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家谱文献:
1.修谱:

历史上裴氏家族编撰谱牒的活动由来已久。裴氏是魏晋隋唐间的世族高门,为了在政治上和婚姻上提供裴氏高贵血统的依据,他们除了在官修谱牒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外,还修撰了许多裴氏的私谱。

西晋时傅畅的《裴氏家记》是今天所知最早的家谱。南朝裴松之撰《裴氏家传》四卷,裴子野撰《续裴氏家传》两卷。北朝裴良撰《宗制》十卷,《裴良墓志》对此说得比较多些。由于长期的社会动荡,造成骨肉疏散,风俗浇薄,裴良于五服之内著《宗制》,为的是使家族后生,知道在宗的重要;少长晚辈,明了自己在宗族中的位置。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儿子裴子通、裴子休,在隋朝有诏表闾为“义门裴氏”。唐朝,裴氏谱牒有《裴若弼家传》一卷,裴守真撰《裴氏家牒》二十卷。

宋、元以后,近代家族制度的建立,使谱牒学发生很大的变化。海内各家族和修谱牒蔚然成风,散居各地的裴氏也纷纷修谱,以敬宗睦族,维系家族的发展。

在编纂之例中,首先以始迁祖为始祖,他就是这个新的聚族而居地族人的精神支柱,团结族众的核心。第二,修谱时,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第三,通过修谱达到收族的目的,将分散在各地的族众尽量收录在谱内,使其归宗。第四,妇人节孝坚贞者,方可入谱,对妇女的歧视和戕害,于此可见一斑。第五,严禁渎伦违法行为。

在编次之例中,说明了全谱的结构,对每一部分的含义作了精辟的概括,如说:“首序言,明作谱之宗旨也。”“次字派,正名定分也。”“附以旧序,纪谱牒之源流也。”

在分编之例中,首先明确了族谱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二,对于拾遗婴为己子者之类问题的处理,与亲生者俨然有别;第三,对于谱付刊后有生者、卒者、娶妻与改葬者,特立长生录、如生录附载,待五修添人。

在书法之例中,对于为何称“湘潭裴氏”、为何称“族谱”作了解释;对于正室、继室、侧室的称谓,夫妇不合传等处理,反映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妇人只能书于其子或其夫名下,并鼓励“从一而终”;为僧道者不入正谱,以二氏异端,非我族类也,说明清末,佛教道教在南方农村遭到抵制。
在订正之例中,统一格式,采用欧苏并式;宗派划一;严格避讳。

在筹款之例中,按丁派费,只收男丁费,不收妇女的费。说明在封建时代的宗族内,男子是主宰,妇女没有地位。

在收领谱牒之例中,修了新谱,必须收回旧谱;新谱编列字号发放,注意保存,杜绝鬻卖典质。家谱的管理制度极为严格。

2.谱例:

现在所知裴氏家谱、家传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晋傅畅有《裴氏家记》。南朝刘宋裴松之撰《裴氏家传》四卷。南朝萧梁裴子野撰《续裴氏家传》两卷。裴松之、裴子野祖孙二人都重视裴氏家传的编撰。北朝高齐裴良《宗制》十卷。《宗制》的缘起和宗旨是:“君尝以季叶绕替,骨肉世疏,九族斯穆,事光圣典,实欲驱末反本,化薄反淳。乃于五服之内,著《宗制》十卷,使夫后生稚识,知在宗之为重;少长晚辈,悟收族之有归。散花萼于常棣,飞脊令于原野,规模宏远,有可观焉。今则行于宗族,以为不刊之训。”裴良根据时局变乱,骨肉离散,宗族不亲的情况,为正本清源,乃著《宗制》。对于当时的北朝来说,裴良的《宗制》也适应了重建门阀世族制度的需要。另外,梁刘孝标注的《世说新语》任诞和文学篇曾两度引用了《裴氏家传》。

