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姓启佩玉;望出黎阳:全联典指璩氏源流和郡望。

伯昆清政;光岳草书: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桐城人璩伯昆,字山甫,少年时就以才华出名。崇祯年间以明经官江西武宁县令,政治清明,狱讼大减。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江西新城人璩光岳,字山仲,号三谷,进士出身,官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擅长草书,著有《石波馆集》、《老子解说》。

丘阳文士;西蜀通侯: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岳阳人璩秉登第而有文名。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璩瑷封川西侯。

 

2.七言通用联:

光岳郎官多著术;伯崑御史有才名: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进士璩光岳,字山仲,江西新城人。号三谷。官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善草书,著作较多,有《石波馆集》、《老子解说》等。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广东道御史璩伯崑,字山甫,桐城人。少有才名。历官江西武宁令等。政平讼简,文教尤著。

 

3.八言以上通用联:

四蜀通侯,懋功受赏;岳阳文士,登第成名: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璩瑷因功被封川西侯。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岳阳人璩秉登第而有文名。

寡过未能,学造贤人之地;知非虽晚,德成君子之资:全联典指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大夫蘧伯玉事典。

保境息民,共仰瑷公事业;骑骝看杏,咸推秉祖文章: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良吏璩瑷事典。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文士璩秉事典。
 
璩氏祭祖碑记

 

 璩氏,源远流长。追溯其源,乃东周时卫国
 
贤大夫蘧瑗字伯玉之苗裔也。据清嘉庆十九年
 
孟县璩沟村、济源县黎掩底村、博爱县柏山村
 
三宅家谱和祠堂石文载:伯玉之后,二十七世
 
传到玉章祖,职大唐侯位,其子光禄大夫秉,
 
被参江西南昌。为避祸易蘧为璩、瞿、渠三
 
姓,逃奔四方。吾支奔晋,我祖以王旁之璩为
 
姓,实为不改母音,不忘伯玉始祖(王旁代指
 
蘧伯玉)。明洪武十八年,洪洞县迁民期,我
 
祖弟兄三人由晋黎阳迁豫济源黎掩底村,历年
 
无几而分居。长祖耕田,迁孟县岭挖洞定居,
 
后曰璩沟村;次祖耕地,仍守故土黎掩底;三
 
祖耕收,徙居今博爱县柏山村。尔后,子孙后
 
代后居其地,效始祖之贤德,弘民族之风范。
 
勤俭为本,耕读传家,至今已六百余载矣。三
 
家且相交甚密,人口已逾万余。今欣逢盛世,
 
百业兴隆,喜闻长垣故地为始祖伯玉塑像立
 
碑,作为伯玉之后裔,众皆欢欣不已,故立此
 
碑作永久祭祀尔。
 

     孟州市  赵和乡璩沟村               璩中法
 
 济源市  坡头乡黎掩底村   执事人  璩德忠
 
 博爱县  柏山镇柏山村               璩克义

 
                        2001年11月18日
 
璩姓的来历:
据明《洪武正韵》载:“璩:环属,又姓。与蘧同出”。早在西周时期的卫国,位于今浚县一带有个叫蘧邑的地方,曾被分封给一位有功之人为伯爵,史称蘧伯。他的后代便以蘧为姓。春秋先贤蘧伯玉之后二十七世至蘧豫章(位居大唐侯),其子光禄大夫璩秉(宋代文士)因避难迁晋黎阳。易蘧为璩、瞿、渠。我市璩姓系明太祖十八年自黎阳迁于河南济邑西南四十余里梨掩底村(今坡头镇连地村)的一支。清顺治年以后又陆续分迁于我市的双桥区东马蓬村、克井镇克井村、坡头镇店留村等。




历史名人:

卫国名相蘧伯玉;唐代良吏璩瑗,官光禄大夫,封为西川侯;明朝进士璩光岳,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著有《石波馆集》;璩伯昆任明代广东道御史。大清诰封文林郎、赠儒林郎、监察御史、朝议大夫岁贡生璩美斯(东马蓬村人)。在我市广为传颂的“五子登科”的故事,就是关于璩美斯的五个儿子均中皇榜的事。

当代名人:

原卫生部副部长璩晗煜(化名张之强)、河南省十大农民企业家璩建民、原广东省办公厅秘书长璩立铭、济源市知名企业家璩立祥。在第一次汉字简化(1956年)后,受 “据”简化为“据”的影响,又有人擅自将“璩”简化为“琚”。


