用中弦(外弦)与老弦(里弦),演奏小工调(宫=D)乐曲时,其弦法是sol-re弦(a-e1);演奏正宫调(宫=G)乐曲时,其弦法是do-sol弦(g-d1)。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均运用的这种弦法。这种弦法的特点是比民间二胡另一种形制与定弦方法“主音胡琴”低五度(“主音胡琴”定弦为d1-a1)。同样演奏正宫调乐曲,由于二胡形制与定弦音高的差异,“托音胡琴”用do-sol弦,“主音胡琴”用sol-re弦,在二胡旋法进行上亦形成较大差异,演奏“托音胡琴”乐曲比“主音胡琴”更为低沉厚重。特别是“托音胡琴”里弦空弦音(全曲最低音)的频繁使用,创造了独特的旋律风格特点。



  其次,在演奏方面,华彦钧二胡演奏右手的弓法,以短弓见长,多一字一弓。音量饱满,坚实有力,这与他用的弦比较粗和经常在室外演奏有关。华彦钧对二胡连弓用的不多,但用得极有特点,往往是由弱拍进入强拍,形成弓法上的切分进行。这种弓法进行破坏了原节拍有规则的力度变化,有助于表现乐曲中激愤不安的情绪。



  华彦钧二胡演奏左手的指法,最大特点是对民间演奏中定把滑音的发展运用。他把民间常用的食指、中指滑音的演奏推进了一步,以丰富、加深旋律的感染力。如《二泉映月》,旋律音g2不用四指,而用食指滑音,使旋律进行丰满有力,增添了旋律的活力。除了食指滑音的应用外,在《寒春风曲》里,中指滑音的运用,配合里弦较柔和、低暗的音色,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华彦钧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乐曲的感情,在民间器乐演奏的基础上,对二胡演奏技术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打破了旧的传统演奏技法的局限,突破了江南民间的演奏习惯,丰富了二胡演奏的表现能力。



  阿炳创作与演奏的器乐曲数量较多,但大多已散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抢录了他的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辑有《阿炳曲集》。







  华绎之:(公元1893~1956年),以字行,江苏无锡荡口镇人。著名养蜂专家。



  无锡著名实业家华鸿模的孙子,继承祖产之后,在无锡城中开办多处实业,民国10年在上海创办华绎之蜜蜡公司,中国科学养蜂业由此始,他因而被誉为“养蜂大王”,同时在无锡创立华氏农场,购买现代农业设备,培育良种水果,禽畜。在从事实业的同时,他还热心于家乡教育事业,兴建鸿模藏书楼,创办鹅湖中学,年近四十岁时,又潜心于书法,字学颜真卿,颇具功力,自成一家。







  华凤翔:(公元1897~1984年),字毅如,天津人。著名航空专家。



  (清)华大学毕业,留学麻省理工学院、密执根大学,1925年回国后历任唐山交通大学教授、中央笕桥飞机制造工程师等职,1949年11月在香港参与组织和发动中央航空公司起义,后任中国民航局机务总工程师,科研所副所长,民航总局顾问,为第二至第五届全困人大代表,逝世于北京。







  华 山:(公元1910~1971年),原名华芷荪,出生于无锡县张泾桥,自幼酷爱文学,为九三学社无锡分社第一任宣传部长,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不久转至该校历史系执教,开宋史课程,编写《宋辽金史讲义》,凝聚了半生心血完成《宋史稿》,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公正待遇,抑郁而终。







  华罗庚:(公元1910~1991年),江苏金坛人。著名当代数学家。



  1946年任美国普林士顿大学客籍教授。1950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他喜欢写诗词,在《治学》中提出了“妙算还算拙中来”,“一分辛苦一分才”的观点。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十个小时以上。他用五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二十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了名著《堆垒素数论》。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



  1946年赴美国,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不久,妻子带着三个儿子来到美国与其团聚。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还发现和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数学人才。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四十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二十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两百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华应申:(公元1911~1981年),原名遗曾,笔名革索。无锡县石埭桥华四房人。



  清宣统三年农历8月15日生,早年在上海积极参加左翼文化活动,发起组织文艺团体——海燕文艺社,后参加并领导进步出版工作,以中国出版社和新知书店两家名义出版发行了大量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抗日救亡书刊。1949年初,奉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任出版委员会委员、出版总署出版局副局长、发行事业管理局局长等职,1961年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局局长,文化大革命后曾任国家文物管理局副局长。
华君武:1915年生。江苏无锡人。中国美协顾问,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秘书长。主要创作政治和社会讽刺漫画,出版多种漫画集,著名的“三毛”形象就出自他手。



  华君武自1930年始在报刊上发表漫画作品,至今已近七十五年。这七十五年时间,除去文化大革命时期,画家“未作一幅漫画”外,其创作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杭州~上海时期”、“延安时期”、“东北时期”、“十七年时期”及“新时期”。这五个阶段,不仅显示出时间上的推移,更表明了作者风格及选材的演进和变化。



  第一阶段(公元1930~1938年):



  华君武原籍江苏无锡荡口,1915年出生在浙江杭州。关于华君武少年时期的家庭情况,他本人很少谈及,只在叙述进大同大学附中的原因时,附带提到“早年丧父,家道中落”等等。华君武的漫画创作也是从杭州起步的。1930年他的第一幅漫画在浙江省立一中的校刊上发表,画的是学生打预防针时的怪相。稍后,《浙江日报》也刊登了他的另一幅作品《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作品的成功发表,对于初入漫坛的华君武,是有着很大的鼓舞作用的。



  1933年,华君武赴上海求学,入大同大学附属高中。家里人的原意,是要求他向理工科方向发展,这却与华君武个人的兴趣完全相悖,故并不成功。但上海的五年生活,实际上却成为他漫画创作中第一个重要的时期。当时的上海,是中国漫画的中心,有众多专门登载漫画的刊物。(据《中国漫画史》不完全统计,1934年前后共出版过十九种之多)其中较主要的有鲁少飞主编的《时代漫画》,黄士英、黄鼎主编的《漫画生活》,张光宇主编的《上海漫画》和《独立漫画》等。另外,林语堂办的著名刊物《论语》也经常发表漫画作品。初到上海的华君武,面对这样丰富多彩的漫画世界,真可谓“目不暇接,欣喜若狂”了。于是他开始不断地向这些刊物投稿,由此而结识了一大批当时上海漫坛的重要人物,如丰子恺、鲁少飞、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等。他们对于华君武创作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华君武一直将他们视为其“走向漫画的领路人”。同时,一些年龄相仿的漫画作者,如丁聪、黄苗子、特伟等,都成为华君武交往的伙伴,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借鉴,也是十分有益的。到1936年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召开时,华君武已被选为筹备委员。可见这位二十岁出头的青年漫画家,在当时的上海漫坛已赢得了一席之地。