唐朝谱牒,号称最为兴盛。其中河东裴氏的有:《裴若弼家传》一卷、裴守真撰《裴氏家牒》二十卷。

五代以后,谱牒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适应门阀制度的谱牒学退出了历史舞台。宋以后逐渐形成的新的谱牒学,出现了新的特点。家谱由官撰转变为民修(私修);由通国谱、州郡谱转为单一宗族谱;谱书体例由重世系转为全面记载一个家族的发展;家谱由唐以前图书的一个类目,到宋朝以后从图书类目中消失。然而,宋朝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家谱的修撰长盛不衰,积累下了丰富的家谱文献。裴氏后人对于家谱的修撰十分重视,留下了丰富的家谱文献。现在以收藏单位为线索,介绍已知海内外裴氏家谱收藏情况。

山西闻喜河东裴氏研究会收藏了金、明、清时的裴氏家谱共十种,其中石质家谱两种。

3.家谱:

金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裴氏家谱碑》。碑石高269厘米,宽38厘米,厚28厘米。碑额题为“裴氏相公家谱之碑”。碑文前为《闻喜裴氏家谱序》末署云“金大定十一年八月晦日里人彭城刘若虚序”。碑文为《裴氏家谱》。署名为“将仕郎试秘书校书郎知闻喜县令裴滔”。裴滔为唐人。文中说:“自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魏、周、隋、唐,历一十二朝,皆采于史记。”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唐朝裴氏家谱。全谱以河东裴氏在《贞观氏族志》中的等第为主要线索进行编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此碑碑文多不可辨认。此碑现藏闻喜县裴柏村“裴氏碑廊”。

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裴氏家谱》。据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河东裴氏曲沃宗人裴志灏《泽州裴氏序》称:“又按逊山公(窠)谱序,伯兄吾山公获闻喜裴氏成化间抄谱刻之,续刻泽州新谱于后。”由此可见,明成化年间确曾修成闻喜裴氏家谱。

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泽州裴氏家谱》,手抄本。《泽州裴氏家谱》合抄于《太原裴氏》之后,有序跋四篇: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吴兴陆昆序;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裴窠跋;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裴照跋;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裴志灏序。从以上序跋中,我们可以了解泽州裴氏修谱的过程。

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新安裴氏家谱》,手抄本。河东裴氏东眷自一代裴盖始,至第四十二代裴成,由闻喜迁新安,为新安裴氏。至五十一代进入清朝,裴九章为顺治己亥科进士,清康熙甲辰科(公元1664年)殿试。新安谱记至第五十二代,所以可知修于康熙年间。

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翟凤翥编纂《裴氏世牒》四卷,清乾隆时期坊刻本。序跋六篇:参加编写的翟风翥、朱裴、裴之英各一篇,作于康熙五年;安世鼎、邝奕垣各一篇,作于康熙七年;裴绍文一篇,作于清乾隆十八年。本谱体例严谨,第一卷为源流考、庙茔图、世系表、世附、官品、封爵、茔墓、制命;第二卷为列传、女传;第三卷为奏议、杂文、诗、赋、表启书序;第四卷为碑文、诗、事录。

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裴摔度汇辑《裴氏世谱》十二卷。《裴氏世谱》与《裴氏世牒》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世谱》首卷列“协修姓氏”:原纂:翟凤翥;原订:朱裴;重刊:裴宗锡;续刊重阅:裴正文。《世谱》的序文共七篇:有从《世牒》中移置来的翟凤翥、朱裴、邝奕垣三序;有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仁和沈仁芳、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长白高晋、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介休刘锡五三序;又有“元人序”一篇。《世谱》又录跋、后序七篇:裴章美的、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裴之英的、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裴摔度的、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余杭严锡绶和裴宗锡的、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益都李文藻的和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裴正文的。《裴氏世谱》是裴摔度、裴宗锡、裴正文祖孙三代费时八十年的精心之作。江西巡抚、左都御史裴摔度于康熙年间将《世牒》四卷扩展为《世谱》十二卷,然未及梓。安徽、贵州、云南巡抚裴宗锡继承父志,又对《世谱》加以补充,但未能印制成书。中宪大夫裴正文继承父祖事业,又对《世谱》加以增补重辑,又得裴志灏《河东裴氏新谱》,据以增广世系,遂成全帙。今本《裴氏世谱》为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板引,扉页有“咸丰戊午桂月增修,光禄祠藏板”字样。《世谱》将《世牒》四卷扩充为十二卷,体例没有变化,内容大大增加,更加完美地反映了裴氏繁盛时代的浩大规模以及后嗣的赓续不绝,成为一部历史感很强的裴氏总谱。