(此文发表在2003年10月19日的《济源日报》上)
琚,通璩、蘧,为春秋战国卫大夫蘧公伯玉后人,后为避难,改为璩,取不忘伯玉之意。蘧公伯玉,名瑗,今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生卒不详,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淮南子》卷二十 .泰族训里称“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璩”姓之先祖为春秋战国时卫国上大夫蘧伯玉,传二十七世至“瑷”,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姓为“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而“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意在愿后人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加玉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因此“璩”姓虽为小姓,亦不失源远流长。北宋钱塘儒生编撰之《百家姓》,最初所载只有411姓,而第306姓即为“璩”姓。琚应为近代某些历史原因,人们对璩的误写。影响颇广,大都写璩为琚,但音仍为璩,故经常为琚璩通用。
聚居有:河南、山西、湖北、浙江、安徽、河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等
附一:蘧公伯玉小传
蘧公伯玉,名瑗,今长坦县伯玉村人,生卒不详,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蘧伯玉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孔子与善者,于齐晏婴,于郑子产,于卫伯玉。孔子几次适卫,多居蘧伯玉家,可见孔子与伯玉相交之厚。伯玉笃行不倦,慎德深思。一次,他使人到孔子那里,孔子问:“夫子(指伯玉)何为?”对曰:“夫人欲寡其过未能也。”使者出,孔子曰:“使乎!使乎!”既赞伯玉之德,亦赞伯玉其使者。《论语》孔子赞:“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淮南子·原道训》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伯玉确是一位求进甚急而又善于改过的人。《了凡四训》载:”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蘧伯玉贤名闻于遐迩,人们十分敬重他。卫国大夫史鱼深知蘧伯玉的才能与人品,多次向卫灵公举荐,但灵公不听。史鱼临死采用“尸谏”的办法力荐蘧伯玉。他告诉儿子:“我在朝不能举荐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我死后,你不必将我的尸体‘治丧正堂’,可以置于窗下,等灵公问起来,再将实情告诉他”(古人称这种方法为“尸谏”)。史鱼的儿子按照父亲的遗言去办。卫灵公前来吊唁,对尸体置于窗下非常奇怪,史鱼的儿子就将父亲的话转告灵公。灵公醒悟道:“是寡人之过也。”于是启用了蘧伯玉。
孔子听到这件事,对史鱼和蘧伯玉都很赞赏。他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意思是说:史鱼真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射出的箭一样刚正;国家无道,也像箭一样刚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时,出来做官;国家无道时,把正确主张收起来辞官隐居。
蘧伯玉当政后,仍旧十分谦虚。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车声到宫门时却消失了,过了宫又响起来。南子说:“这一定是蘧伯玉的车队从此而过。”灵公问道:“你怎么知道?”南子说:“君子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让车夫下车,用手扶着车辕慢行,怕车声打扰国君。我听说蘧伯玉是一位很有道德操行的君子,所以我才敢断定过去的是蘧伯玉。”卫灵公事后派人打听,果然是蘧伯玉。
蘧伯玉协助卫灵公把卫国治理得日益强大。晋国大将赵简子原想讨伐卫国,派人到卫国探视。探视的人返回后,告诉赵简子:“蘧伯在卫国当政,不可以加兵。”赵简子马上取消了攻卫计划。
蘧伯玉谦虚谨慎,他经常反思自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又经常鞭策自己,《庄子•则阳篇》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说他年已60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蘧伯玉墓早在汉代就有一定规模。东汉文学家班昭曾作《东征赋》,其中有“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唯令德之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的诗句。唐代开元37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蘧伯玉为“卫伯”,公元1000年宋真宗又追封其为“内黄侯”,在长垣建祠对他进行祭祀。祠建在墓前,祠内有“君子堂”“及圣堂”“知非轩”“寡过轩”等。
 