  从杭州到上海,是华君武漫画创作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作品,现在所能见到的已经不多了。我们只能较为笼统地来谈一下其风格特点。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华君武,非常注意学习、借鉴别人的绘画,他向漫画界前辈学,也向报刊书籍上的外国漫画家学。例如,上海《字林西报》的巴萨乔和《父与子》的作者卜劳恩就被他引为“未见过面的老师”。另一方面,华君武已经开始了对个人独立风格的探索。他当时是以画“大场面”著称的,一张画往往画上几十成百的人物,这就区别于其他的漫画家,而有了自己的特色,比较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如《一二九运动》、《江北大世界》等就是这一类型的作品。虽然这一画风并没有延续很长的时间,且有明显的弱点(画面较凌乱,主题不易突出),但仍然清楚地表现出华君武在早年便已具有的可贵的独创精神。



  华君武曾经说过“近代上海对我起了正反两种教员的作用”。事实正是如此,伴随着画家本人政治觉悟的日益提高,其作品的思想性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最初他的一些作品缺乏明确的主题,即使是反映了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和问题,其思想倾向也并不鲜明、(如《学生运动余味录》、《看杀头》等)。他甚至还摹仿外国报纸所刊登的漫画,画过斯大林的漫画像,其实那时他对苏联的情况并不了解。画家思想的转变始于三十年代中期,当时他从一位进步人士处得到了美国作家斯诺的新作《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即《西行漫记》)。这本书中介绍的有关解放区的情况,使华君武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思想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时,日本继强占东三省后,又向华北逼近,中国的民族危机加剧,华君武的漫画开始逐渐转向揭露日本侵华的阴谋和罪行,如《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画日寇手执军刀闯入中国境内杀得鸡飞狗跳;《报告,我何时失踪?》则讽刺日军用谎称人员失踪来制造事端的卑鄙行径。抗战爆发初期,华君武作为《救亡漫画》的编委之一,在该刊发表了《骨灰瓶作沉默的凯旋》,画装着日军骨灰的“骨灰瓶”打着破太阳旗回国去,以此预示侵略者必然灭亡的命运。这些针对日本侵略者的漫画,是画家爱国热情的真实流露,被认为是华君武早期创作中“最富有思想光彩的作品”。



  抗战全面爆发的第二年(公元1938年),二十三岁的华君武毅然离开上海,奔赴延安。有了前面的叙述,其原因不言自明,正如画家后来所指出的:“身处黑暗就必然向往光明。”



  第二阶段(公元1938~1945年):



  1938年8月华君武离开上海,辗转香港、广州、长沙、汉口、重庆、成都、西安等地,于同年11月到达延安,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和创作。画家后来写了不少短文,深情地回忆了这段时期的生活,他说:“延安确是新天地,官兵平等,生活虽然艰苦,精神上却是极为满足和快乐的。”



  华君武到延安后进入鲁艺高级美术班当研究生,1939年起先后在艺术指导科、美术工场、美术系任创作员、教员。当时,延安的漫画家,除华君武外,还有胡考、米谷、蔡若虹、张谔、张仃等,形成了一个较强的创作群体,这对于解放区漫画艺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每一位漫画家个人风格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延安《解放日报》是漫画作品发表的主要阵地,由于报社锌版不足,漫画要由工人先刻成木刻再烧制铅版印刷,许多珍贵的底稿都未能保存下来。



  延安时期是华君武漫画创作的第二个阶段。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之前和之后,他的漫画作品也如同其他许多解放区的漫画家一样,呈现出有所不同的面貌。



  1942年2月,华君武和蔡若虹、张谔一起,举办了三人讽刺画展,在延安引起了轰动。其中又以华君武参展的作品数量最多,影响也较大,因此这次展览也可以看作是对华君武延安前期创作的一次总结。关于这次画展的评价,历来有不同意见。这实际上涉及到对“内部讽刺漫画”的看法。我们认为,对于新社会中存在的旧思想、旧作风,完全可以也应该利用漫画的形式进行批评,甚至是辛辣的讽刺。关键在于讽刺的出发点和分寸是否把握得正确。更重要的是,在当时这样一种民族危亡的历史时刻,把主要精力放在内部讽刺上,而在客观上放松了对敌斗争漫画的创作,应当说是不合时宜的。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对于包括漫画在内的解放区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有着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华君武几十年后写道:“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最想讲的一点,就是它解决了我国几千年来,文学作品的服务对象问题……逐渐地,我认识到了文艺民族化和大众化的重要性,两者各有内涵而又不可分开。画了一些受到大众欢迎的画以后,我很受鼓舞,渐渐地理解了我们的文艺创作必须为大众服务,反映人民的声音,与时代的脉搏相合。”同年8月,毛泽东约“讽刺画展”三作者华君武、蔡若虹、张谔到枣园,谈了漫画中个别与一般、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等问题,华君武把这次谈话看作对其“在漫画创作上避免片面性十分重要的指示。”



  此后,华君武的漫画作品无论在题材还是在风格上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其锋芒直指向民族的敌人和阶级的敌人,产生了一批佳作,如《肉骨头引狗》、《丰收》、《诱降》等。尤其是《榜样》一幅,可以看作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里着重谈一下:此画作于1945年5月,当时德意日法西斯面临末日,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已被处决,并暴尸示众。画家认为日本军国主义“应该考虑前途了”。因此以此画预示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事实上三个月之后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至于蒋中正,则被认为是中国的法西斯,且与日本人颇有瓜葛,因此也上了画。值得注意的是,出于策略的考虑,蒋中正的面目并未画出,但显眼的秃头及黑大氅已使人一看即明。这种以突出人物的局部特征来象征整体的漫画手法是十分巧妙的。



  总之,华君武在延安后期的这些作品,无论在主题思想还是表现手法方面都已趋向成熟,其个人艺术风格也已基本形成,为下一阶段创作高峰期的到来,作了充分的准备。



  第三阶段(公元1945~1949年):



  1945年6月,华君武参加鲁艺文工团,前往东北解放区,1946年1月到《东北日报》,由于设备缺乏,无法印制漫画,从事记者工作半年。当年夏季,报社由长春迁至哈尔滨,条件有所改善。华君武遂于次年起,担任文艺部美术编辑。在之后的三年里,他发表了大量时事漫画,内容多是揭露美帝国主义援助蒋中正打内战和反映蒋家王朝的崩溃,及时而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进程。



  东北的四年半,是华君武漫画创作的第三个阶段,也是一个高峰的时期。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实现了一次重大的飞跃,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因此,华君武成为解放战争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漫画家之一。



  华君武这一时期作品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成功的塑造了“蒋中正”的漫画形象。也许是这一形象太有感染力了,哈尔滨的国民党特务组织竟以“诬蔑领袖”的“罪名”,将华君武列入暗杀的黑名单。那么华君武是如何刻画这一令敌人望而生畏的“*****领袖”形象的呢?画家自己曾作如下回答:



  这个漫画形象的蒋中正穿着一身美国大兵服装,那时蒋中正就是依靠美国的援助才有力量来打内战的。蒋中正的生理特征是光头、高颧骨、小胡子和凹进去的眼珠,我除了刻画、夸张这些特征外,还在蒋中正的太阳穴上贴了一块小小的、四方形的、黑色的膏药……旧上海许多男女流氓常常贴着这种膏药……虽然蒋中正当时是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这块小小的膏药却表现了蒋中正的流氓本质。