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裴志灏修《河东裴氏新谱》,抄本。裴志灏,字汉友,山西曲沃人,安徽宁国府同知,曾参加清乾隆六十一年(公元1796年)的“千叟宴”。《新谱》共十册:三眷世系表、曲沃世系表一册;曲沃制命、奏议一册、曲沃家传、列女、志表一册、艺文上下两册、曲沃艺文上下三册,但没有总目录,各册也没有总序次,与《世谱》相比,尚缺源流、庙茔、官品、封爵等内容。《河东裴氏新谱》以记明清时代曲沃裴氏历史为特色。清朝裴氏以曲沃裴氏最为发达,《世谱》和《新谱》均出自曲沃裴氏之手。

明末清初裴希度补辑的《太原裴氏家谱》,手抄本。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裴希度继承父志,修辑家乘,完成了世系表、传记、诰制、行状、志铭。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他又补辑了家语、杂记,而后刊刻。现存谱序和世系表部分。

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裴际昌撰《河北永年临洺关裴氏宗谱》。临洺关裴氏是明末李白成起义军经过临汾时,临汾裴氏从乔李镇迁至河北永年后形成的。始祖为裴大用、裴国庆、裴国用,修谱时已至十世。
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
《裴氏世系源流考碑》,由四通巨石组成,碑石高242厘米,宽80厘米,厚21.5厘米,座高34厘米。蔚为壮观。现存闻喜县裴柏村“裴氏碑廊”。序文是借用金刻裴谱的序。作者署名“唐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闻喜县令裴滔”。因此碑所记裴氏三眷世系有至宋、明的,所以这个署名也是借用的。这份裴氏三眷世系是经综合文献资料重新整理而成的,为河东裴氏自发源至宋明时期最为系统完整的一份族谱。它列东眷裴自汉至明共三十六世,中眷裴自魏至唐共二十世,西眷裴自魏至宋共二十四世。碑文长达一万三千余字,如此宏大壮观的石质家谱,世所罕见。

山西闻喜裴氏世牒四卷,(清)翟凤翥纂,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闻喜裴氏世牒四卷,(清)翟凤翥纂,裴绍义续纂,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闻喜裴氏世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裴摔度汇辑,清乾隆间修,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0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闻喜裴氏世谱十二卷,(清)裴宗锡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肇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泗阳县裴氏宗谱四卷,(民国)裴廷英经管,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绿野堂刊本,今缺第三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泗洪县公安局档案室。

江苏阜宁裴氏宗谱一卷,(清)裴荫森纂,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长沙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

江苏丹阳云阳裴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裴国治等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句容裴氏家乘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裴(王介)等纂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武进东安裴氏宗谱十六卷,(清)裴景圣主修,裴世纶编辑。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六~八卷、第十卷、第十三~十六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浙江常山裴氏八修族谱,首一卷,(清)裴光晋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卷、第四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市球川镇西村。

浙江常山裴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清)黄飞鹏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市阁底乡江家四村。

安徽黟县湾里裴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清)裴有耀修,裴元荣纂。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
江西南丰裴氏宗谱三卷,民国二十五年(公元
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市球川镇西村。

河南固始裴氏宗谱十二卷,(民国)裴吉煜等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南省固始县档案馆。

湖南湘潭裴氏四修族谱十八卷,(清)裴中笏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四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裴氏族谱两卷,著者*****,明万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裴氏世谱,著者*****,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现被收藏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