璩良阳 璩盖进 璩奎锵 璩裕淮 璩露柱 璩任裔 璩祥环 璩运行 璩堃朝 璩当封 
璩魁延 璩任桦 璩湘翘 璩良谡 璩涧卓 璩帆余 璩基任 璩桦固 璩烈渝 璩洪质 
璩努图 璩田备 璩格奎 璩贯发 璩段波 璩臻跃 璩晾荔 璩帮丹 璩薄亮 璩松彪 
璩振畅 璩成扬 璩思贝 璩 堃 璩驳山 璩傲昇 璩天澜 璩淡楼 璩睿鸿 璩皑窍 
璩翼金 璩雄若 璩嶷鲜 璩胤吟 璩尝沃 璩泳宇 璩归军 璩察焱 璩岳奎 璩燃尚 
璩琅生 璩昂棋 璩礼民 璩心皆 璩简生 璩革茗 璩华淦 璩准弘 璩茗节 璩斯希 
璩巩立 璩图文 璩霄炳 璩咏胤 璩凛幸 璩秋宪 璩钧飘 璩嶷宾 璩懂金 璩木武 
璩逸其 璩静思 璩琦虔 璩浮亭 璩风昇 璩智菲 璩舒涛 璩渐笛 璩厉映 璩冻薄 
璩图争 璩镕毕 璩列麦 璩翀备 璩纪鸥 璩龄夜 璩开显 璩遇竹 璩洋楚 璩协斌 
璩沫树 璩燃甫 璩兴斯 璩豪舍 璩灼昊 璩光念 璩御邦 璩贵奕 璩 昌 璩垂晨 
璩浩儿 璩境兆 璩淦生 璩亮庚 璩尝民 璩临雄 璩灏隆 璩卉伊 璩储胤 璩以扬 
璩翊路 璩智棋 璩比法 璩桓银 璩其杜 璩冶钧 璩宪麒 璩君醒 璩懂龄 璩凛庚 
璩耀木 璩庚代 璩留颢 璩滕衷 璩有男 璩珍德 璩研妙 璩奇量 璩鼎镜 璩俊运 
璩颢朗 璩一国 璩赫照 璩征樵 璩谓声 璩舱宾 璩倡榕 璩 付 璩代旭 璩钊珪 
璩昊衷 璩召润 璩朋轩 璩昧策 璩灏里 璩大满 璩丞标 璩漳驰 璩辽武 璩成豪 
璩凛流 璩年桓 璩资昆 璩少汉 璩赋虔 璩春岸 璩鸥和 璩 诚 璩珪畅 璩知博 
璩轮纹 璩依玉 璩章友 璩瑜彪 璩余开 璩谦尉 璩海烽 璩学贡 璩古谡 璩待堂 
璩禧珪 璩彤涪 璩节发 璩田谆 璩列超 璩迪晔 璩招章 璩灶桓 璩楷茂 璩臣喜 
璩宏赞 璩笛进 璩來祯 璩少培 璩辟荔 璩妙博 璩俱嘉 璩昊仔 璩骏文 璩智房 
璩英勇 璩 民 璩群维 璩粟鑫 璩丘谷 璩喜星 璩丹轮 璩水岸 璩庆刚 璩宠缘 
璩从吟 璩拥霏 璩武渝 璩喜声 璩曲拓 璩导声 璩颢漳 璩章誉 璩克亮 璩操剑 
璩如蓝 璩舜冰 璩嘉楙 璩治博 璩胜凯 璩 海 璩群锋 璩 锡 璩洋裕 璩敞才 
璩尉准 璩炼西 璩发釜 璩瑁忠 璩丰农 璩守程 璩缘剑 璩翼钢 璩繁丞 璩圃虔 
璩然树 璩叙舜 璩笛山 璩苞瑜 璩强虔 璩蒲兆 璩泛泰 璩易里 璩之侠 璩麦鸣 
璩 新 璩侨夕 璩 量 璩从更 璩约言 璩笔蔓 璩众峦 璩瓢力 璩嶷南 璩忠熊 
璩巩曼 璩述先 璩 宜 璩信农 璩俯朗 璩财愈 璩胥毅 璩有窍 璩佑牧 璩 茂 
璩铮立 璩昔堂 璩友攀 璩锡熊 璩麒谡 璩稠敬 璩柱振 璩细染 璩蜀太 璩彪斯 
璩展宏 璩愈岸 璩 献 璩俊勳 璩瑁成 璩兼启 璩以朋 璩羿祖 璩 古 璩连柱 
璩舒白 璩宏营 璩祈耀 璩愈忠 璩惜霭 璩玄一 璩弘鑫 璩 祯 璩 思 璩竞梦 
璩树辉 璩争仆 璩应道 璩渐昌 璩盼攀 璩胄祯 璩愚昀 璩邀徽 璩潇逊 璩如征


