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晁[晁、朝、鼂,读音作cháo(ㄔㄠˊ)] 一.姓氏用字:     二.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景王小儿子姬朝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景王姬贵的太子因病早亡,而周景王实际上最宠爱小儿子王子朝,于是打算将他立为太子,但是还没有*****立储之事,就在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21年)病逝了。因此,周景王的另一个儿子姬丐就乘这个机会暗中勾结当时强大的晋国君臣作为自己的外援,当周景王一死,他就和王子朝公开争夺起王位。周悼王姬元年(公元前520年),在姬丐与姬朝你争我夺之机,执政的周王室卿士单氏和刘氏拥立了另一个王子姬猛作为国君,史称周悼王。王子朝马上发动周王室的部分贵族和原来失去官位的旧贵族子弟们起兵,赶走了周悼王。这时,晋顷公姬弃疾悍然出面干涉,派兵护送周悼王归国复位。不久以后,周悼王暴病而死,王子姬丐继位,史称周敬王。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王子朝在王室贵族尹氏家族的支持下再次发动叛乱,起兵赶走了周敬王,自立为周王。三年以后的周敬王五年(公元前515年),周敬王在晋顷公的帮助下再次复位。王子朝所属部下在晋军打击下大败,遂带着周王朝的历代典籍逃到了楚国。在王子朝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朝氏,后统一改为晁氏。在古代,“晁”是“鼌”、“朝”的古体字,音同意通,都是早晨的意思,因而写做晁氏、鼌氏、朝氏。朝氏、晁氏、鼌氏三氏实一,同宗同源,史称晁氏正宗,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朝氏、晁氏、鼌氏三氏族人皆尊奉王子朝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史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按史籍《风俗通》上记载,晁氏是卫大夫史晁之后。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作史鼌,亦称史晁。在他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晁氏、鼌氏,后统一为晁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战国初期秦国上卿大庶长嬴鼌,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战国初期,秦国有大庶长嬴鼌。大庶长,为秦国二十等爵中第十八等爵,为卿大夫,官秩一万二千石,下属有左庶长、右庶长。周考王姬嵬十三年(公元前428年),秦怀公即位后就大肆横征暴敛,且以活人为父亲秦躁公进行殉葬,为人十分残暴。至周威烈王姬午元年(秦怀公四年,公元前425年),忍无可忍的大庶长嬴鼌和众大夫们一起谋兵围困了秦怀公,逼秦怀公*****了。秦怀公的太子叫嬴昭子,早逝,于是嬴鼌即与众卿扶立嬴昭子的儿子为国君,是为秦灵公(秦肃灵公)。秦灵公实际上就是秦怀公的孙子。这是战国初期秦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正义”的叛乱。在秦国大庶长嬴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鼌氏,后统改称晁氏,但不称朝氏。汉朝时期著名的御史大夫晁错,实际上就是该支嬴姓鼌(晁)氏的后裔子孙。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宋、元时期蒙古朝鲁图德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蒙古族朝鲁图德氏,源出蒙古察哈尔部的一个分支,汉义“永恒的岩石”,实际上是成吉思汗的侍卫,后成为一个势力庞大的蒙古部落,其原封居地在今内蒙古包头市的朝鲁图德一带,以地名为部族姓氏。明朝中期,该部游牧于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阿尔达额尔苏(今黑龙江勃力)、布尔噶苏台(今河北承德)、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萨喇穆鲁(今河北围场)等地。在明末清初,该部即开始冠以汉姓为晁氏、朝氏、鼌氏、隋氏、曹氏、乔氏、石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王子朝(姬朝、姬晁、姬鼌)、史鼌(史晁)、嬴鼌。   三.各支始祖:资料有待补充。



Leave a Reply.