裴氏世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裴摔度纂修,清嘉庆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裴氏世谱十二卷,(清)裴宗锡纂修,清光绪六年肇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潭裴氏四修族谱十七卷,末一卷,(清)裴焕春等修,清宣统二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裴塔裴氏宗谱二十卷,(清)裴淑贞等主修、裴人书等纂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十卷。唐末有从矩者,自闻喜迁江苏宜兴铜官。始迁视积四,从矩十六世孙,再迁邑之裴塔。第一~二卷为序、像赞、源流、簪缨录、系图,第四~八卷为系图、世表,第九~十卷为艺文。有清翟凤翥、周秉钧、周家楣序。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档案编号为1826。

云阳裴氏城分十一修宗谱十三卷,裴汝曾等主纂,裴以珍等汇纂,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参见清裴淑贞修《裴塔裴氏宗谱》条目。一世祖希祖,谱称乃从矩裔孙,宋元之际自宜兴迁居丹阳东北丰城乡。十三世学易,明末清初复徙邑城。第一卷为谱序、源流、外纪,遗像;第二卷为家训,第三~四卷为礼,第五~六卷为系图、世系、行序雁行,第七~九卷为世表,第十~十二卷为传赞、行实、寿序、祠图、墓图,第十三卷为公产、仪注、名氏录、跋。有明唐顺之文、赞。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档案编号为JP256;另有一部有十册,档案编号为JP256-1;还有一部有十册,档案编号为925677-86。

裴氏世牒四卷,(清)翟凤翥修,清康熙七年(公元66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二卷。始祖遵,东汉时自云中徙居安邑,遵曾孙晔,徙闻喜东五十里裴柏。晔孙四:潜、绾,居闻喜,称中眷;辑燕,称东眷;徽仕凉,称西眷。是后子孙散居稷山、临晋、济阴、汾州、襄阳等地。是谱辑录闻喜裴氏古今仕宦、名人脉系。第一源流、序、庙茔图、世表、官爵、制命,第二卷为列传。世表白颛顼始,至遵为三十七世。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

黟县湾里裴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清)裴元荣等纂修,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一世祖三德,南宋绍兴间自河东徙皖之黟县北岭鹤山。三德十三世孙长系,第五~六卷为行传。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档案编号为920462-65。



七.字辈排行:

湖南长沙裴氏字辈:“太兴仁克旺永正大朝光忠孝传家本诗书世业延继起钦贤哲明经汝迪承文章华国士富贵德为基”。

湖南临澧裴氏字辈:“文兴英木王系单日文廷单大(应)思相(启)上(如)正遇(学)世宏昌德景承先泽贻训孔长代毓秀良才超”。

湖南安乡裴氏字辈:“文兴英木王系万通水玉金廷汝继一可元延宏世祚景仰先泽贻训孔长代毓秀良才超”。
湖南湘潭裴氏字辈:“启绍先德振焕中湘人文显达邦家之光”。

湖南新安裴氏字辈:“文兴英木王系寅富日志王朝仲天正元上八应宗龙之光永运维新祖德鸿承先启代昌”。

湖南怀化裴氏字辈:“孙身文希楚学士自正名名定发元万世其昌大庭有相文必辉煌”。
山西平遥裴氏字辈:“治国仰贤君安邦希英豪”。
山西垣曲裴氏字辈:“兴中华定国邦志刚毅永光明”。
山西临汾裴氏字辈:“愿其家喜事则清祖籍惜珍乃光明”。
山西侯马裴氏字辈:“怀维步文克立义德”。
山西运城裴氏字辈:“度绣文志奉先惟孝崇本意仁福谦宝善绥启后昆”。
山西闻喜裴氏字辈:“度绣文志奉先惟孝崇本意仁福谦宝善绥启后昆”。
河南南阳裴氏一支字辈:“祖德宗功绵远家声存仁积善发祥衍庆”。
河南南阳裴氏一支字辈:“宗由继大地永世安殿中正学修申秀荣庆立成传”。