璩民古 璩韶萌 璩石和 璩辅齐 璩辩桥 璩容厦 璩 佛 璩祖齐 璩颖民 璩琦剑 
璩海幼 璩升博 璩乃易 璩近臣 璩群染 璩齐秋 璩锐封 璩毓其 璩 厦 璩士童 
璩舒科 璩琅勤 璩业相 璩封丁 璩 维 璩絮沃 璩牧研 璩 翔 璩晾管 璩妙忠 
璩般勳 璩艾伯 璩飘睿 璩珂魁 璩如吟 璩山岚 璩任川 璩舒庸 璩祈俩 璩亭相 
璩丹顺 璩淼峦 璩祯裕 璩列先 璩国钢 璩若栋 璩尝烨 璩俯飘 璩前荔 璩冰业 
璩缅全 璩淼丞 璩昕莱 璩爽兆 璩沐伯 璩郁鲜 璩户夜 璩珑齐 璩理法 璩瑰琢 
璩摇恒 璩熊贯 璩沫富 璩乐灏 璩绍虔 璩长更 璩粮欢 璩耙匀 璩琪涵 璩路庭 
璩迟生 璩诺岳 璩舒棠 璩 克 璩 缘 璩宇会 璩然书 璩 标 璩结纹 璩竟喜 
璩絮远 璩韦扁 璩峰汜 璩祥国 璩骞奇 璩操顺 璩连相 璩城仆 璩浩尉 璩羿其 
璩幅平 璩 霆 璩材安 璩列名 璩管灼 璩博鹊 璩琦声 璩渝艾 璩睛汉 璩学楠 
璩蓄锋 璩贵志 璩财照 璩匀时 璩堂萌 璩禧继 璩牛施 璩记细 璩 浪 璩放学 
璩华史 璩育朔 璩舜澜 璩敦铿 璩夕湘 璩风石 璩修逸 璩天耀 璩琳淼 璩昊恒 
璩稻若 璩智界 璩男伊 璩扁海 璩瑁敏 璩忠书 璩初琅 璩声耀 璩瑛邦 璩裕迢 
璩枝佩 璩楠银 璩潮昀 璩敦聚 璩霖信 璩鹤深 璩程琅 璩颖波 璩顺秩 璩鸥深 
璩昔毅 璩彪力 璩敏根 璩枫凉 璩宪农 璩奉培 璩廷凡 璩絮喜 璩鲁衷 璩柱加
璩湘江 璩昆然 璩启奕 璩桥胄 璩 友 璩仓行 璩尝炳 璩风兆 璩翊龄 璩常飞 
璩翀根 璩便照 璩浮誉 璩讯彬 璩冷游 璩一胄 璩晨铮 璩霖史 璩斑攀 璩浮意 
璩觉珩 璩前厦 璩配诚 璩贯曼 璩正泽 璩皑立 璩洪潇 璩世程 璩镇阳 璩欣施 
璩影胄 璩肯廉 璩晨雄 璩咏荔 璩臻惇 璩归史 璩孟舜 璩段克 璩草诺 璩捷夜 
璩锡英 璩莘祯 璩睦奕 璩础文 璩应财 璩驹桓 璩烨静 璩晖林 璩卉真 璩沧鑫 
璩力虔 璩促琛 璩淳思 璩繁亨 璩胜尹 璩飘圣 璩焕磊 璩蒙金 璩换泳 璩崇勇 
璩诺武 璩耿质 璩田迟 璩冰涌 璩顺昀 璩嘉百 璩亿茗 璩祈流 璩祯沃 璩灶若 
璩粮剑 璩 冬 璩冷南 璩纹风 璩辩渝 璩樵城 璩丛驰 璩灏珩 璩枝凉 璩莘翼 
璩金沃 璩伦沃 璩斌加 璩勤强 璩本建 璩兴延 璩迅裕 璩量章 璩鹄营 璩男烨 
璩促宁 璩骞淳 璩营昇 璩邀启 璩联君 璩 标 璩彤捷 璩琰峥 璩备资 璩农醒 
璩苏标 璩中来 璩悲龙 璩宏茗 璩焱曼 璩 意 璩常灏 璩栋功 璩赋农 璩维星 
璩传夏 璩帜俊 璩 沃 璩尚备 璩觅柱 璩强庭 璩邀淳 璩鹄灿 璩胜寒 璩记柱 
璩杜树 璩兆御 璩琦和 璩燊锡 璩配发 璩正茁 璩楙哲 璩木城 璩汝章 璩余漳 
璩瑾均 璩岩窍 璩悟双 璩铿政 璩渔有 璩营前 璩釜廉 璩弘丰 璩鑫谆 璩讯曙 
璩希展 璩发锦 璩禧菘 璩代健 璩贵铭 璩长圃 璩茗风 璩甜冲 璩梦百 璩更菘
 