  “当时蒋中正最感到头痛的就是中国*****……这块小小的头痛膏药也暗示天天打败仗的蒋中正无时无刻不在头痛……现实中的蒋中正总是道貌岸然,神气十足,穿着总统服,但是在漫画里他却穿了美国的士兵服,因为他是美国*****派的走卒。在生活里他并没有贴着头痛膏药,但是画上的蒋中正却天天贴着膏药,读者并没有感到不合理,反而感到很像蒋中正……”



  在这段话的最后,华君武写道:“漫画不仅要对形刻画,也要对神刻画。”真是一语道出真谛。蒋中正的漫画形象,所展示的不仅是生理特征,更是他*****的政治本质。为了能够更好地说明问题,下面列举几个实例:



  《磨好刀再杀》旨在戳穿蒋中正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请注意画中蒋中正磨刀时鬼鬼祟祟的神态,既阴险、恶毒,又空虚、怯懦。他手中那把残破的刀,无论再怎样磨,也将是徒劳的,足见蒋中正当时的狼狈处境。王朝闻在评论此画的作用时指出“不只可以引导人民对于阴谋发动内战的敌人的警惕,而且可以同时引起人民对于敌人的轻蔑。”这恐怕也是华君武这一类型作品的一个共有特征。《在*****的后台》利用京剧演出时后台的活动为喻,描写美帝这个“后台老板”,急不可耐地催促进退两难的“丑角”蒋中正“下台”。而在“上场门”一边,“赵钱孙李”诸“介石”们已经穿戴齐整,准备“粉墨登场”了。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国民党所谓“民主政治”无非是帝国主义者导演下的一幕闹剧而已。《肃清贪污游戏》也是一幅十分精彩的作品,画家欲反映两方面的问题,即国民党内部的贪污腐化和*****都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美帝的代表魏特迈也只能干瞪眼。画中相互追逐的队伍中加入了乌龟和兔子,足见画家对*****派的蔑视;而孙科指责蒋中正的“阁下贪污”四字,更是将国民党*****们的虚伪和卑劣刻画得淋漓尽致。



  除此以外如《进攻的踏脚石》、《运输队》、《教师爷陈诚》、《春天到,河冰解》、《就位》、《打了再给》等,也都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总之,华君武这些以蒋中正及美帝国主义者、国民党*****派为主要人物的画作,既揭露和打击了敌人,又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充分发挥了漫画作为舆论武器的作用,同时也在中国漫画史上留下了一大批巧妙的艺术佳构。这些作品的创作标志着华君武独特画风的正式确立。这种风格将在他下一阶段的艺术实践中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第四阶段(公元1949~1966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49年12月,华君武即由东北奉调入京,任《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负责美术和摄影,后又改任文艺部主任。当时《人民日报》是十分重视漫画工作的。华君武在纪念《人民日报》创刊五十周年的文章中,这样回忆:“五六十年代范长江、邓拓关心漫画,我们请他们和漫画作者见面,讲解时事,分析问题,谈政策,提高大家的认识,对漫画创作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报纸培养了漫画家。”



  从1953年起,华君武兼任中国美协的领导,后来更以主要精力处理美协的事务。这样他的漫画创作也从配合时事新闻转向关注社会生活。这种变化十分值得重视。从1949年到1966年的十七年作为华君武漫画创作的第四个阶段。这一时期的作品,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国际时事类、漫画插图类和内部讽刺类。
华君武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国际时事漫画,矛头直指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集团,揭露它们的倒行逆施,反映它们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其画风是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对敌斗争漫画一脉相承的。主要特点有三:一、密切配合新闻报道与舆论宣传,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与画家在报社工作有很大关系,常常是帝国主义者言犹在耳,华君武的漫画就抓住了其中破绽而报以重拳。二、善于抓住被画对象的形神特征,具有很强的战斗性。他画艾森豪威尔、画肯尼迪,在形象把握方面都十分出色,使这些帝国主义者的丑态暴露无疑,与他所塑造的蒋中正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巧妙地运用了许多幽默的手段,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如在《美国月光曲》中把月亮画作一块金圆,而让音乐家为它而奏,以讽刺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又如《对影成四人》中化用了中国古诗的意境将帝国主义者孤家寡人的窘境凸显出来。 
  因具有这三方面特点而成功的作品很多,如《总统的新衣》、《肯尼迪的牙齿》、《蚊从草出》、《地狱牌局三缺一》、《叶落而知秋》等,这里只对《唐宁街头小景——拍快照的》一画稍加分析:画作的构思起源于一则新闻,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要借美国的导弹来维持英国业已失去的大国地位。画面上的麦克米伦神气活现地面对照相机镜头,身后是一块绘制了美制导弹的布景。站在描摹实景的景片前拍照,在当时是十分流行的,画家将这个人们熟悉的事物套在挟美自重的麦克米伦头上,不是绝佳的嘲讽吗?在这里,时效性、战斗性、艺术性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华君武的漫画插图也很有特色。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曾为袁水拍的《政治讽刺诗》和《酱油和大虾》以及陈笑雨的《残照录》等作过插图。这些作品多是以反帝反殖为题材,与画家的时政漫画有相近之处,但想象力往往更丰富一些。“画家与作家的思想旨趣相通,互相配合,可谓相得益彰。”另有为张天翼的童话《大林和小林》画的一套插图,影响非常大,直到几十年后,年轻一辈的画家绘制同名连环画时仍以华君武创造的人物形象作为蓝本。
 
  这一时期,华君武漫画创作中,更为突出,也更为重要的是为数众多的“内部讽刺漫画”。这类作品多发表在1959年至1965年的《光明日报》“东风”副刊上,画家称它为“小小试验田”。前面提到抗战期间的1942年华君武等三人曾在延安办过一个“讽刺画展”,由于当时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尚未发表,画作在讽刺态度和讽刺分寸的把握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后华君武的创作重点转向对敌漫画方面,但他从未放弃对社会生活题材的思考与探索,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克服了以往的弱点,而将漫画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功能重新恢复和发展起来。谈到此举的目的时,华君武有如下感慨:“新社会也存在旧思想、旧意识,这是人们头脑中从旧社会带来的。*****反对这种旧的思想、意识、作风,所以提出世界观的改造……旧思想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改变而自动消灭,这就是社会主义长期存在的矛盾。漫画批评讽刺旧的也就是帮助建立新的……。” 1957年毛泽东发表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著名论断,更坚定了华君武的这种看法。不久他便推出了“人民内部讽刺漫画”。画家本人就此类漫画的创作原则总结了三条:“一,画错误的思想不针对人,亦对事不对人之意。也可以避免‘自动对号入座’。二、漫画是一种批评,对待人民内部也要与人为善,不要*****。三、也批评人性中的弱点,思想方法上的形而上学等等,以扩大漫画的题材。”
 
  华君武的“内部讽刺画”佳作很多,如批评动不动给人扣大帽子的《杜甫检讨》,批评长篇空洞发言的《误人青春》,批评生造简化字的《仓颉认字》,批评多子女的《大“小家庭”》,批评占用公用电话胡侃的《生根》,批评杞人忧天生活态度的《看医书》,批评相声水平不高的《听相声?》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可谓常看常新。
 