河南孟津裴氏字辈:“逢志元敬绍先声诗书执礼乐继绳孝则民众道德远百代勋业万枝荣正直端方有文庆福禄寿禧统发兴”。
河南信阳裴氏字辈:“世本起传广仁志善则长”。
四川华阳裴氏字辈:“齐松世大绎范秉行希允昌志良广”。

四川成都裴氏字辈:“世永代万从文朝思登弘应成美良玉元嘉锡昌宗光国平大用始守自慎堂续志行邦远再起茂开隆”。
四川乐至裴氏字辈:“天长安邦定世代永远昌书中才子贵一发显荣光”。
四川裴氏一支字辈:“员兴文化胜安邦定红机”。
山东肥城裴氏字辈:“汉远怀玉传文明化长春”。
山东荷泽裴氏字辈:“长风文殿承德传”。
山东监利裴氏字辈:“诗书承祖志存友启人才袭庆传芳远勋名绪允开”。
山东淄博裴氏字辈:“长春光圣化单稷兆文宗”。
江苏阜宁裴氏字辈:“国忠得世印方开书正玉凤义必达来”。
江苏徐州裴氏字辈:“现继文明运”。
江苏如皋裴氏字辈:“大日学广正万长有俊申”。

福建安溪裴氏一支字辈:“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忠良保世仁孝光邦毓秀钟灵祖德宗功金枝挺振玉叶流芳”。
福建安溪裴氏一支字辈:“中和存大道礼乐裕鸿猷高才绳祖武博学绍箕裘”。
福建裴氏一支字辈:“忠良葆世仁孝光邦”。
重庆大足裴氏字辈:“天长安邦定世代永远昌书忠朝子贵一发显荣光”。

重庆裴氏一支字辈:“世文天永远百代启祥光纯武开洪兴英锐品儒香以德全民泰家兴振国邦”。
重庆裴氏一支字辈:“志良文邦国万代得方园”。

湖北麻阳裴氏字辈:“承继光首学锡庆志来忠(万)运际丁贤秀时享拔俊聪相山登极旭彩映日华容”。
湖北监利裴氏字辈:“诗书承祖志存友启人才袭庆传芳远勋名绪允开”。
湖北葛洲坝裴氏字辈:“正大学之道长发许祥远”。
江西吉安裴氏字辈:“期昌学登仕圣朝重贤臣文章足华国诗书振家声”。
江西瑞昌裴氏字辈:“绍良贤万”。
辽宁本溪裴氏字辈:“坤士汉玉朝金顺广承庆克志兆忠宪”。
辽宁盖县裴氏字辈:“成蓝延仕祚福寿庆华堂家道传忠信天章喜吉祥祚和信
河北石家庄裴氏字辈:“心建宇”。
河北永年裴氏字辈:“勤俭身家本经书世代珍修文重圣学居敬守天真”。
内蒙古呼伦贝尔裴氏字辈:“成蓝延仕祚福寿庆华堂家道传忠信天章喜吉祥”。
内蒙古赤峰裴氏字辈:“永远振德文宗章有福祥学广志奇顺”。

安徽五河裴氏字辈:“宗载元大学云兰焕现景世泽延光辉金鼎呈祥玉绿野耕读唯”。

甘肃榆中裴氏字辈:“遵士重祖文耀万固安邦立国子孙相承毅志刚强永向光明振兴中华济世泽民繁荣昌盛浩海瑞云礼德崇高家隆弘程”。

广西钦州裴氏字辈:“立志凌云焕发图强前程远景棠太敬秀万古长春克承祖德蔚起文人团结友爱安定乾坤”。
天津、北京裴氏字辈:“云传世玉”。
云南镇雄裴氏字辈:“尧良名一殿宏振建高邦卓懋超洪大”。
贵州盘县裴氏字辈:“连云开天兴正怀仁”。
浙江金华、海宁裴氏字辈:“治国志卓思偶还米捏”。
裴氏一支字辈:“春彦承桢达云为庆吉祥”。
资料有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