璩秀维 璩香琪 璩超凤 璩薏汶 璩季晓 璩协童 璩芷韵 璩逸蕊 璩斑咏 璩芮万 
璩子柔 璩山荷 璩扁娇 璩崇诗 璩述爱 璩宁燕 璩经彦 璩军颖 璩持玟 璩昱荷 
璩虎妹 璩辅枫 璩解琴 璩奇清 璩 秋 璩凤宁 璩姬真 璩粟尚 璩群筌 璩荃钻 
璩茵茗 璩牧妮 璩蓄童 璩哲云 璩汶妡 璩圃欢 璩芭姣 璩映薏 璩逻玥 璩百同 
璩妃纯 璩妹雅 璩政岚 璩约意 璩豪尧 璩乔皑 璩璇汶 璩辅虹 璩贯纯 璩纨晶 
璩忻娴 璩乐妃 璩音青 璩北芳 璩潇园 璩舒贞 璩沂丽 璩篱青 璩鹤昕 璩毖婷 
璩笑旖 璩展玛 璩昭琪 璩解苗 璩盎尧 璩毓珍 璩虔同 璩容晓 璩宠环 璩协颖 
璩乃影 璩纪晴 璩妍影 璩俪璐 璩守俏 璩芸影 璩昧莉 璩予黛 璩巧英 璩年鹃 
璩尹红 璩彤沛 璩影玉 璩兆好 璩归好 璩昭莺 璩习瑜 璩宜凡 璩琢莹 璩匀薏 
璩筌晗 璩懿凝 璩年红 璩迈筱 璩巍月 璩善筠 璩苹衍 璩换琴 璩恒纹 璩珐清 
璩征云 璩葛华 璩媚荣 璩范君 璩颜岚 璩女欢 璩伶欢 璩羽远 璩泰鹃 璩碧融 
璩迎婉 璩仁枫 璩操意 璩睦姬 璩全筌 璩缓诗 璩脉巧 璩乐涓 璩庚虹 璩曦京 
璩城婉 璩靠芙 璩游琴 璩灏雪 璩子缨 璩暖璇 璩灵清 璩傍荃 璩枝雪 璩裁云 
璩峥莉 璩碧悠 璩妹雯 璩述豫 璩群斓 璩蒙乔 璩蕊研 璩爽艺 璩遇翠 璩涟青 
璩向俏 璩辽花 璩雁桂 璩照聪 璩材眉 璩正雪 璩 艾 璩 靖 璩菁瑾 璩荷甜 
璩媛庭 璩逸楚 璩生贞 璩孰哲 璩 蓉 璩纹菘 璩圆韵 璩凡靖 璩芸艳 璩庄英 
璩儒娴 璩琴谊 璩伟苑 璩薇蓉 璩鹃勤 璩妞君 璩逞偌 璩力彦 璩茂腾 璩芙环 
璩苍尚 璩琮伊 璩稳虹 璩璐俊 璩轩芸 璩鉴意 璩尹蕊 璩前玉 璩夏雪 璩璧韵 
璩摇意 璩露燕 璩涪月 璩红雪 璩义映 璩宛晶 璩年蕊 璩 欢 璩园真 璩骏同 
璩姐晓 璩瓢英 璩颐舒 璩芹勤 璩 翠 璩秀羡 璩召雪 璩斐桦 璩晖秋 璩红红 
璩结菁 璩圣瑛 璩昆齐 璩凡影 璩薏晶 璩 静 璩尘瑞 璩智莉 璩旖雯 璩始娰 
璩蒙意 璩军妍 璩潇荷 璩新聪 璩中蓉 璩予真 璩來燕 璩营芮 璩璧月 璩石苑 
璩云圆 璩护香 璩草欢 璩仁晓 璩愚晴 璩姗婾 璩智枝 璩琰圆 璩美芸 璩节莉 
璩政青 璩笛音 璩翼维 璩媚菁 璩粉俪 璩有菏 璩珠蓓 璩侨蓉 璩务淑 璩质芹 
璩皑俊 璩迎昕 璩泰燕 璩玻茜 璩庄玥 璩细谊 璩鲁蕊 璩 翠 璩沪清 璩姿映 
璩谆万 璩戚风 璩 妮 璩 澜 璩贵芙 璩眉婵 璩贡妹 璩祈菏 璩启群 璩江兰 
璩弈翀 璩裔瑰 璩雯洁 璩玫男 璩本俏 璩格冬 璩筠静 璩缓菁 璩牡莎 璩 环 
璩涪群 璩服兰 璩征卉 璩美子 璩若岚 璩灿花 璩***** 璩利莉 璩虹蓉 璩慕娰 
璩辨卿 璩 方 璩娇英 璩荃晴 璩年荷 璩盛冬 璩问谊 璩珠妮 璩遥彤 璩鹊巧 
璩丙雁 璩苍丽 璩朋真 璩并影 璩泳贞 璩晨斓 璩哲珂 璩拥贞 璩静燕 璩辩真


