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党姓溯源



一、姓氏起源

据查考史料典籍记载,党姓起源共有五支:



(一)出自于姬姓①

(1)据《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百家姓探秘》、《百姓家风》、《中国姓氏寻根》、《华夏百家姓探源》、《源于地名的中国姓氏》、《中华姓氏由来考》及《百家姓全览》所载:

“出于姬姓。据《万姓统谱》记载,为晋大夫党氏之后。春秋时,晋国有公族大夫封邑在上党②(今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一带)其后以邑为氏,称党氏。”

(2)据2003年春节期间(正月初四)中央电视台10频道(科学教育频道)播出的专题片《百家姓》,一位女观众现场向嘉宾提问:“党姓是小姓吗?”特邀嘉宾胡教授回答道:“是小姓,党姓源出春秋时期晋国上党,在山西、陕西居多。”

(按小姓人口数量估计,约在10至13万左右--纂者注)。



(二)出自于任姓③

(1)据《百家姓探秘》、《百家姓全览》、《中国姓氏寻根》、《源于地名的中国姓氏》、《中华姓氏由来考》所载:

鲁国大夫党氏,相传是黄帝的小儿子禹阳的任姓后裔。因封邑于党也称党氏。

另据《中华万姓溯源》载:“为春秋鲁大夫党氏之后,原名黨氏,今简化为党氏。”



(三)源出于项羌族

(1)据《千家姓》记载:

党姓出自古代。项羌人,原居住在青藏高原,由于吐蕃④的侵战,迁移甘肃一带,北宋时建立了西夏⑤封建政权,他们的后世子孙有的便以党作为姓氏。金代有党怀英(《辽史》作者-纂者注)。

(2)据《百家姓探秘》、《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百家姓全览》、《中华姓氏由来考》所载:

源出于项羌族,党项羌人之后,项羌族是中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

     “据《广韵》所载,本西羌姓,姚秦将党耐虎曰,祖本夏后氏,后为羌豪”。

   《万姓统谱》明凌迪和著云:又本出自西羌⑥,自云夏后氏之后。党项羌⑦,乃为古代少数民族羌⑧人的一支,祖先居于今青海甘肃一带,从事畜牧业。唐朝前期,吐蕃征服了青藏高原各部族,大部分党项羌人被迫迁移到陕西、宁夏、甘肃一带。北宋时,以党项羌人为主体,建立了西夏封建政权。其子孙自称为夏后氏之后,遂姓党氏。

    另据《中华万姓溯源》载:“古羌族⑨有党项⑩分支,其族以族名为氏。”

     (3)据《元和姓纂·七荡》(唐林宝又撰)记载,“本出西羌,有冯翊、华阴两族系。

     (4)据《百家姓探源》所载:

     “同时,党氏也很可能包容了许多外来的血统,如《广韵》、《韵府群玉》及《路史》等古书记载。党氏中有西羌的血统。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一支居住在今青海省境内的大积石山及西宁、贵德一带的西羌族人,以“党项”为部落之名。经过长时间的融合与同化,他们纷纷效仿汉人,以原部落名“党”为姓。(另据“西羌,祖本夏后氏”之说,实为禹的后裔,血统也应至为纯正-纂者注)。



     (四)出自于姒姓⑾

     (1)据《百家姓探秘》所载:

      “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裔,为夏王朝君族子孙,故史称党姓出自夏后氏。《韵府群玉》载:“党姓为夏后氏之后,唐有党芬,党进。”属于夏禹后裔的党姓世居党项。

     (2) 据《百家姓探源》所载:

“史料中多提到党氏乃夏后氏之后,而夏后即夏禹⑿,乃颛顼帝的姒氏子孙(黄帝-昌意-颛顼⒀ (高阳)-鲧⒁-文命(夏禹王)-纂者注)。由此看来,党氏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后裔,其支裔世居党项,遂姓党氏。

(3)据《中华姓氏由来考》所载:

