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孟秋,字子成,号我疆,明代山东茌平人,是我市古代清廉有为的地方官。昌黎士民曾在城西关为其立有孟公祠,内设肖像祀之入名宦。此祠由知县洪霖(云南鹤庆人)助建,本县人张国祥置祭田,张庄临手书“父母宗师”匾。1934年前后尚存。
    隆庆四年(1570年),孟秋举顺天乡荐。次年,登进士第,被任命为昌黎知县。当时,昌黎因战争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相当严重,老百姓大多流离失所,孟秋上任后极力安抚,尽除旧弊,购置了火器枪杖,教民防卫。不久,恢复常业的达1300余家。孟秋曾在巡视部属、考察刑政时见到瞎眼残废孤苦无依的,感到他们很可怜,就收而养之。邻县的这类人闻风投靠,孟秋就致信邻县知县,也为其收养。     孟秋颇有文化、历史意识。在任昌黎知县期间,他主持在城池上筑重墙、添重门、建南北桥;在公署重筑狱墙垣、狱神庙一间;重修城北水岩寺内迎仙亭,并改称“后乐亭”(今易为“得月亭”);建静观亭(距城西15公里);游观莲亭(域西南龙潭王庙前),著有《观莲说》,命名浩然台;筑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修筑社稷坛(在城西0.5公里);修筑厉坛(在城北关);在公务之余,创作出《井峪松风》诗二首和《水岩》诗一首(已收录于《昌黎县志》)。     孟秋在任昌黎知县期间还有一段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佳话。有一次,他到古塔寺拜庙,看到衣着粗劣的张国祥正蹲在地上,一边用手指在地上写字,一边背诵诗文,非常认真。孟秋向张国祥问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张国祥回答流畅,继而又问了家庭情况。孟秋说:“你回家和你母亲说,这里的先生已教不了你啦!你很有天份,从明天起就到县衙来和我儿子一起读书吧!由我来教你!”经庶母同意,张国祥做了孟公子的6年陪读,受益非浅。后来张国祥考取功名被授甘肃渭源县知县,在任期间,也效法孟秋,教了几位好学生,得到当地民众的敬爱。张国祥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六日孟秋生日那天,都要为其上“生猪祭,”以感其恩。     因其“有善政”(《明史》)、“治教兼隆,事功懋著”(《永平府志》),孟秋连任昌黎知县6年后,被选中为大理评事。离任时,他将俸禄全部给了县民,这样县民可以3年不纳粮。离开昌黎那天,老少满道,依依不舍。     万历七年(1579年),孟秋任山海关兵部分司。其间,研精理学,“特立独行,疏布自甘,尤严义利之辨”(《昌黎县志》)。有好学之人向他请教学业,他总是乐于启发,占用时间再多也不知疲倦。他曾以员外郎之职督视山海关,常忧虑边备久已松弛的状况。于是,只要稍有罚金,全部用以购置神枪火器,做为战守工具。有人讥讽他不能借机为自己捞好处为迂,孟秋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当好官的职责呀!”当时,因山海关关政久弛,奸人出入自擅。孟秋督视时严加检阅,“讥察有法,关政肃然”(孙夏峰《理学宗传》),不幸中流言。因此,万历九年(1581年),在京察时被贬官。众人哗然不平,孟秋却怡然安之。于是请求辞官归居。归途中,与妻子、儿子共驾一辆牛车,道旁观者都叹息不止。     孟秋被贬官后,同僚许孚远曾经到孟秋的房舍拜访,见茅屋数椽,经史一类书籍乱七八糟地放在屋中,感叹道:“孟秋的风度,长江以南没有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