  综上所述,华君武在建国后十七年间的作品,无论是思想的深度还是选材的广度都超越了以往,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其个人风格也更加显著地表现出来,为群众所熟悉和喜爱。尤其是那一部分“内部讽刺漫画”在禁忌颇多的五、六十年代,显得弥足珍贵。至于“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其中许多作品,被充作批斗华君武的“罪证”,画家就此被迫搁笔十年,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第五阶段(公元1976年以后):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已过花甲之年的华君武,重新回到文艺界的领导岗位上来,他先是担任文化部艺术局的负责人,后又兼任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的美术组长。1980年起任全国美协副主席,并主持协会日常工作,成为新时期中国美术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华君武的漫画创作始终不曾停顿,全国各地的报章,如《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工人日报》、《天津日报》、《羊城晚报》、《大连日报》等都经常登载他的新作;同时他还举办了多次个人漫画展览,并且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画集问世。
 
  九十年代以来,华君武不再具体负责美协的日常工作,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漫画创作。随着年事的增高,身体难免不如从前,也住过几次医院,所幸很快都恢复健康。老读者们仍能时常欣喜的在报刊中守候到他的新作,而喜爱华君武漫画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1976年至今,又过去了近三十年。这一时期可看作华君武漫画创作的第五个阶段。他这一时期作品的题材更加倾向于反映社会生活。有时是对社会丑恶现象和不正之风辛辣的讽刺,如《狡兔三窟》,针对的是多占住房的大小领导干部,你看那老兔子,连“未出世孙子”的住房都考虑在内,还振振有辞地在人前狡辩,真有点恬不知耻的味道了。有时是对工作和生活中一些不合理的作法提出善意的批评,如《克隆一个孔已己》,鲁迅笔下的倒楣人物却成了绍兴街头长袍马褂的彩塑小乡绅,画家不禁要问,“这样对待鲁迅和他的著作合适吗?”两个“孔已己”争论之时,彩塑的孔已己竟甩出了一句“鲁迅是谁”,真是当今许多无知而又狂妄的人的真实写照。再有一类作品则是对生活中幽默场景的速写与提炼。这种纯粹的“幽默画”令人回忆起华君武最早的一幅画中学生打预防针的漫画,艺术升华的全部含义便在于此了。有一幅《书到找时方恨多》很有意思,画上那位老先生是在寻一部几十年前购得的书罢?这样的“体力活”老人如何受得了。不过我宁愿说他是在享受藏书的快乐。画的题目出现在墙上的挂轴中,是要把它赠给天下读书人作为警句吗?
 
  华君武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系列漫画作品,如《疑难杂症》、《生活拾趣》等。画家写道:“它的专题和连续性,容易加深读者的认识和注意。”近年又有《漫画猪八戒》百多幅问世,其中不乏隽永的小品。华君武为一些文化人,如钱钟书、黄裳、侯宝林、丁聪、凌子风、黄蒙田、徐城北等作的漫画肖像,数量不多但都很精彩。他为蒋健兰、刘乃崇夫妇《老两口说戏》一书所作的封面,让两位一生爱戏的剧评家着戏装出场,实为神来之笔,画家自己也颇为满意。为漫画家方成画的肖像,则更见意趣。初看时只见苹果不见方成,画上题字曰:“某日作盘中苹果,颇似方成,即寄呈,方成及朱育莲同志誉为神似,甚喜,此为无意中得之。”我们所说某某艺术家已入“化境”,此当属一例,没有几十年的积累绝难企及。
 
  华君武对漫画理论的探讨,始于五六十年代。曾于六十年代初由上海人美出版过一本《我怎样想和怎样画漫画》,并将其中所收的十四篇文章在《美术》杂志上陆续发表。新时期以来,画家又写了为数颇多的有关漫画理论的文章,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对自己漫画生涯的回顾;二、对几十年漫画创作经验的总结;三、对一些青年作者作品的评论。这些文章散见于各种报刊,后又大多收入华君武的三本文集(《补丁集》、《我怎样想和怎样画漫画》、《漫画漫话》)。无论对于撰写中国漫画的历史,研究华君武本人的艺术道路,还是指导漫画的创作,这部分文字都是十分有益和宝贵的。
 
  华君武这二十余年的创作,非但没有因为“老之将至”而停滞不前,相反地,在他六十多岁、七十多岁和八十多岁的时候,都产生了不少新的发展和创造。我们可以这样说,华君武的漫画艺术始终在不断地前进,其对中国漫画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几十年来,在漫画的中国化方面所做的重要实践。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善于从人民群众熟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中寻找幽默的因素,加以发挥。他注意收集民谚、歇后语以及成语、典故等,把它们用在漫画中(《打在儿身,痛在父心》、《死猪不怕开水烫》、《叶落而知秋》)。他也从传统戏曲,特别是京剧的表演中吸取营养(《在*****的后台》、《教师爷陈诚》、《放马谡》)。他还化用古诗词,用来表示新的意思(《对影成四人》、《日落西山》、《宋诗今注》)。总之只要是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熟悉和喜爱的,华君武都尝试着在漫画中表现出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众化。
 
  二、恰当地使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来增强漫画的民族意味。他采用中国画的绘画工具去进行漫画创作,同时也学习中国画用笔的方法,以书法的笔触去“写画”。他还从齐白石、李可染等著名中国画家的创作经验中获得许多启发。即使是署名、题字、用印这些细节,华君武也尽量向中国画方向靠拢,创作出许多格调清新、雅俗共赏的漫画作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民族化。
 
 
 
 
  附录_华君武简历:
 
  1915年4月出生于浙江杭州,原籍江苏无锡荡口镇,汉族。
 
  1930年高小毕业,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创作漫画《打预防针的学生》刊于校刊。
 
  1931年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漫画,刊于《浙江日报》。
 
  1932年中学毕业会考,因反对校方对学生搜身,被浙江省第一中学开除。
 
  1933~1936年,在上海大同大学附属高中读书。
 
  1936~1938年8月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任初级试用助理行员。
 
  1933~1938年正式以漫画投稿生活。
 
  1938年8月~1938年11月从上海到陕北,入陕北工学四十八队。
 
  1938年12月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高级班,漫画研究班任研究员。
 
  1940~1945年先后在艺术指导科,美术工场,美术系任支部书记、教员。
 
  1940年4月加入中国*****。
 
  1945年8月调鲁艺文工团被派去东北工作,11月到沈阳,12月调东北日报工作。1946年1月到6月任记者。
 
  1946年6月~1949年12月在东北日报文艺部创作时事漫画,任编辑部支部书记,1949年任东北局直属第三总支书记,12月30日调北京人民日报工作。
 
  1950年1月~1966年任人民日报美术组长、文学艺术部主任、编辑部支部书记。
 
  1953年迄今任职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顾问。
 
  曾任文联全国委员,党委副书记。文化大革命后任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曾任中共八大代表,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大人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现任全国文联荣誉委员。全国美协顾问。
 
