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古代林氏名人:林大钦
【林大钦】(1512~1545)明代状元。字敬夫,号东莆。潮州潮安县金石镇人。幼家贫失怙,聪颖嗜学。嘉靖壬辰(1532)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以母老乞归,结讲堂于桑浦华岩山,与乡子弟讲贯六经,究性命之旨。嘉靖十九年(1540)母逝,因哀伤过度,大病一场。嘉靖二十四年(1545)葬母于桑浦山之麓,在归途中病卒,终年34岁。著有《东莆先生文集》。

春闱竞秀 少年夺魁

林大钦小名大茂,小时因深得启蒙老师叶蓁的赏识而更名大钦。他表字敬夫,明正德六年(1512年)农历十二月初六日诞生于海阳县东莆都(今潮州市金石镇)仙都村,故又号东莆。


林大钦从小家境贫寒,但十分勤勉好学,“聪颖异俦”。十周岁时,随父进城,在书肆中发见苏洵的《嘉佑集》,即爱不释手,求父购回家中,日夜研读。接着又熟读了苏拭、苏辙的文章,深得三苏笔法,以至“操笔为文,屈注奔腾”,气势宛如三苏。十六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更为困窘,但他求学之心弥切。在林廷相、林廷泰等族伯的支持下,他饱览族伯的万卷藏书,得以“博通子史百家”。嘉靖十年(1531年),刚满十九岁的林大钦,在府试中初露锋芒,使有关官员“相与叹赏”,预言他“必大魁天下”。同年秋,林大钦赴省参加乡试,得中第六名举人。越年春,林大钦抵京城参加会试,得中贡士,取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接着,他面对殿试大廷,“咄嗟数千言,风飚电烁,尽治安之猷,极文章之态”,终为嘉靖皇帝所器重,御擢第一。史称林大钦“年二十二,对大廷”,那说的是虚龄,实际上只有二十周岁又三个月。以如此年轻的岁数夺取了举世瞩目的状元桂冠,这在中国历史上确属罕见,所以四百多年来,备受称道。


科举应试文章,历代相沿,早有定式。当时,主考官礼部尚书夏言格遵程式,一再告谕诸生,不可标新立异,并据此选定了孔、高二生之卷,以备御览。血性方刚的林大钦不管这一套。他毅然突破成格,一口气写下了洋洋四千余言的《廷试策》。都御史汪宏阅后,大为惊叹,推荐给大学士张孚敬,并呈明世宗亲裁,终为明世宗“拔之常格外”。


嘉靖皇帝何以赏识林大钦的文章呢?应该说,这与其酷爱苏文有关。据说,当年殿试之前,世宗已先派内侍探明:“诸贡生之能苏文者,仅敬夫一人”。于是,状元谁属,似已未试先定。这个传说,未必是真,但林大钦以苏文取胜,却是事实。他从小深得苏氏笔法,文字明快,根底深厚,廷试一策,“漭漭汤汤,真有屈注天潢,倒连沧海之势”,的确是诸生中之佼佼者。文中,林大钦就当年人民“冻馁流离”的现象,步步深入地阐析了“耕者无几而食者众,蚕者甚稀而衣者多,又加之水旱虫蝗之为灾,游惰冗杂之为害”等时弊,深刻地指出了弊政全在三冗:冗员、冗兵、冗费;提出了均田、择吏、去冗、省费、辟土、薄征、通利、禁奢等八大除弊措施,还一再儆戒皇帝要“诚坦恳至”、“清虚寡欲”,以“富民生、足衣食”。尽管文章纯系植根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改良主义思想,但他不做“迂阔空虚”之文,而实实在在地阐发了“剀切时病”之论,特别是对“豪强之兼并”、皇室官府之“横征极取”,不惜大加鞑伐,甚至毫无顾忌地指谪皇帝“惠民之言不绝夫口,而利民之实至今犹未见者”。这些,却是不无进步意义的。如果说,林大钦的《廷试策》首先是在形式上以明快奔放的文笔博得嘉靖皇帝的垂顾,那么,它更是在内容上以其切中时弊的精辟的论述打动了嘉靖皇帝之心。

  华岩执教 啸傲山林

关于林大钦的轶闻,的确既有趣又丰富,当然不一定是真的。不过,有一点是应该肯定的,这就是故事中有不少言及其青少年时期的执教生涯,却是客观地反映了这位状元出身于教师的事实。如有个故事说,林大钦十五岁时中了秀才,因家穷,即往银湖村一财主家任教职。其始,已议定一学期束修五两。但年届岁暮,还不见财主送来薪金,只得开口讨取。那财主用“银湖院后虎耳草”索对,对上了始给课金。大钦从容地答以“金石宫前龙眼花”。虽是好对,财主却欺其年幼,再次食言,竟诬大钦是来此就读的,倒要其交还学金。于是闹至县衙。时遇阴天,公堂案头上点着一盏明灯。县令对大钦说:“本县今有一联,若对得上,堪称儒师,薪金当加倍判还;若对不上,则系学童无疑,学金还须如数交清。”大钦欣然说:“门生愿聆上联。”县令即说:“一支灯,审条案,分分明明,照见东西南北。”大钦略加思索,当即脱口对道:“五两银,课一馆,寒寒冷冷,耐过春夏秋冬。”县令佩服其才,遂判定财主向大钦赔礼,并加倍送还塾金。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也是林大钦执教期间的故事。时大钦刚好十八岁,山前孙员外六旬大寿,邀其赴宴。席上,按“君、父、师”为尊之礼度,大家少不了对大钦揖让一番。大钦也不谦辞,居然坐上首席。时已进士及第的孙员外二女婿翁万达(后官至兵部尚书),认为林大钦年幼学浅,本自看轻;又见其神态高傲,着实不满。酒过三巡,翁万达即以“眼睛子,鼻孔子,睛子(暗喻曾子)反居孔子上?”要林大钦作对。林大钦徐徐答道:“眉先生,须后生,先生不及后生长。”翁万达利用晴、曾谐音,诘问曾子、孔子的地位,以显示自己,林大钦则运用某种生理现象,以说明后来可居上,确属妙对!接着,席间还有几个回合的对答,终使翁万达称赞不已,最后,还与大姨丈陈乙松(官至工部侍郎)一起,撮合孙员外将其三女嫁给这个贫穷的乡村教师。


这些轶闻,的确很为教师扬眉吐气。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但林大钦从小即聪敏过人,在其青少年时期任了好几年教职,以及十七、八岁即与孙氏结婚却都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