党氏出自姒姓,大禹王的后裔。夏王朝国君夏后启的支系子孙世居党项,为西北羌族的别称。后来党项羌分布到青海、甘肃、四川边区一带,主要从事畜牧业。唐王朝前期,吐蕃征服了青藏高原的各部族,大部分党项羌人被迫迁移到甘肃、宁夏和陕北一带。北宋时期以党项羌人为主体,建立了西夏政权。党项羌族的后裔有的就以党做姓氏,称党氏。宋代有党进。这是党姓的由来。《百家姓》注。



     (五)出自于鲜卑族

     (1) 据《百家姓探秘》、《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百家姓探源》所载:

      “《路史》载,‘拓拔氏⒂后有党氏’。”









注:



    ①姬姓:

    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此为姓。(见《帝王世纪》)。

    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见《史记·三代世表》)。

    梁周弘正诌附王伟,避侯景讳改姓姬氏。周石珍亦改姓姬氏。

    姬姓,在中华民族长达5000年的发展过程中,毫无疑问是最荣耀。最古老的一个姓氏。因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轩辕氏,就是姓姬。远古时期,有两个杰出的部落首领黄帝和炎帝。他们都出自少典氏,相传黄帝姓公孙,号有熊氏,出生在山东曲阜的寿丘,后迁居姬水之滨的轩辕山坡上,所以改姓姬,取名轩辕;炎帝姓姜,号神农氏。据说黄帝的出生非常惊异。一天,他母亲附宝在野外,突然看见闪电绕过北斗星,立即感到身子一震,于是怀孕了,怀胎24个月才分娩。黄帝生下来就相貌堂堂,前额隆起,象太阳悬空,眉骨高高的,长得很精灵,两个多月就能说话,并且才智过人,因其才能,品德和威望,而被人们推举为华族部落的首领。他先后打败炎帝部落,茧尤和九黎族部落。黄帝的这一部落都姓姬,代代繁衍至今。黄帝的后裔,后来虽然陆续分支成为不计其数的其他姓氏,构成中华民族的主流,然而,黄帝的嫡系子孙,却世代以姬姓相袭,一直到距今3100多年前,君临天下的周文王父子,仍然顶着祖传的姬姓,建立了我国历史上寿祚最长的皇朝。

在《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帝喾生姬水,因以为氏,裔孙周文王,三十余代至赧王,子孙号姬氏,汉有周子南君姬嘉,唐水部郎中处(居)逊,代君长安,开元初,以玄宗嫌名,改姓周氏。”

从以上文字可见,姬姓始见于帝喾之时,而不是得姓于黄帝,在得姓时间上,前后相差大约260年。然而,众所周知,帝喾高辛氏也是黄帝的裔孙,所以无论姬姓见于何时,其光辉和荣耀,丝毫无异。

另据《史记》的记载,姬姓还有来自于周族始祖后稷的。相传有邰氏的女儿因踏过巨人的足迹而怀孕生子。由于不是正常受孕认为不吉利,就把孩子丢掉。此子后被人救起养活,取名弃,弃在尧舜时曾作过掌管农事的官,官名为后稷。他教人耕种,发展农业,尧就把远祖黄帝的姓赐给他,也为姬氏。

自5000年前的黄帝一以贯下,姬姓家族在我国早期历史上可谓出人头地。以周朝初期的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以及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皕(shi)等父子兄弟来说,一个个杰出卓越,以无比辉煌的功绩,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上永垂不朽。

     ②上党

      古地名。。意为与天为党。有“上党天下脊”之称。在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以西。因地处太岳太行两山之间,高山环绕,地势险要,历代是兵家必争之地。秦置上党郡,明时改称长治。解放战争初期著名的上党战役在此进行。1951年设长治市。



              

      ③任

      任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相传黄帝小儿子禹阳被封在任国,赐姓任。周朝时,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十国都是任姓后人的封国。周朝时又有任国(在山东济宁东南),风姓,相传是伏羲后人的封国,后代也称任氏。

西汉有益州剌史任安,御史大夫任敖,南朝梁有文学家任昉(《中国姓氏寻根》)。

      ④吐蕃(bō)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

      ⑤西夏  

(1)据《辞海》释:

朝代名,党项拓跋氏所建。本名大夏,又称白上国,宋人称西夏。1038年(宋景祐五年)元昊称帝。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纂者注)。最盛时辖二十二州,先后和辽、金及宋鼎峙。居民有党项羌、汉、藏(吐蕃),回鹘等族。从事农牧业。产青白盐,织毡毯。与宋经济文化联系极为密切,茶、马、盐、铁交易频繁。部分政治制度仿宋、有文字、汉文典籍也广为流传。与宋、辽、金多次发生战争。西夏宝义二年(1227年)为蒙古(即后来的元朝-纂者注)所灭。共历十帝,一百九十年。

(2)据《辞源》释:

宋时党项羌族建立政权,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公元1038-1227年)。按西夏国主为拓跋氏之裔,因*****黄巢起义军,有功于唐,赐姓李,宋时又赐姓赵,世为夏州节度使。至元昊称帝,传十主,为蒙古成吉思汗(铁木真)所灭。(详见辽史西夏传)。

(3)夏,据《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释:

     党项拓跋氏所建王朝。党项首领李元昊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公元1038年)称帝建国,国号大夏,宋人称西夏,后世沿袭。都兴庆府(1205年改为中兴府)。初期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极萧关,北控大漠”,辖二十二州,极盛时期包括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南部以及新疆部分地区。先与北宋、辽鼎峙,后与南宋、金并存。制度多仿效唐、宋。创有蕃文,也通行汉文。1227年亡于蒙古。共传十帝,凡一百九十年。

(注:以上三种释义纂者对其中部分重叠内容予以删节和补充。)



辨义:

(1)西夏,中原的西部,夏谓华夏。晋书贾充传:“绥静西夏,则吾无西顾之念。”(《辞源》)。

    (2)元末明玉珍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称帝建国,国号夏。都重庆,据有今四川大部地区。明洪武四年(1371)六月为明所灭。传二主,凡十年。(《中国历史大辞典》

(3) 大夏,于西汉时期,今阿富汗北部。



  

⑥西羌

    据《辞海》释:

    (1)西汉时对羌人的泛称。

    (2)东汉羌人内徙的一支。定居在金州(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陇西(今甘肃渭河上游,天水市东部等地)、汉阳等郡。因住地偏西,故称。

    西羌起源:

“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此言西羌是三苗的后裔,但在材料、地理以及民族语言上都缺乏可靠的依据)。

⑦党项羌

据《辞海》释:

    古族名。羌人的一支,南北朝时,分布在今青海省东南部河曲和四川省松潘以西山谷地带。从事畜牧。唐朝前期,吐蕃征服青藏高原诸族、部,大部分党项羌人被迫迁徙到甘肃、宁夏、陕北一带。北宋时建立以党项羌为主体的西夏封建政权。元时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兀惕。(元朝时期还根据不同的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把全国各族人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并称西夏为河西或唐兀,属色目等,次于蒙古-纂者注)。

      ⑧羌

      据《辞海》释:

古族名。主要分布在今甘、青、川一带。最早见于甲骨卜辞。殷周时,部分居中原。秦汉时,部落众多,有先零、烧当,婼、广汉、武都,越巂等部。魏、晋、南北朝、唐、宋间,又有宕昌、邓至、白兰、党项等部。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与汉人杂处的从事农耕。两汉、魏、晋、唐、宋中,不断反抗封建统治。东汉末内附,部分东迁内地。东晋至北宋间,烧当羌、党项羌,先后建立后秦、西夏等政权。其首领多受历朝册封,曾助北魏,唐破氐及吐谷浑,往来联系密切,后渐与西北地区的汉族及其他民族相融合。

     ⑨羌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尔玛”,   “日玛”。由古羌人的一部发展而来。10.2万人(1982年统计)。主要分布在四川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北川等地亦有分布。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緬语族。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畜牧。擅长掘井和石砌建筑,妇女善挑花。解放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曾与各族人民共同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仅元明至清初反抗土司的斗争不下百次。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羌族地区时,曾建立革命政权。

   建国后,与藏族联合建立一个自治州。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邛崃山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地区的北川等县,以茂、汶县最为集中。人口共有198,252人。

     ⑩党项

     (1)据《中国历史大辞典》释:

  族名。1、又作党项羌。原在今青海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唐代,受吐蕃压迫,迁居今甘肃、宁夏及陕北地区。部分党项人进入汉人地区,入居州城,逐渐接受汉文化,被汉人称“熟户”。散处山林中者称“生户”。居住夏州(今陕西靖边境)一带的党项羌部落称平夏部。部首领拓拔(跋)氏*,唐朝赐姓李,受封为夏州定难节度使。1038年,拓拔(跋)氏后裔元昊**在兴庆府建立国家,号大夏,改姓嵬名氏。1227年亡于蒙古。2、辽对夏国境外的各地党项人的泛称。有河西党项、山南党顶、河壖党项,隗衍党项等部。辽属国中有党项国大王府。

      (2)据《辞源》释:

我国古民族。汉西羌一支。初居今青海甘肃四川边区一带,南北朝后期渐趋强大。唐贞观三年,以其地置轨州。公元九世纪后期,党项向东北迁移至今甘肃宁夏陕北一带。辽神册元年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并。后其族人李元昊称帝,建夏地方政权。

    *拓跋(拔)氏,党项羌八部之一,势力最强。首领唐代赐姓李,宋赐姓赵。元昊建立西夏王朝,改姓嵬名氏,自诩出于鲜卑帝胄。

    **李元昊,1、即夏景宗,祖先受唐朝赐姓李,故称。2、据《辞海》西夏纪年表载又为赵元昊,因先世臣宋,赐姓赵、故宋人仍沿此称。3、李元昊(公元1004-1048年),小字嵬理,后更名曩霄。(李继迁孙),夏国王李德明子,卫慕氏所生,通兵法、佛学、法律、汉文。年二十余,独引兵袭破回鹘夜洛隔可汗,夺取甘州,被立为皇太子。宋明道元年(1032)嗣位,年号显通,改唐、宋所赐姓,李、赵、自称(吾祖)元卒(意为青天子)。1038年即帝位,立官制,制礼仪。造文字,建蕃学,设左右厢十二监军司,辖二十二州。先后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地对宋作战,又同辽战于贺兰山,俱获胜,形成宋、辽、夏鼎立的局势。十一年,在皇族与后族争*****力的激烈斗争中,被子宁令哥剌杀。谥武烈皇帝。庙号景宗、墓号泰陵。

      ⑾姒姓

      参见“禹”。是传说中大禹的姓。(在浙江绍兴的一处村庄至今居民大都姓“姒”并发现“禹陵”--纂者注。)

⑿夏禹

      即禹。亦称大禹,戎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姒(si)姓,名文命。鲧之子。原名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据后人记载,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在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后以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任部落联盟领袖,传曾铸造九鼎。又传三苗作乱,他克之,辟土以王。其子启*。葬于禹陵,一称大禹陵。在浙江绍兴市会稽山门外。相传为夏禹的陵墓。《史记·夏本纪》太史公(司马迁-纂者注)言:“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陵房有禹王庙,庙宇雄伟,内有禹碑及窆石亭,为浙东著名胜迹。

    *启,夏代国君,姒姓。禹之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夏代。传禹曾选定东夷族的伯益做继承人。禹死后,他即继王位,与伯益发生争夺,杀伯益确立传子制度。有扈氏不服,也被他攻灭。一说禹去世后,伯益推让,他被拥戴继位。





⒀颛顼

传说中古代部落首领。号高阳氏。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曾命重任南正之官,  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 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

       ⒁鲧

       传说中原始时代部落首领。颛顼之子,禹之父,建国于崇(亦称有崇),号崇伯。由四岳推举,奉尧命治水,他用筑堤防水的方法,九年未治平,被舜杀死在羽山。神话谓神化为黄熊。一说与禹同为治水有功的人物。

      ⒂拓跋

      颍川郡。古代鲜卑族姓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云拓跋氏。”鲜卑族为古代东胡的一支,原居于东北地区。公元386年,拓跋珪在北方建立北魏政权(386-556年),日益强大,尽占长江以北地区,成南北朝对峙之势。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将皇族拓跋氏改为元氏,其姓名亦改为元宏。其他庶族仍为拓跋氏。又《魏书·官氏表》云,拓跋氏自称为黄帝子昌意之后裔,此为附会虚托之辞。

      [郡望]颖川郡。秦*****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初置,以颍水得名,相当于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县)。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