璩彤晴 璩妍好 璩凌澄 璩珍娴 璩 庭 璩独樱 璩紫淑 璩钻彤 璩盼晓 璩晖岚 
璩伙虹 璩凝岚 璩晔倚 璩佑沂 璩纨娴 璩豪静 璩颐芸 璩瑛梦 璩汇佟 璩衍焕 
璩亮蕊 璩稳相 璩妞蓓 璩瑄华 璩儒翠 璩汉咏 璩筠咏 璩蕊晴 璩 好 璩 欢 
璩茨荔 璩嫡映 璩蕾冰 璩般清 璩燕军 璩栋芸 璩滢羡 璩涧翠 璩起靖 璩潮青 
璩练琰 璩恋嘉 璩留好 璩羽良 璩夜春 璩俪颖 璩荆若 璩咏慈 璩年玉 璩尹桂 
璩娇伊 璩俪依 璩圆怡 璩朗俊 璩旭碧 璩 环 璩徽静 璩妃勤 璩爱丽 璩迎同 
璩晴薇 璩官蔓 璩祖美 璩琅青 璩诗红 璩历瑶 璩 英 璩蕊珊 璩妤佳 璩郎笑 
璩源腾 璩永杏 璩婉娟 璩萱仙 璩克然 璩盼素 璩伟诺 璩妤琴 璩铮黛 璩劲艳 
璩牧军 璩颜玉 璩羿善 璩扁嫦 璩纹婵 璩琴云 璩拥缨 璩缅婷 璩宛丽 璩必蝶 
璩巍腾 璩广美 璩霜玉 璩钰婉 璩世琅 璩融翠 璩虔馥 璩配娟 璩拓卿 璩序芝 
璩茨豫 璩光蓉 璩澜玉 璩鹤同 璩越茨 璩义豫 璩卫雁 璩涓晴 璩琬谰 璩婧好 
璩丽红 璩孝燕 璩麦方 璩茵瑾 璩 诺 璩革童 璩义娜 璩喜裔 璩晔艾 璩开叶 
璩庚芙 璩荷瑰 璩望云 璩絮花 璩黛妙 璩甜越 璩添诺 璩侨儿 璩奂馥 璩谊芸 
璩尉哲 璩恬俊 璩鸿英 璩 好 璩蕊萤 璩纪娴 璩紊晓 璩苗俏 璩满晶 璩帧玉 
璩琬婕 璩搏晶 璩璧斓 璩鉴慈 璩飘倩 璩凌牡 璩树碧 璩俯京 璩志珂 璩迎晶
璩 勤 璩共芝 璩 荔 璩管纯 璩令蔼 璩生晓 璩 晴 璩莱诗 璩霭滕 璩游萱 
璩昀玥 璩 碧 璩生竹 璩 丽 璩自琴 璩毖勤 璩致谊 璩策丽 璩友莎 璩歆芸 
璩沂樱 璩彬群 璩 翠 璩圣晶 璩倪翠 璩咏芬 璩婉爱 璩胥风 璩谆韵 璩英霏 
璩竟英 璩衔尚 璩 秀 璩 秀 璩丁子 璩笑琪 璩茨爱 璩康靖 璩婧芸 璩洋彩 
璩豆琇 璩霭女 璩光生 璩胜晶 璩杏融 璩配琼 璩叔雯 璩姵卿 璩朴英 璩鸣芝 
璩昱筌 璩迈柔 璩园俊 璩颖妹 璩喜芙 璩茁紫 璩新韵 璩琅文 璩意姵 璩颂艺 
璩倪蕊 璩利娅 璩滢珂 璩誉晶 璩笙芙 璩懿斓 璩漳妍 璩想愈 璩妃谊 璩琰蓉 
璩放莉 璩继童 璩龄友 璩会瑛 璩媛英 璩银娟 璩钦晓 璩沪丽 璩叙钰 璩姬清 
璩毅贞 璩肖欢 璩榜融 璩义璇 璩万爽 璩月璇 璩茨玥 璩冠丰 璩娅文 璩恬欢 
璩偌晴 璩蒙英 璩拥碧 璩立巧 璩儒伶 璩侨琴 璩琮绚 璩致园 璩 红 璩蓉明 
璩 贞 璩玥巧 璩香虹 璩国娴 璩竟荃 璩琬莉 璩炯丽 璩端蕾 璩脉桦 璩孰嫣 
璩灶琼 璩 颖 璩水花 璩娰筠 璩桥蕾 璩伶甜 璩娰芙 璩渐书 璩令菏 璩昀谚 
璩舟卫 璩弃懿 璩宣诺 璩 洁 璩焯斓 璩缨晔 璩婉竹 璩斑彤 璩 俏 璩钢晶 
璩繁盼 璩嫡艺 璩讯阳 璩月彤 璩觅青 璩媚青 璩育琴 璩 焕 璩晋枝 璩悟若 
璩虎芸 璩好灵 璩珍真 璩枫冰 璩辨婕 璩晴菏 璩均雪 璩 艳 璩灼贞 璩超勤
 
家谱文献:浙江兰谿珠打贰璩氏宗谱四卷,(民国)璩佩兰重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谿县圣山乡。
安徽桐城桦林冈璩氏宗谱四卷,(清)璩绍兴续修,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皖桐璩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璩光灿等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桐城皖桐璩氏五修宗谱三十八卷,首二卷、末二卷,(清)璩兰等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泾县琚氏族谱六卷,著者*****,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修本,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六修,2003年重修江南片部分六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琚根友处。
 
郡望堂号:

1.郡望:

黎阳郡: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王莽时改名黎蒸,东汉恢复黎阳县名。东晋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晋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属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北魏孝昌年间(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魏天平元年~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间置黎州,辖黎阳郡。北齐废黎州,北周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复置黎州,辖黎阳郡。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阳郡并废,黎阳县属卫州。隋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辖黎阳县。隋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废黎州,黎阳县属汲郡。唐朝武德二年(乙卯,公元619年)置黎州总管府,辖殷、卫、澶、洹四州。唐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通利军,治所在今大伾山与紫金山之间,辖黎阳县。宋天圣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军,治所迁至浮丘山西。宋熙宁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废军,黎阳县属卫州。宋元佑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复置通利军,辖黎阳县。宋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军升为浚州,治所在浮丘山巅,辖黎阳县。金国皇统八年(戊子,公元1148年)改浚州为通州。金天德三年(辛卯,公元1151年)复名浚州。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农历4月,降州为县,始称浚县,治所迁至浮丘山东北平坡。清朝顺治元年(甲申,)浚县属大名府,清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属卫辉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北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改行署。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属第十三行署。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国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浚县民主政府改为浚县人民政府,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12月1日,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1958年4月18日,撤销安阳专区,浚县划归新乡专区。1961年12月19日,恢复安阳专属,浚县归安阳专署。1970年安阳专区改为安阳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安阳地区,改设安阳、濮阳两个市,浚县属安阳市。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浚县划归鹤壁市。1986年,浚县辖10乡1镇,即城关乡、善堂乡、王庄乡、屯子乡、白寺乡、钜桥乡、大赉店乡、卫贤乡、小河乡、新镇乡和城关镇。1992年4月24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撤销善堂乡、大赉店乡,设立善堂镇、大赉店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1995年6月12日,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新镇乡、小河乡,设立新镇镇、小河镇。1997年7月15日,省政府批准,将浚县大赉店镇划入鹤壁市郊区。1997年12月29日,屯子乡撤乡建镇。1998年10月8日,钜桥乡撤乡建镇。2000年末,浚县辖六镇四乡,即城关镇、善堂镇、屯子镇、钜桥镇、新镇镇、小河镇和城关乡、王庄乡、白寺乡、卫贤乡。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汲 郡:西晋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汲县(今河南汲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汲县,不久即废。宋朝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卫辉县。



2.堂号:

黎阳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亦称南昌堂。

汲郡堂:以望立堂。

君子堂:源自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唐朝开元三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蘧伯玉为“卫伯”,公元1000年宋真宗又追封其为“内黄侯”,并在河南省长垣县县城东南五公里的伯玉村建祠对他进行祭祀。

及圣堂:同“君子堂”。

石波堂:明朝进士璩光岳,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著有《石波馆集》。

西川堂:唐朝良吏璩瑗,官至光禄大夫,封为西川侯,后裔因以为堂号。

世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璩(琚)[琚、璖、𤩵、𤦲,读音作qú(ㄑㄩˊ),不可读作jù(ㄐㄩˋ)]←“璩”的古体汉字“璖、𤩵、𤦲”显示不出来者,请安装《方正超大汉字集库》或《A、B二级扩展汉字库》。 
一.姓氏用字:


二.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上大夫蘧伯玉,属于以先祖名字简笔为氏。
蘧伯玉,名姬瑗,今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生卒*****,曾辅佐卫国三公(卫献公姬衎、卫襄公姬恶、卫灵公姬元),因贤德而闻名于各诸侯国。在史籍《淮南子·泰族训》中,称姬瑗为:“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
蘧伯玉贤名闻于遐迩,当世之人都十分敬重他。卫国大夫史鱼深知蘧伯玉的才能与人品,多次向卫灵公举荐,但卫灵公不听。史鱼临死采用“尸谏”的办法力荐蘧伯玉。他告诉儿子:“我在朝不能举荐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我死后,你不必将我的尸体‘治丧正堂’,可以置于窗下,等灵公问起来,再将实情告诉他!”后来的人们就称这种以自己生命为代价的强谏方法为“尸谏”。
史鱼的儿子按照父亲的遗言去办了。不久,卫灵公前来吊唁,对史鱼的尸体被置于窗下感到非常奇怪,于是便询问史鱼的儿子,史鱼的儿子就将父亲的话转告给卫灵公。卫灵公醒悟道:“是寡人之过也。”于是赶紧启用了蘧伯玉。
孔子得知这件事后,对史鱼和蘧伯玉都很赞赏。他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意思是说:“史鱼真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射出的箭一样刚正;国家无道,也像箭一样刚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时,出来做官;国家无道时,把正确主张收起来辞官隐居。”
蘧伯玉当政后,仍旧十分谦虚。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车声到宫门时却消失了,过了宫门后又响起来。南子说:“这一定是蘧伯玉的车队从此而过。”卫灵公问道:“你怎么知道?”南子说:“君子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让车夫下车,用手扶着车辕慢行,怕车声打扰国君。我听说蘧伯玉是一位很有道德操行的君子,所以我才敢断定过去的是蘧伯玉。”卫灵公事后派人打听,果然是蘧伯玉。
蘧伯玉积极协助卫灵公,把卫国治理得日益强大起来。当年晋国大将军赵简子原想讨伐卫国,派人到卫国探视。探视的人返回后告诉赵简子:“蘧伯在卫国当政,国正人和,无法加兵。”赵简子遂马上取消了进攻卫国的计划。
蘧伯玉谦虚谨慎,他经常反思自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还经常严格鞭策自己,这在典籍《庄子·则阳篇》中有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说他年已六十岁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为人处事之道。
蘧公伯玉的后裔传二十七世孙,叫作姬瑷,据说曾出任大唐王朝的光禄大夫,爵封西川侯,家居豫章(今江西南昌),后在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而将其全家分为三个姓氏各自迁逃,这三姓即为“蘧(璩)”、“瞿”和“渠”,音同字异,皆为一家。
“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偏旁,意在希望后人不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加玉偏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因此“璩”姓虽然人口稀少,但不失源远流长。北宋时期,著名的钱塘儒生编撰了《百家姓》,最初所记载的只有四百十一姓,第三百零六姓即为璩氏。
至于琚氏,实际上就是“璩”的谐音简笔字,族称琚氏,即蘧氏、亦即璩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同宗同族同源。
该支璩氏、琚氏、蘧氏、瞿氏、渠氏五姓族人皆尊奉蘧伯玉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玉器,出自古代制作璩的工匠之后,属于以器物名称为氏。
在古代,“璩”和“鐻”二字相通,原指一种金、银、铜、齿、贝、玉等制成的装饰性器物,是戎夷(五方之民)的饰品即耳环。这在典籍《集韵》中有记载:“璩,求于切,音渠。环属,戎夷贯耳。本作璩,通作鐻。”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人们都非常重视玉。人们将玉石的坚致、光采、纯粹、音色等来比喻人的品德,并且寄以吉祥的象征,所以佩带玉是很光采的事。在古人的心目中,认为人一旦佩上玉器,就不能随意解去,甚至于至死都要佩带。
玉,实际上不论是硬玉如翡翠,还是软玉如白玉、青玉、碧玉、血玉、岫玉等,其本质都是变质石灰岩石,只不过其金属分子成分有所不同而玉称不同罢了。
玉的制品是形式多样的,凡与玉有关的物品,汉字的形容字一般都加“玉”偏旁,因此从玉的汉字几近五百个之多。
“璩”字,就是专指用玉料制做的耳环、环佩等环形玉器饰物,是古代帝王国君、王族贵胄们高贵身份象征之物,并由此产生了以“璩”为表征的姓氏,称璩氏,世代相传至今。后有以谐音字构件创为简笔字者,称琚氏,实为同姓。

