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高辛氏),出自远古帝喾之孙玄元的封地路中,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
据史籍《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玄元为黄帝的后裔。
黄帝生子玄器,玄器生子帝喾,为高辛氏。帝喾有子挚,挚生子玄元,在唐尧为部落首领时,玄元因功封为路中侯,建路国,历经虞舜时期和夏王朝一直为侯爵,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路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为炎帝的后代支子的封地潞地,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
据史籍《元和氏纂》记载:黄帝为首领时,封炎帝支子于潞地(今山西长治潞城),隗姓,子爵,建潞国。
西周至春秋时期,潞国被称为赤狄潞氏。到了春秋时期,有潞国君主潞子婴儿。
潞国是个小国,潞子婴儿生性老实、懦弱。他娶晋景公姬孺的姐姐为妻,故潞国和晋国一直有亲戚关系。当年,潞国有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作靠山,周边列国诸侯如秦国、卫国和其他部落等,都不敢侵扰潞国。
后来,一个叫丰舒人的做了潞国相国,他专横暴戾,独揽朝政。国君潞子婴儿反倒常受丰舒的欺负,这个丰舒暗自投靠了秦国,为了讨好秦国,他横加罪名把晋景公的姐姐伯姬杀了。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潞子婴儿便派人和晋景公联系,叫晋国发兵捉拿丰舒。
周定王姬瑜十三年(晋景公六年,公元前594年),晋景公发大军北上。晋军到潞国之后,在曲梁(今潞城北部)与丰舒控制的潞国军队激战一场,彻底击败潞军,杀了丰舒。然后,晋景公顺手牵羊灭了潞国,把潞子婴儿带回晋国。
从此,潞国被划入晋国版图,成为强晋的一部分。潞国被灭后,潞子婴儿的后代子孙合其他赤狄潞氏族人以原封地名称为姓氏,称潞氏,后去掉“氵”偏旁简笔为路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妘姓,出自黄帝的后裔陆终的后裔的封地路,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
据史籍《困学纪闻》记载:黄帝之子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老童生吴回,吴回之子即陆终。
陆终有六子,其第四子求言(郐子),受封于路邑(今北京通州),后裔子孙后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路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路正、巾车,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路正,亦称合路、合方,主管天下交通之事,包括筑路、维护、设置驿站、路理(道路哨卡)等,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相当于今天的交通部部长。据典籍《周礼·夏官·合方氏》中记载:“路正,掌达天下之道路。”
巾车,官职类同于路正,不过,只负责掌管君王所行的道路,即王路,“殊异乎公路”。王路有五:玉路、门路、寝路、车路、鼓路。
在路正、合路、合方、巾车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路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路县,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
据史籍《姓氏急就篇》记载:路,原为水名,作潞。汉朝初期置路县(今北京通州),东汉朝时期改为潞县,该县有许多人以潞命氏,称潞姓,后为路氏,世代相传至今。
后来的西汉朝时期的著名临淮太守路溫舒,上奏了闻名天下的《尚德缓刑书》,他就是该支路氏族人。
 
第六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没潞真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代北鲜卑族拓拔部有没路真氏、亦称没潞真氏、没鹿真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改革政策,改汉字单姓为路氏、鹿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安达拉氏,以地为姓,满语为Andara Hala,姓氏,汉义“半路”,世居黑龙江沿岸地区,后改汉姓为路氏。
 
得姓始祖:玄元、潞子婴儿、求言(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