  2001年获中国美协终身成就奖。自1948年以来,出版漫画集、文集十八种,汇编为《华君武集》十卷。从1959年起,华君武在《光明日报》“东风”副刊上发表了许多讽刺漫画,产生过很大影响。
 
  他从事漫画创作至今七十五年,其作品幽默、通俗而富有哲理,致力于追求漫画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华中一:(生卒年*****),江苏无锡人。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
 
  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历任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十二研究所工程师,复旦大学物理三系副系主任、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物理系主任、副校长、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真空学会理事长,中国真空与表面仪器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际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协会(IUVSRA)执行委员。为我国真空工业、电子工业作出了贡献,曾获国家科委多次奖励。1988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列入《世界有成就领袖录》。l986年美国巴尔的摩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
 
 
 
华 楠:(公元1921~今),原名孙宝楠,山东牟平崖子镇崖子村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6年4月在烟台志孚中学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入华北公学学习,1938年8月赴延安学习。1938年3月加入*****。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队队长,鲁迅艺术学校协理员、旅宣传科科长、团政治处主任、鲁中军区宣传科科长,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鲁中军区政治部宣教科副科长、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宣教部部长,第二十四师政治部主任,苏豫皖军区五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军政干校副政委、党委书记,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随营学校政委,豫皖苏军区第五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八一》杂志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解放军报》报社总编辑、社长、党委书记。1976年10月兼任中共中央宣传口负责人之一。1980年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是中国*****第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多次参与和起草军队的重要文件。1986年1月离休后,任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荣获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华锡均:(生卒年*****),江苏无锡人。著名国民革命军空军二级上将。
 
  台湾空军军官学校毕业,获美国普渡大学航空工程硕士、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台湾战斗飞行员十五年,1969年起,历任台湾航空工业发展中心飞机设计室主任、中心副主任等职。
 
  *****10月晋升二级空军上将军衔,担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部”中山科学院副院长兼航空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等职。
 
附:萧山华氏世传:   
 
  第一世华镇、字元仁,官朝奉大夫。(宋代著名诗人)   
 
  第二世华初平,官枢密府君。   
 
  第三世华贞、华谅,官中书舍人。   
 
  第四世华洪卿、华和卿。   
 
  第五世华克勤,官山西布政使。   
 
  华克勤(1321-1397),字无逸,是萧山华氏的第五世祖,他品行端方,聪明好学,年轻时隐居延庆寺(位于闻堰镇凌家坞)苦读,后举贤良方正,方入仕为官。(见萧山县志稿)   
 
  明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要达到天下大治,就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行政机构改革,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由中央统一负责。全国分为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十二个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增设云南布政使司)洪武十年(1377),华克勤以“能直言极谏”,朱元璋令其出任山西布政使司。在任期时,他“宣教化,布德”,“除奸去伪”,办了不少好事,能保一方平安,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之后,奉召出使日本国。   
 
  洪武三十年(1397),华克勤病逝故里,享年77岁,埋骨于湘湖北岸青山之西。   
 
  华家在宋明二朝时,世代显赫,其间官宦学士可名世者众多:   
 
  华温其官拜镇国节度使;   
 
  华荣、华和均为龙图阁学士;   
 
  华源泉仕御史中丞;   
 
  华宗善为通判;   
 
  华景山翰林学士;   
 
  华克勤为山西布政使。    
 
  真所为“公卿萃于一门,金紫拥诸昆季”,华门荣耀,光辉千古,名垂竹帛。   
 
  华克勤生六子,长子华宁二自渔浦而西山居住。幼子华宁五,仍居渔浦。次子华宁四,先由渔浦而到闻堰,再由闻堰而定居潭头,萧山华姓以四房潭头为最盛。三处各自成族,并各自修家谱。编修时间分别为康熙五年(1666),道光十一(1831),光绪十五年(1889),民国七年(1918),近三百多年华氏家谱修增前后四改,可见他们比较重视家普编修。萧山华氏前为名门望族,现在后裔众多。
 
家谱文献:
天津华氏南支宗谱不分卷,(清)华长卿修,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刊印本一册。注:南开本世累表,记事至清光绪朝。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天津华氏宗谱不分卷,(清)华承彦续辑,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排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天津华氏通四堠阳晴云公支宗谱十三卷,首三卷,末一卷,(民国)华步照、华钟灵等辑,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存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华氏通四公悌公支宗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华鸿模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存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注:该族在镇江、无锡等地。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丹徒华氏重修宗谱六卷,(民国)华乃庆,华坤全等纂修,民国十三年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注:书签题《朱方华氏族谱》。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华氏家谱八卷,(清)华毓琮纂修,清初刊印本十册。注:版心作《华氏传芳集》。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华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华希闵重修,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华氏宗谱(清)华希闳纂,清乾隆年间。刻本一册。注:有乾隆三十五年自序。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华氏山桂公支谱十二卷,首三卷,(清)华文柏,华学炯等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诒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注:清乾隆十四年始修支谱。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华氏通八奇二宗谱八卷,首一卷,(清)华镜宇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注:清乾隆三十五年卖囿公始修。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华氏通九支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清)华允中等续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享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华氏通九支传芳集附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华允中等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享叙堂刊印本十册。注:一名《无锡鹅湖华氏宗谱》。

江苏无锡华氏通九支传芳集附宗谱十卷,首一卷,附二十九卷,(清)华允中等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享叙堂刊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锡山华氏通九支六修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民国)华宗纂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享叙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注:清乾隆二十四年华德昌始修。