 
迁徙分布:琚、蘧、璩三氏分布:
璩氏、琚氏、蘧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皆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其中璩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零六位门阀。
琚氏在台湾省没有名录;分衍的瞿氏在中国大陆名列第二百十四位(人口总数约四十九万两千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31%左右)、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五十一位;璩氏在台湾省名列第四百六十六位;渠氏在台湾省名列第六百零五位;蘧氏在台湾省名列第一千七百五十七位,大多以黎阳、豫章、汲郡为郡望。
琚氏、蘧氏、璩氏、瞿氏、渠氏五姓族人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安徽、福建、山西、湖北、浙江、河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等等省。
中原地区的璩氏族人,据有关史料载,均系明洪武十八年自山西迁居所至。汉朝时期,有弟兄三人定居今河南济源、孟县,繁衍生息。
河南省的焦作市孟县璩沟几乎全为琚氏族人,在焦作博爱县柏山村也有琚氏族人三百余;唐河县源潭琚庄分布有琚氏族人四百来人;鹤壁市亦分布有琚氏族人。
北京市的密云县大城子镇墙子路村有琚氏族人。
山西省的阳城市琚氏族人较多;长治市、晋城市西部分布有许多琚(璩)氏族人。
浙江省的常山市常山县何家乡琚家村有琚氏族人分布;衢州市五县一区分布有琚氏族人有三千余,他们最早的在宋朝时期就迁至衢州了,随后又向各区县间的搬迁;江山县琚丰村有一“琚源寺”,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吴越王钱弘佐赐额“琚源善政保安禅寺”,现在琚源寺庙堂依然,龙湫泉潭如故,可为特开发的旅游胜地之一,现有数百琚氏族人;金华市兰溪县水亭圣山的琚氏族人据说是从山东移民来的,在浙江慈溪衢州常山龙游有个琚村,村民都是琚氏;宁波市镇海区、余姚市也有许多琚氏族人。
湖北省的武汉市武昌区有一家著名的“琚疯子”烧烤店;襄樊市、枣阳市琚湾镇的琚氏族人比较多。
安徽省的桐城市琚氏族人很多,在安庆市怀宁县、贵池市东至县也有分布。
江西省的南昌市琚氏族人较多,在庐山市琚氏族人有八百余,在上饶市、贵池县也有许多琚氏族人。
湖南省的益阳市琚家村、桃源县生息有琚氏族人。
云南省的楚雄彝族自治州有琚氏族人分布。
吉林省的四平市、吉林市有部分琚氏家族成员分布。
河北省的邯郸市大名县有琚氏族人约二百余;据说在明朝“燕王扫北”以后,琚氏有族人迁徙到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居住,主要集中在一个村落,大约有人口六百人左右,是琚氏后人的主要集中地之一。
山东省诸城市有一村那里三分之二都姓璩,在该地区璩氏和琚氏姓氏字通用;在章丘县木厂涧村也有一些蘧氏族人分布。
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也有一些蘧氏族人分布。
……
资料有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