江苏无锡华氏通四怡隐公支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华鸿模序,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华锡华氏奇一支宗谱八卷,(清)华国贤等续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享叙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华氏通四三省公支宗谱十五卷,首三卷,末一卷,(清)华鸿模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重修裕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华氏通四三省公支宗谱十五卷,首三卷,末一卷,(清)华鸿模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存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注:清光绪七年华鸿模始修支谱。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鹅湖华氏通四兴二支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清)华季先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德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华氏通四澹然公支宗谱九卷,首一卷,(清)华鸿模重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存裕堂义庄刊印本四册。注:版心作《华氏宗谱传芳集》。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华氏通四怡隐公支谱十五卷,(清)华开骥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存裕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勾吴华氏本书五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华渚纂述,华鸿模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华氏宗谱不分卷,(民国)华瑛匡、华廷献辑,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华樽手抄本。注:原题《华氏宗谱卷之七~补奇五支子升派》。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华氏通十支十四修宗谱二十二卷,(民国)华锦球纂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培元堂铅印本二十二册。注:元至正间华木春始修。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华氏谱略不分卷,(民国)许同华撰,刊印本一册。注:附《吴锡华氏谱跋》。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华氏宗谱华氏先贤像记,(民国)华保真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存裕堂刊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萧山渔临华氏宗谱不分卷,(清)华大铭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序(公元1845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萧山渔临华氏宗谱八卷,(清)华汝忠等重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萧山渔临华氏宗谱不分卷,(民国)华鹤荣修,华岳荣等纂,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萧山华氏宗谱十四卷,(清)华元燮等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寿和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注:又名《萧山渔浦华氏宗谱》。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余姚姚江华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残存九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鄞县鄞东华家华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怀忠,华安邦等纂修,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鄞县鄞东华家华氏宗谱不分卷,(民国)华安兴,王怀忠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鄞县鄞东华家华氏宗谱不分卷,(民国)石鸿泰,华节法等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鄞县华氏宗谱十九卷,首三卷,末一卷,(清)华大贵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享德堂刊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鄞县栎阳华氏宗谱不分卷,(民国)华康顺纂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思训堂辑,新邑庆余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鄞县鄞东华家华氏宗谱四卷,(民国)石鸿泰、华节义等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兰溪华氏宗谱四卷,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常山才里华氏宗谱,(民国)华舍文重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六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遂昌华氏宗谱,著者*****,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遂昌华氏宗谱,著者*****,民国年间刊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华氏宗谱不分卷,(清)华重民纂辑,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礼耕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华氏西房支谱不分卷,(清)华赞孝纂修,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华氏潭子头门楼下支谱不分卷,(清)华钧谋等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佑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金华章氏宗谱三十一卷,著者*****,木刻活字印本,缺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金华钟湖俞氏宗谱四卷,著者*****,民国甲寅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金华东陵邵氏宗谱四卷, (清)邵小饭等修,清宣统元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华墙潘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著者*****,民国三年甲寅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平江华氏四修宗谱八卷,首一卷,(民国)华懋衡等修,民国三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重庆合川华氏续修族谱一卷,(现代)华隆思主编,200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华林胡氏宗谱不分卷,(清)胡照南等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承启堂刊印本一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华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华希闵重修,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华氏宗谱,(清)华希闳纂,清乾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无锡华氏山桂公支谱十二卷,首三卷,(清)华文柏、华学炯等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詒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两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有两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有两部)。

江苏无锡华氏通八奇二宗谱八卷,首一卷,(清)华镜宇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无锡华氏通九支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清)华允中等续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享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无锡勾吴华氏本书五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华渚纂述,华鸿模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

江苏无锡华氏宗谱不分卷,(民国)华瑛匡、华廷献辑,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华樽手抄本。现收藏在苏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华氏通十支宗谱二十二卷,(民国)华锦球纂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培元堂铅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无锡华氏谱略不分卷,(民国)许同华撰刊印本一册。美国。

江苏华氏宗谱华氏先贤像记,(民国)华保真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存裕堂刊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浙江萧山渔临华氏宗谱不分卷,(清)华大铭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序(公元1845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渔临华氏宗谱八卷,(清)华汝忠等重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渔临华氏宗谱不分卷,(民国)华鹤荣修,华岳荣等纂,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华氏宗谱十四卷,(清)华元燮等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寿和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馀姚姚江华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浙江慈溪县文物管理局(残存九册)。

浙江鄞县鄞东华家华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怀忠、华安邦等纂修,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东华家华氏宗谱不分卷,(民国)华安兴、王怀忠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东华家华氏宗谱不分卷,(民国)石鸿泰、华节法等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东华家华氏宗谱四卷,(民国)石鸿泰、华节义等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兰溪华氏宗谱四卷,著者*****,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高潮乡。

浙江常山才里华氏宗谱卷,(民国)华舍文重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六卷。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东鲁乡才里村。

浙江遂昌华氏宗谱卷,著者*****,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遂昌县北界乡岱根村。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华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华希望闵等纂,清乾隆七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华氏世系原本不分卷,(清)华魁等纂,清朝年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华氏宗谱八卷,末一卷,(清)华鸣玉等纂,清咸丰四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华学炯等纂,清同治十一年诒彀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华氏通九支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附华盛顿氏通九支文献考一卷,(清)华允中纂,清光绪二年享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锡山华氏通九支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附一卷,华宗敬等纂,民国二十年享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册,今仅存第一~八卷、第十一~二十四卷、第二十六~二十七卷上册、第二十八卷、卷首、附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华氏通四三省公支宗谱十五卷,首三卷、末一卷,(清)华鸿模等纂,清光绪七年存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华氏通四三省公支宗谱十五卷,首三卷、末一卷,(清)华鸿模等纂,清宣统萨那年存裕堂义庄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鹅湖华氏通四兴二支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清)华继先等纂,清光绪二十五年听彝堂义庄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华氏通四乐农公支宗谱七卷,首三卷、末一卷,(清)华鸿模等纂,清光绪三十二年存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华氏通支宗谱,著者*****,清朝年间培元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华氏先贤象记一卷,(清)华鸿山纂修,清光绪十年玉铿堂华介福摹录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华氏先贤图像一卷,(民国)华保贞等纂,民国十四年裕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重刊华氏祠墓始末记二卷,(民国)华学瀚纂修,民国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无锡华氏宗谱,著者*****,民国年间文苑阁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四卷、第六卷、卷首。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富春祥风华氏宗谱一卷,(清)孙承祚等纂,清顺治十七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华 舒 华尚斗 华 匡 华江朴 华帜聚 华睫羿 华牡銮 华 曼 华瑁竹 华继诞 
华凛广 华臻革 华波火 华守羽 华雨菲 华挺轮 华敞彩 华巾弥 华凌悦 华叙郁 
华州俩 华诺鸣 华僖盛 华圣熙 华山键 华弄然 华青嶷 华嫩漳 华莱茗 华尘一 
华经秋 华 靖 华松钦 华樵文 华道超 华以竹 华夏智 华学添 华苍柯 华岸祥 
华驳裔 华锵奕 华宠翼 华叙泽 华侠凌 华乔标 华升枫 华志竹 华笔博 华生炯 
华颁兆 华琅厦 华奋嘉 华昼念 华炎廷 华言富 华和宏 华谡竹 华草怀 华津量 
华 丞 华登州 华凡臣 华贯添 华雨瑞 华聚曼 华才棠 华律欣 华聪聪 华述春 
华先伟 华叙年 华半男 华滨彦 华国来 华农营 华峪澄 华谱游 华伊韦 华度臻 
华逸晖 华 均 华兼澜 华釜熹 华家双 华成伯 华程跋 华赋毅 华童禧 华涧迪 
华双民 华言潇 华晶峙 华霆祥 华霄努 华 旺 华祈麒 华湖秋 华迈炜 华冠邦 
华 泳 华 鑫 华龙会 华曦佳 华窍超 华财代 华匀中 华咏淳 华标余 华柱明 
华 代 华骋震 华毅伦 华湘沃 华颖巍 华赐炳 华封强 华慎纹 华席木 华攀禧 
华界远 华瑾圣 华量健 华准灿 华选鹊 华朋耀 华苍焕 华腾柏 华 华 华格文 
华牡堂 华 阳 华雏建 华熹扁 华 管 华孟桦 华心连 华泛驰 华超诞 华垂莱 
华栋文 华侨子 华贵纳 华仁睦 华羿可 华育丹 华丘熊 华琅纯 华端贝 华震书 
华两强 华骋静 华冠雨 华必禧 华弄炯 华贝秋 华选志 华艺铮 华北辰 华瑜深 
华匡涛 华霄銮 华宪澜 华竞闿 华征恒 华豆越 华玄文 华放纳 华山莘 华笔宁 
华少匡 华益叙 华相容 华杰双 华显章 华 斐 华武兆 华协雪 华僖光 华丛阳 
华偌家 华 彧 华维流 华牵序 华裁邕 华 古 华琰众 华宠佟 华翊邦 华沛序 
华史胤 华键汜 华赫谡 华曲曙 华帛华 华沛祈 华蔽益 华聚华 华荔甫 华旺季 
华凛岳 华珑明 华军东 华时霆 华赫翘 华敞雨 华 根 华懂智 华瑰乔 华昂胜 
华舟静 华绪衍 华天昼 华烽镇 华东开 华悌瑛 华杭青 华示顾 华枝丞 华当飞 
华玄有 华沃烽 华越英 华晖棋 华淮施 华俯炎 华莘敏 华诚共 华正曙 华付扬 
华茂声 华甫可 华童曦 华巍操 华睦京 华相昀 华开翔 华琛扬 华津铎 华奎威 
华茁敦 华君腾 华林钊 华尉成 华定亭 华盛缘 华暮潮 华 臻 华 任 华跋渝 
华珐汉 华子匡 华功泉 华传解 华 政 华甜谡 华吟涪 华江帅 华虎曦 华道燊 
华逊庸 华颖甫 华裕木 华 田 华太魁 华武彧 华灶卫 华霆风 华冬谦 华 栾 
华敖驰 华旺俭 华翰曲 华耀吉 华琮桂 华丙堂 华颁寒 华任睦 华伟乔 华静若 
华业俊 华焕楷 华述舜 华席徽 华历滔 华涌树 华晞升 华程时 华鑫清 华拥荣 
华曲基 华紊进 华山飘 华牛亮 华房光 华彧昕 华世朋 华山颖 华驹涪 华帜世 
华沫明 华永伦 华永森 华安景 华质共 华敦蒲 华晞越 华毕烨 华肯世 华樵全 
华段锵 华国晔 华满蔓 华代嶷 华 诚 华申宏 华贡苏 华规毓 华等叙 华联传 
华傲焙 华钦盖 华稠穗 华昂玉 华昆锦 华裕上 华帛澄 华沫润 华俱琮 华镜谡 
华烈侠 华耿颖 华旭琦 华智子 华本培 华文燊 华蓝琦 华纳任 华如怀 华格锡 
华彦程 华 彧 华泽名 华辨聚 华州旭 华晤汇 华放壁 华更子 华 钱 华鸿驰 
华汇毅 华凉玄 华邀昆 华亨纹 华龄纹 华秀思 华渭祖 华钧龄 华锐早 华讯研 
华斐青 华晋淮 华席希 华乃庄 华绍艾 华代荔 华应润 华巾行 华邀尚 华涌棋 
华儁庸 华耿莱 华邀量 华乃房 华锡淼 华述庸 华吟迪 华 瑛 华瑁凯 华 锡 
华鹊欣 华根亭 华秋任 华桦单 华才昇 华暗晋 华管焕 华运兵 华舱俊 华言瑛 
华 学 华牡士 华致史 华锐舜 华佑前 华莱偌 华博嶷 华平谆 华弄冉 华夷益 
华祥骋 华盖喜 华代铭 华览涛 华沐裕 华农丘 华睫愿 华贡彬 华若舟 华遇其 
华桥资 华愈戚 华贞正 华匡遨 华帛牛 华暖厚 华福邦 华冲程 华兵珪 华楼钱 
华伙贞 华精解 华鸥凉 华烽单 华 曲 华寒壁 华琢峙 华风仁 华心厦 华丘叙 
华聪南 华皓跃 华 甫 华游迢 华谱敦 华淡遨 华羚腾 华悟宗 华隐铿 华宪博 
华骋妙 华高铮 华界釜 华永民 华洲轮 华惇高 华基房 华永博 华淳芹 华白葛

华律航 华先颖 华度戚 华津伟 华秋匡 华封烨 华述可 华添升 华 尹 华当汝 
华振权 华荡望 华庭祎 华僚士 华泽灼 华敬全 华甜瑛 华兵森 华辩翔 华苏粟 
华州友 华圃蓝 华佳依 华瑶奇 华云树 华舒经 华傍远 华顺菲 华落显 华翊洪 
华斑研 华辨忠 华梁舟 华昼向 华烽涛 华政超 华辉越 华津琦 华广淼 华夕贡 
华顺双 华匡轮 华促昌 华 千 华谓曼 华渝柯 华晖荔 华堂遥 华国古 华 镇 
华清谡 华先根 华子潮 华晶毕 华鲁祯 华若儁 华琮德 华淳乐 华翠名 华來发 
华蔽坤 华颖枫 华宏承 华昆容 华晾翀 华葛彦 华尘展 华脉原 华霄佛 华觅应 
华兼斐 华辩理 华策艺 华亿廷 华迟湘 华稳璨 华 望 华览鲁 华坤毓 华 游 
华暗来 华连亨 华铭琰 华一理 华鹄华 华贝铭 华纤锵 华传余 华田夜 华佩遥 
华茗泳 华并原 华珍鹄 华滔鸿 华波志 华聚贤 华端翊 华孝路 华棉枝 华扬盖 
华编楠 华城格 华尉谡 华照汉 华尝强 华庄舍 华男轮 华侠敬 华 延 华康单 
华琛启 华史茗 华皋石 华楠仲 华宇御 华务俭 华富偌 华鸥程 华坚鸣 华届毓 
华晨骏 华苏楷 华茗晨 华当本 华伍竹 华储留 华波铭 华霄任 华易哲 华耙哲 
华年羿 华沫义 华百谡 华昶古 华 延 华 励 华沃水 华俩帅 华维章 华聪荔 
华幸融 华广骏 华永皆 华融川 华优余 华政捷 华 诺 华纹兢 华比曲 华晤翊
华亨曦 华想联 华百北 华轮盛 华敬科 华皆釜 华宪谷 华善波 华津杭 华荐骏 
华东茗 华浩津 华责清 华群笙 华暗云 华培序 华顾旭 华亚亮 华锵琦 华飞正 
华田诞 华恒怀 华太拓 华竞念 华熙深 华炎木 华德俊 华志声 华琛咏 华勳笛 
华奕军 华民乐 华长冉 华辨子 华麒志 华捷厦 华 翊 华渐云 华埃赣 华桦寒 
华伯釜 华敞培 华乃士 华品迟 华來搏 华琳和 华逢诺 华遍铮 华时奕 华峦益 
华弘席 华京冰 华子登 华 竹 华阳廉 华峥琳 华襄霭 华迪河 华 帆 华边丰 
华镜汜 华茗云 华俭治 华显卫 华进弥 华解跋 华矗远 华兵楚 华川资 华宁怀 
华朝察 华学伦 华道勇 华葛弈 华逻立 华 坚 华环征 华钧家 华介仲 华谷年 
华曙山 华虎岳 华玄勳 华磊宁 华石徽 华应察 华当三 华 席 华湖民 华垂言 
华始祈 华石剑 华太危 华力洋 华尘功 华悠向 华根潇 华革淼 华逞灏 华盼山 
华枝岚 华尧哥 华效皋 华尔秀 华渝邦 华笔豪 华湘魁 华存名 华 世 华隆堃 
华秩施 华瑜悠 华互尚 华洋昆 华 星 华奉芹 华玻昶 华菊峪 华材越 华栋琳 
华财钢 华厚汝 华正堂 华信遨 华有心 华甘西 华起汜 华峪树 华 妙 华圃屏 
华太翘 华桓名 华良颂 华 瑁 华伍党 华耀丞 华童牡 华滕丁 华兵飞 华南东 
华岸浪 华暗融 华天备 华泽衷 华儁槐 华鹏峪 华峙流 华木雪 华勉双 华亨祎
 
【HUA】华姓女孩儿宝宝取名(起名)参考大全!!!

华焙倪 华悦勤 华钦君 华悟翠 华澜咏 华勉靖 华科曼 华粮一 华斗咏 华埂玉 
华碧艺 华琪莹 华埂雪 华应盼 华羽好 华衍雪 华友庭 华禧韵 华展佳 华旭琪 
华信芸 华秋岚 华察荔 华雏影 华川欢 华军幸 华枚俏 华丁偌 华云筌 华问诺 
华优翠 华新琼 华镜湘 华庄晓 华浪菏 华洪琴 华淳暖 华诗嫣 华媚园 华玟畅 
华琴婷 华灵彤 华景汶 华共谰 华游靖 华舟俏 华蔼芳 华漳晓 华静慧 华女汶 
华琼苑 华碧蓉 华嫦霭 华竟俏 华铮碧 华曲好 华素花 华田滕 华慕姐 华珐君 
华煌玉 华焯妞 华恒倩 华替杏 华菁玥 华凯仪 华筠音 华裔霞 华羡婾 华劝晓 
华伟仙 华翼琴 华益绚 华历英 华峦聪 华琼雪 华义芳 华毕娴 华垂素 华予珂 
华伍晓 华麟玉 华甜卿 华 汶 华红蕊 华渝君 华有琼 华宇容 华胤玥 华暖哲 
华丽琼 华玥晓 华领贞 华纨榕 华君娥 华莎仙 华先芙 华 蝶 华逢娥 华谚云 
华备珠 华沁琪 华互生 华 秋 华育岚 华樱雪 华欢枝 华铮燕 华拓同 华循音 
华槐汶 华民卿 华兢柔 华桃玉 华益蕊 华倪菏 华萱若 华届倩 华萤好 华芝晶 
华务宛 华侨慈 华霭颖 华昭珂 华独菏 华易容 华石勤 华 婉 华曦爽 华晞璐 
华独穗 华亚雪 华翼晓 华克莎 华情凤 华挺艺 华问芝 华泰燕 华花璇 华童月 
华仁清 华菁芙 华洋昕 华羡诗 华睦妹 华叙东 华迎莉 华婕玉 华茁俏 华舟丰

华恬枚 华涧素 华段依 华滢环 华翊园 华辰娴 华灿翠 华姣娴 华姵遥 华家茜 
华颂容 华 裔 华申枝 华宛环 华俪娰 华儒苑 华量愿 华逸尧 华更勤 华嫡玛 
华坚晴 华斑颐 华结蓉 华翔巧 华鑫芙 华服琬 华融媚 华奂婵 华学靖 华露秀 
华迅清 华邀肖 华浪凤 华仪蔓 华钢音 华紫珂 华夜娟 华丹潇 华愈菏 华纹音 
华玉贞 华岩珠 华科谊 华致怡 华欢妞 华琪娴 华珍银 华俯龄 华琴晓 华惠羽 
华常窍 华融荃 华丛菏 华淡岚 华樱薏 华璇茵 华征倩 华絮荔 华夏万 华展相 
华銮枝 华淑英 华满燕 华纪妃 华节琰 华草影 华娰俊 华诗筱 华荃兰 华田真 
华脉岚 华年静 华中若 华羽愈 华佩翠 华来青 华薏玉 华玥忻 华紊娴 华替军 
华郁美 华贞诺 华逢涣 华遍俏 华练怡 华洋童 华千凤 华邦咏 华暗婾 华潇琴 
华琴俏 华弘俏 华持丰 华涪美 华玲芙 华谷夷 华蕾霄 华向翠 华史爱 华淡虹 
华钰靖 华娥萱 华美碧 华扬芸 华颐雪 华祖彤 华宣花 华珠妙 华仪思 华琬莉 
华莹芷 华 娇 华虹雯 华 倩 华姵卿 华革芸 华燊婉 华尔怡 华敬清 华励知 
华霭影 华美菏 华愈好 华甜华 华蝶影 华晨钰 华研月 华木玉 华婉群 华 菘 
华上眉 华槐菲 华庆勤 华翔莹 华鹤婉 华盈伶 华玫俏 华歆娰 华党华 华乔秋 
华 俊 华婾静 华姣娴 华蓓艾 华齐寒 华汇幸 华娥莉 华录玉 华程卿 华西晓
华混皑 华薄英 华晔晓 华齐燕 华贤佳 华英贝 华悠君 华正娟 华红清 华羿潇 
华菏菁 华浩宣 华茹翠 华毖利 华元蔓 华杰雯 华耙倚 华科筠 华棋静 华菊云 
华娣芳 华欣枝 华遇凤 华媚盼 华向露 华芙婉 华越姐 华美云 华搏婧 华睦芙 
华华素 华胜亭 华菏咏 华昀靖 华娟云 华自婷 华紫晨 华徽萱 华礼菘 华俱同 
华芝蔼 华咏娥 华玮香 华银彤 华叙叶 华僚花 华弥灵 华扁畅 华筱虹 华 良 
华幼月 华吏环 华慈花 华菏兰 华杏蕴 华换宁 华观彤 华谱汶 华落淼 华贤爽 
华玥芝 华悦云 华韶依 华青玮 华皓俐 华令素 华巍锦 华镜斓 华燕真 华嘉姿 
华筱真 华虹燕 华冻巧 华汉雪 华洁华 华兼芝 华靠曼 华杭卿 华顺柳 华洁真 
华蝶妍 华苹舒 华音萱 华长娟 华衔楠 华婕方 华巩琦 华羿英 华航岚 华钻娰 
华穗君 华福岚 华僚欣 华如仙 华河娰 华永嘉 华可融 华菏翠 华心嘉 华素鸣 
华茜群 华丙毓 华轩兰 华盈军 华沁桃 华摇菏 华 玮 华瑛仙 华冠蕊 华纪荷 
华婧屏 华比万 华宪丹 华筠凌 华游汶 华珐蕊 华继妤 华兰莉 华舒京 华之齐 
华渝荷 华涣遥 华彤善 华淳茵 华茨勤 华卓艺 华超芙 华薇蓉 华勉音 华徽莹 
华禄莹 华范穗 华循芝 华旭素 华彦蓓 华独琰 华兢豫 华盼群 华蕊菏 华山环 
华迎筌 华肇夷 华喜芸 华茹荃 华涧双 华楼凤 华郁若 华映虹 华扬金 华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